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腔内镜合并鼻中隔矫正术与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2019-07-05王亮
王亮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腔内镜下鼻窦开放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9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行鼻内镜下单纯鼻窦开放术。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鼻腔内镜下鼻窦开放术联合同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效果、预后均较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鼻腔内镜; 鼻窦开放术; 鼻中隔矫正术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4.0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4-0-02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耳鼻喉科疾病[1]。患者发病后将表现出鼻塞、嗅觉减退、粘脓性鼻漏等相应症状,从而对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目前经鼻腔内镜(鼻内镜)手术已成为临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方式,但现阶段研究认为若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基础上加用鼻中隔矫正术有利于患者获得更优临床效果及预后[3-4]。基于此,本研究将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1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经鼻腔内镜下鼻窦开放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价值,以期为今后制定此类疾病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慢性鼻-鼻窦炎相关诊断标准;(2)对本次研究所需各项治疗方法均具有良好耐受性。排除标准:(1)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2)合并其他鼻部疾病患者;(3)处于妊娠、产褥、哺乳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4)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5)本次研究前1个月内接受临床专业性治疗;(6)存在鼻部外伤及手术史。9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经随机方式(本文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19~58岁,平均(39.02±1.09)岁;
病程5个月~17年,平均(8.21±0.16)年。对照组中男
23例,女22例;年龄18~56岁,平均(38.99±1.11)岁;病程7个月~16年,平均(8.18±0.17)年。研究组、对照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本次研究内容通过医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研究组:该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鼻中隔矫正术,具体方法如下:(1)鼻腔黏膜表面麻醉选用0.1%肾上腺素+1%盐酸丁卡因棉片,鼻中隔黏膜浸润麻醉选用1%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2)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鼻内镜引导下于左侧鼻中隔皮肤、黏膜交界处行“L”型手术切口(长度约2 mm),自鼻頂部向下将鼻中隔黏膜至鼻底部有效切开,沿鼻中隔黏骨膜下有效剥离;(3)于上述切口处将鼻中隔软骨切开、剥离,将鼻中隔充分暴露后对偏曲部分鼻中隔有效切除,将切口缝合后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方法同对照组;(4)术后鼻腔鼻窦经膨胀海绵填塞,抗菌药物常规预防或治疗感染,术后2 d将膨胀海绵取出,定期利用鼻内镜引导清除鼻腔分泌物、结痂等物质确保引流效果,直至鼻腔黏膜上皮化为宜。
对照组:该组患者行鼻内镜下单纯鼻窦开放术,具体方法如下:(1)常规消毒铺巾及麻醉后于鼻腔沟突前下缘处做手术切口(弧形)并行缓慢剥离、切除钩突,将筛泡开放后对各病变窦口予以开放处理;(2)彻底清除局部病变组织并确保通畅引流,术后利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膨胀海绵填塞鼻窦、鼻腔,局部出血点彻底止血;(3)术后处理方法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治疗效果。(1)治愈:相关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鼻内镜对窦口检查可见具有良好开放状态,窦腔黏膜形成上皮化或基本上皮化,窦腔内未见脓性分泌物。(2)有效:相关症状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未消失,鼻内镜对窦腔黏膜检查可见部分呈水肿、肥厚及少量肉芽组织等情况,窦腔内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3)无效:相关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鼻内镜检查可见窦口狭窄、窦腔黏膜粘连、窦口完全闭锁等情况,发生鼻息肉,窦腔内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1]。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手术完成率均为100%,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各项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具有病程长、病情迁延难愈、复发率高等特点,既往研究认为此病发病原因与环境、免疫功能、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5]。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治疗过程中并取得良好效果。研究表明,鼻内镜下行相应手术方案治疗鼻科疾病,操作者利用专业仪器设备在仅对机体局部造成较小创伤的基础上即获得清晰术野,术中可直观观察局部病灶情况并判断操作效果,具有简单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尤其利于对外表美观要求较高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6]。但有研究显示,单纯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