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快速诊治与分流的 动态评估效果
2019-07-05张兰
张兰
【摘要】 目的:研究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患者快速诊治和分流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9月笔者所在医院按照常规急诊抢救流程进行院前抢救及转运期间接诊的外伤急诊抢救患者50例为对照组,另以2017年10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快速诊治和分流法期间接诊的外伤急诊抢救患者50例为试验组。分析两组抢救室滞留情况,比较外伤急诊抢救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试验组抢救室滞留时间为(122.08±12.97)min,短于对照组的(212.14±12.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滞留率为18.0%,低于对照组的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外伤急诊抢救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采取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患者快速诊治和分流法,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不仅有助于缩短患者抢救室滞留的时间,还能显著降低滞留率,提高患者对急诊抢救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建议采纳。
【关键词】 快速诊治; 综合评分; 动态评估效果; 外伤急诊抢救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4.0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4-0-02
现阶段,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灾害、交通事故以及工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外伤急诊抢救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风险[1]。为此,如何有效改善外伤急诊抢救的效果,缩短危重患者在抢救室中的滞留时间,降低滞留率,成为我国临床急诊科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多项研究表明,危重患者评分系统有助于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准确的量化,并能为外伤急诊抢救患者病情的动态评估提供重要指导[2],当中,临床比较常用的危重患者评分系统主要包括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M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和ISS(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等[3]。通过合理应用综合评分系统,能够为外伤急诊抢救患者的快速诊治和分流提供重要指导,从而有助于改善抢救室滞留情况,提高临床护理效果[4]。此研究,笔者将以100例外伤急诊抢救患者(接诊于2017年1月-2018年8月)为对象,着重分析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快速诊治和分流法在临床急诊科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50例为2017年1-9月笔者所在医院按照常规急诊抢救流程进行院前抢救及转运工作期间接诊的外伤急诊抢救者,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2~69岁,平均(38.25±10.17)岁;交通事故致伤者29例,建筑工地高空坠落致伤者8例,酗酒跌伤者5例,斗殴致伤者4例,其他原因致伤者4例。试验组
50例为2017年10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快速诊治和分流法时接诊的外伤急诊抢救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70岁,平均(38.95±10.63)岁;交通事故致伤者30例,建筑工地高空坠落致伤者7例,酗酒跌伤者5例,斗殴致伤者5例,其他原因致伤者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内容如下:接到患者后,立即协助患者完善体格检查、各项辅助功能检查和问诊等,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根据医嘱明确患者的分流去向及监护级别,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将患者及时转送至外科病房、抢救室或者是监护室中,并予以其后续的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试验组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快速诊治和分流措施,详细如下:(1)在接到患者之后,立即对其进行问诊,并协助完善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及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估。合理运用MEWS和IS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伤情及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针对意识障碍者,需利用GCS评分系统对其昏迷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2)利用综合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总体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危重、重度和轻度3个等级。若MEWS、ISS及CGS评分中有任意一项符合危重分级,需将患者纳入危重行列中。(3)以总体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结果作为依据,对患者施以快速诊治和分流,并为患者选择一种最适的监护级别。积极采用多学科协同诊治以及优先急救处理法,将患者迅速分流到手术室、外科病区、重症监护室或者抢救室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根据护理记录单了解患者在抢救室中的滞留情况,其中,滞留率的判断标准为:患者进入抢救室开始到接受治疗的总停留时间>6 h[5]。利用醫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对外伤急诊抢救护理效果的满意情况,问卷分值在0~100分,不满意<60分,一般满意≥60分且<90分,比较满意≥90分。满意度=(比较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室滞留情况比较
试验组抢救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滞留率为18.0%,低于对照组的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外伤急诊抢救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外伤急诊抢救护理的满意度为98.0%,比对照组的82.0%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外伤急诊抢救病患来说,受严重创伤的影响,可引发出血性休克的情况,使得其病情变得更加的危急,若在抢救治疗期间出现了某一环节滞留时间明显延长的情况,将会延误其病情,有甚者亦可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从而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6]。急诊科为临床救治危重病患的一个重要场所,能够对外伤急诊抢救病患的滞留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且其同时也是确保急诊急救医疗质量及安全性的一个重要科室[7]。此研究中,利用ISS评分系统对多发伤进行综合评估,并站在解剖学的角度对严重创伤病患的预后进行有效的预测。利用GCS评分系统可对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临床医师一般将GCS评分系统作为颅脑损伤的一个重要评估手段[8]。MEWS评分系统是GCS及ISS评分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能够充分利用量化生理指标对外伤急诊抢救病患的病情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价[9]。通过对上述3个评分系统进行联合应用,能够为危重病患提供多角度及全方位的量化评估指标,以进一步提高其病情和严重程度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并能为外伤急诊抢救病患的快速救治和分流提供重要指导[10-11]。
在赵燕[12]研究中,对62例外伤急诊抢救病患进行了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快速诊治和分流处理,同时对另外58例外伤急诊抢救病患进行了常规急诊抢救护理,结果显示,综合评分组抢救室滞留时间为(122.12±13.11)min,比常规护理组的(212.32±12.14)min短;综合评分组滞留率为19.35%(12/62),比常规护理组的37.93%(22/58)低;综合评分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77(60/62),比常规护理组的79.31(46/58)高。表明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快速诊治和分流法在急诊科中的实际应用,可取得比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更显著的成效,除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室滞留时间外,还能显著降低其滞留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此研究中,试验组抢救室滞留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滞留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外伤急诊抢救护理效果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赵燕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快速诊治和分流对缩短患者的抢救室滞留时间、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降低滞留率具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在外伤急诊抢救患者的常规护理工作中,采用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快速诊治和分流措施,可有效缩短抢救室滞留时间,降低滞留率,提高患者对急诊抢救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从而有助于减少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玉,左超,祝益民,等.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与分流中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24(4):316-318.
[2]许国红,勇杰,张晓妍,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7):157-159.
[3]何清.创伤评分对严重创伤患者伤情反应及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8):3935-3936.
[4]银羽,王芳,成怡冰,等.PICU小儿危重评分与死亡危险评分的比较及其价值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7):869-872.
[5]孙宝迪,邵旦兵,刘红梅,等.MEWS评分和SIRS评分评估急诊抢救室患者早期预后的对比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54-57.
[6]陈炳星,陈本敦.综合性医院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22-6324.
[7]陈俊敏.SIRS评分和MEWS评分评估急诊抢救室患者预后的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6):687-688,封4.
[8]张霞.急诊抢救与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颅脑外伤综合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J/OL].實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0):79-80.
[9]翟璟文,李文婕.CRBP病情综合评估法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42(24):3683-3684.
[10]彭亮.急诊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随机血糖和乳酸脱氢酶与预后的关系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7):1347-1348.
[11]杨珍.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I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z1):432-433.
[12]赵燕.综合评分指导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快速诊治与分流的动态评估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7):14-15.
(收稿日期: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