鹿园词浅析
2019-07-05杨明洲
杨明洲
摘要:在园林中渗透地方人文历史,由此产生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依存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在发挥生态效应的同时,传承了人类文明。
关键词:淮河文明;历史文化;产业文化;园林植物;园林建筑
阜南位于淮河上中游北岸,物阜民丰,文化灿烂,伴随着淮河文明稳步向前。境内岗台连绵,禾黍蒽郁,百鸟唱和,万花繽纷,牛羊嬉戏于草甸,嘉树妖娆于云端;淮濛诸水烟波浩渺,鱼肥虾腴,鹅鸭成群,杞柳在春风中摇曳,芦浦萦绕于湖畔;史迹众多,人文丰厚,万沟新石器时代遗存,欧阳修“焦坡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脍如玉”的诗句,国宝级文物——龙虎铜尊的出土,黄岗柳编的优美工艺,濛洼湿地的广博浩渺,印证了阜南5000年进步演变的文明史。
1 建设背景
适逢阜阳市第一届花博盛会,阜南“鹿园”应运而生,闪耀于层林芳圃中。“鹿园”因境内原鹿侯国史迹而命,位于阜阳市颖州区境内,是阜阳市第一届花博园阜南园的园名,其用地面积2005m2,近于方形,借颖州园、颍上园、太和园拱托之势,位置显要,意境深远。
2 主题思想
“鹿园”主题思想旨在有限的绿地空间,渗透阜南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创造集生态效应、观赏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集于一身的园林文化艺术产品。
3 规划布局
“鹿园”布局力求填密科学,均衡稳重,层次错落,通透协和,自然中求对称,变幻中求协调,做到步移景异,赏心悦目,既临观自然生态园艺文化之美,又领略阜南自然和人文景观。“鹿园”采取自然式布局,在自然式布局中穿插一条规则的景观轴线,沿着这个景观轴线,从西北往东南依次布置“鹿岗濛川秀景”牌楼、“鹿园”铭石、“鹿苹湖”“钓鱼台”、“淮泰檬稔岗川嘉秀”浮雕图卷。两翼堆筑岗岭,高低错落,绵延起伏,势如磐龙。岗岭之上布置“淮哺轩”和“濛碧亭”,分置两翼,呈拱托之势,遥遥相望,互为借景。
4 园景浅析
“鹿园”前置“鹿岗濛川秀景”牌楼,寓意阜南岗川迤逦浩渺,沃肥稔丰,禾嘉林秀,牛羊成群。通过牌楼进人园内一小型广场,名北广场,可供游人在此集散和眺望。广场和园内“鹿苹湖”之间置“鹿园”铭石,即使站在园门外,也可以一眼透视到“鹿园”铭石及其背后的湖台景观。“鹿园”铭石选择玲珑剔透的灵璧石,正面书写“鹿园”园名。铭石两侧靠后分别种植1株罗汉松和红枫,创造“石上松枫”画意。“鹿园”内凿“鹿苹湖”,湖名取之于《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所描绘的意境。湖水放养锦鲤,种植睡莲和荷花,岸边种植水生美人蕉、菖蒲、再力花、梭鱼草,自然生态湿地油然而生。湖畔置“钓鱼台”,位于全园向心位置,是全园的主景,站在台内四顾,岗台起伏,林木蒽笼,芳草覆地,鲜花盛开,“鹿岗濛川秀景”牌楼、“淮哺轩”、“淮泰濛稔岗川嘉秀”浮雕图卷和“檬碧亭”皆在框景之内,秀木青竹花草环绕之,层次清晰,色相丰满,满眼皆花屏。“鹿园”东翼置“濛碧亭”,寓意濛洼物产丰饶,景色嘉秀;西翼置“淮哺轩”,寓意淮河流域富饶的天然资源及其积淀的文明精神哺育两岸淮河儿女血脉相传,繁衍生息。沿岗岭、湖面分界线铺装园路,做到自然弯曲,回环通畅,作为全园游览主线路,在雕塑墙后两侧种植“竹林”,铺设“竹林小径”,创造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
“淮泰濛稔岗川嘉秀”花岗岩浮雕图卷,旨在表现淮河文明和地方历史文化,浮雕材质选择鲁灰花岗岩,图卷共8幅,依次挂贴在长14m、高2.5m的弧形钢筋混凝土墙体上。
第1幅:“原鹿侯国故城图”。镌刻东汉原鹿侯国城池及其城外河流滩涂和田园风光。古城坐落于谷河南岸台地上,东西长1500m,南北宽1000m,分城里、城角、前楼、后楼,东西南三面护城河环绕,护城河外是田园风光,城内残砖断瓦,俯拾皆是,时常传来村民因建房和耕地发现古墓和文物的消息。
第2幅:“淮邦春风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此图再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绘制当地民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庆解放的场景。
第3幅:“淮水驯善图”。千里淮河第一闸——阜南王家坝闸,位于淮河上中游分界处,为淮河濛洼行蓄洪区的主要控制工程。该图重在表现淮河第一闸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淮河儿女抗洪抢险的壮观景象,描绘淮水治理前后,由洪水泛滥,连年灾荒,淹死人畜和庄稼,到淮水安澜,变水害为水利的重大历史变迁。这就是“王家坝精神”的底蕴和内涵。
第4幅:“领袖观尊图”。表现国宝级文物——龙虎铜尊精妙的冶炼工艺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匠心,同图绘制毛主席观赏龙虎铜尊的瞬间定格影像。龙虎铜尊1957年5月26日,阜南境内小润河出土,1958年9月,毛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盛赞“中国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要送国家历史博物馆永久保存,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3500年前科技文化的水平”。龙虎铜尊至今在我国出土文物中独一无二,弥足珍贵,被视为华夏稀世珍宝,耀眼于世界,是中国乃至世界文物史上一件大事。
第5幅:“农妇编杞图”。表现地方产业文化和精湛的柳编制作工艺。阜南黄岗柳编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工艺精巧,产品高雅,结实耐用,有着千年编织史。明末清初,阜南濛洼一带柳编业非常兴旺,据明正德《颖州志》记载,“淮濛盛产荆(注:杞柳),采伐加工,洁白如玉,坚韧如藤”。2001年,阜南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2003年9月,阜南柳编被国家工艺品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柳编之乡”称号。2005年,阜南柳编工艺品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5月21日,阜南柳编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第6幅:“嗨子哼唱图”。描写嗨子戏的历史传承。“嗨子戏”是阜南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一朵绚丽艺术奇葩。2011年5月,安徽省阜南县的“嗨子戏”,人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7月2~4日,由阜南县演艺中心创作的嗨子戏《竞标》和坠子戏、黄梅戏组成的安徽小戏组合,在中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参加中宣部、文化部和旅游部主办的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嗨子戏《竞标》不仅是阜阳市唯一入选剧目,也是嗨子戏首次进京会演。100多年来,嗨子戏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
第7幅:“方集馓制图”。方集馓子,汉族面食,寒食节食品,其条匀细,香酥可口,阜南方集炸馓子手艺代代相传。方集馓子是以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醒面轧面,搓成细条,盘在放有芝麻油的盆中浸润,然后再将细面条缠绕在胳膊上俗称框条,再把框好的细面条一圈圈放入油锅中翻炸而成。该图描绘方集馓子制作工艺流程,简介方集馓子的口感和特性,意义在于传承地方食品文化。
第8幅:“淮河鱼猎图”。描写淮河渔夫在淮河水面上捕鱼的场景和淮河两岸田园风光。淮河鱼蚌是淮河有史以来两岸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存资源。在淮河定居的鲤鱼、鲫鱼、长春蝙、赤眼鳟、翘嘴帕、乌鳢等鱼类资源丰富,繁衍能力强,体形肥大,肉质鲜美。淮河最著名的“淮王鱼”资源,因近年来水质的改善,种群数量逐年提高。浮雕墙前置铺装露台,供游人浏览浮雕和眺望园景。
5 植物配置
“鹿园”植物配置自然式,考虑到全园的均衡稳定,植物沿着南北轴线两翼规则对称种植,在“鹿岗濛川秀景”牌楼两侧,“淮泰檬稔岗川嘉秀”花岗岩浮雕图卷两侧,“淮哺轩”四周,“檬碧亭”四周,营造两翼对称植物自然共生组群。制定常绿树和针叶树,乔灌木和花草,绿叶树和彩叶树的种植比列,选择姿色韵质俱佳的植物,进行科学化、艺术化配置,确保植物群体和花境,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疏密得当,色彩协调,自然流畅,有着丰富的色相、层次和自然优美的天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