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同质化

2019-07-05陈林霄

华声 2019年5期
关键词:女权

陈林霄

题材和人设的深度同质化,已经成为阻碍“大女主剧”收视率提升和影响力扩大的绊脚石。

我国社会不断进步,性别平权和女性独立的呼声愈发高涨,反映在电视剧市场便是“她消费”模式越发成熟和精明。2012年,电视剧出品方推出了《后宫甄嬛传》,以“大女主剧”方式展现传奇女性不平凡人生,击中了女性消费者观剧的泪点,一下成为爆款。女性在电视剧市场一直占据着极大消费份额,“大女主剧”由此持续“霸屏”,题材有现代、古装、玄幻(魔幻、奇幻)等等,中心主旨皆是热炒“大女主”概念。

然而,笔者发现,在2017年井喷式集中播出后,2018年并没有几部能够称得上爆款的“大女主剧”,大制作《如懿传》没有得到观众认可,热议非凡的《孤芳不自赏》播出后收获了不少吐槽,原本具有相当话题度的《巴清传》还未播出就遭到专家发文批评有损史实。曾经被中国电视剧业界寄以厚望的“大女主剧”灵药为何这么怏就显得失效了呢?笔者研究发现,题材和人设方面的深度同质化,已经成为阻碍其收视率提升和影响力扩大的绊脚石。

“奇女子”带来观剧共鸣

在观剧时,女性更加倾向于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题材,女性消费的情感性、多样性成为了文化产业获得更高利润的一大突破口。“大女主剧”主人公平平的出身,励志反转,帅气多金、忠贞不二的男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对于婚恋观的想象,每个普通女性的“灰姑娘夢”在影视剧中变成了“现实”,高收视的背后是女性通过影视消费获得内心满足的事实。

荧幕上一个个“奇女子”形象,造就了“大女主剧”一大看点——人设。在人设的设定中,“大女主剧”核心定位便是“奇女子”,与传统道德观念提倡的贤良淑德、温柔体贴或是善良淳朴等女性品质不同,“奇女子”多半是有着出众容貌、刚毅性格、曲折经历的女性,伴随着多个男性角色的助力不断成长,最终抵达权力、事业、情感之巅峰,让人刮目相看。古装剧披上“大女主剧”外衣后,基本可以归纳成两种:后妃宫斗记、乱世女子成长记。

从电视剧本体叙事来看,“大女主剧”女主角多数是架空历史的虚构人物,比如白莲花类型的卫子夫、傻白甜的花千骨、玛丽苏类型的甄嬛,这类人物的性格特点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很罕见的,但是,这类女性往往是男人心中神往的类型。很多年轻的女性受众甚至也希望自己成为历尽艰辛终成大事的“大女主”,引发“大女主”共鸣现象。这说明“大女主剧”在人设卖点上取得了极大成功一一女性从过去的男权附属、家庭至上、贤良淑德等框架中解脱出来,不再仅仅满足于“贤良”“主内”,而是独当一面,折射出当代女性独立自主、刚强坚毅的形象嬗变,满足了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社会地位提升的情感抚慰。

人设弊病导致审美疲劳

正应了一句俗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女主剧”人设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同质化,开始导致收视率和口碑出现崩盘。分析近年来多部“大女主剧”,可以发现人设上的几大弊病:

1、个性设置单一导致剧情老套。以《天盛长歌》和《扶摇》为例,女主前期是单纯善良的“白莲花”,但在恶毒女配(或男配)等的迫害中迅速成长,从楚楚可怜的“小白兔”蜕变为精明强干的腹黑女,期间收获各路男主男配的好感与爱情。这样的“大女主剧”主人公姓名虽不同但经历雷同、精神特质雷同,剧情看似千变万化却也极其相似。仅从女主角度诠释女性形象,从善良傻白甜到霸气女主角,一路开挂的背后是一个单薄的人设,对女性的生存状况没有更为严肃的思考,女J眭情绪表达也并不完整。

2、空谈女权。“大女主剧”多强调女权,提倡女性核心地位,这本来应当在角色成长和经历中,突出女权色彩和女性独立自主精神内核。但反观近些年国产“大女主剧”,无论是现代剧还是古装剧,依旧是旧瓶装新酒般玛丽苏内核,男一、男二乃至男三男四不仅在感情上要和女主角百般纠葛,甚至在女主角某些成长和人生历程的关键时期必须体现各自作用,甚至要包养女主角、以追求为名提供职务的便利或经济上的支持等等,可以称之为“洒狗血”的所谓浪漫俗套剧情。

3、男性角色设置单薄扁平,大多成了陪衬。比如《甄嬛传》中陈建斌老师饰演的皇帝,虽然与观众心目中喜怒无常、城府极深的皇帝形象如出一辙,但就推动剧情作用来看,更多的只是佳丽们“宫斗”的背景板和催化剂。“每个大女主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支持她的男人”成为黄金定律。女主角不但能顶半边天,她们越发强势之时,男性角色要么隐于身后,要么变成了“花美男”。这种以性别失衡来强硬衬托女权,女主角所成就的“精彩人生”其实也就扁平化,少了生命的张力和灵魂。

改变创新赢回高收视率

今年年初,各大卫视撤下《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宫斗剧的消息,让国产“大女主剧”处境困难。只有改变才能摆脱窠臼,探索创新才能重回收视巅峰。笔者觉得,以下三个方面值得一试。

第一,改进大女主的人设。去年爆款产品《延禧攻略》的成功,佐证了大女主人设的新定位能够帮助剧集获取观众高度认可。该剧大女主人设不再是“白莲花”、“傻白甜”这样传统的设定,而是以一个接地气且爱憎分明的形象出现,观众对这样“反套路”的设定好感度极高。

第二,摈弃传统的重恋爱、轻成长路径,将大女主的成长放在第一位进行描述。成长主题具有永恒性,而且结合不同人所生活的时代、身份、性格等有着更多可发挥可铺展的空间。成长的主题在很多男性向小说或改编的影视剧中屡见不鲜,这暗合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的两种本能之一的“野心”。当女性向的“大女主剧”不再将目光集中于对男女情爱的讲述,而侧重表现女性的成长成熟时,“大女主剧”的格局也就超出了一般的偶像剧。

第三,在男性角色塑造中,适当淡化作为“助攻”和“衬托”的绿叶属性,在性别平等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和塑造。女性的成长并不是依靠身边的男性,自身品质的亮点才是现实中女性成功的关键因素。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并不一定必须需要身边的男人都爱慕她,也不需要所有的男性角色都喜爱“傻白甜”。以虚假的男性角色失位来强硬地衬托女权至上,等同于空谈女性独立和女权。事实也证明,那样的剧情铺排得不到观众认可。

猜你喜欢

女权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这样的“女权”
直起腰的女人是老虎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
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妇女运动内部的共识与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