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2019-07-05黄柳燕
黄柳燕
【摘要】 目的:探析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手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应用抽签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最大自主努力呼吸通气量(MVV)、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手术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心胸外科; 手术; 护理效果; 呼吸功能训练; 并发症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4.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4-0-03
心胸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手术治疗手段,但因手术时间较长,且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1]。本文对3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实施呼吸功能训练,并与31例实施常规护理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价值更高,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30~80岁,
可进行有效沟通。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伴有精神类疾病患者;严重不配合患者。应用抽签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0~79岁,平均(63.47±6.21)岁;病程10个月~3年,平均(2.18±0.20)年。
对照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32~78岁,平均(63.85±6.02)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2.21±0.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进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入选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定时巡视、按时换药、常规咳痰训练及卫生护理、病房清理等。观察组实施呼吸功能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 由护士建立健康教育专栏,通过护士讲解和演示、视听图片和教材等方式加深患者对相关医学知识的了解,重点介绍呼吸功能训练方面的内容,使其掌握训练要领,增加对呼吸功能训练的重视程度,调动患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治疗效果。
1.2.2 呼吸功能训练器 连接软气管与呼吸功能训练器,单手平托呼吸训练器,待呼吸平稳后含住吸气管,缓慢吸气3 s后吐气以提升活塞直至目标刻度,再吸气保持5~10 s后松开吸气管,重复训练5~10 min。
1.2.3 人工阻力呼吸训练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容量气球进行练习,气球容量通常在900 ml左右,深吸气后将吸入气体吹入气球内,重复训练3~5 min,每天训练频率为4次左右,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可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1.2.4 缩唇呼吸 关闭声门,呼气时唇部呈口哨状缓慢吐气,呼吸比例为1∶2或者1∶3。通过假想法辅助患者练习,如告知患者前后有蜡烛燃烧,进行唇部收缩使缓慢吐气,需使火焰倾斜但不吹灭,练习时间控制在5~10 min/次,2~3次/d。该种训练方法可预防过早关闭小气道,而减弱肺泡中的残气量,改善通气量[2]。
1.2.5 腹式呼吸 在腹式呼吸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将双手分别置于前胸、上腹部,关闭声门,用鼻子呼吸,吸气和呼吸时腹部鼓起或凹下,胸部保持平稳、不动,进行深而缓慢呼吸训练,练习时间控制在5~10 min/次,2~3次/d。腹式呼吸會加强膈肌运动能力,促使肺部内的肺泡膨胀,促进气体交换,进而改善通气功能[3]。
1.2.6 发生咳嗽或小声咳嗽 患者在深呼吸训练中会小声咳嗽或咳嗽,进而将痰液咳出。针对术后痰液黏稠、无力咳痰患者,除了使用抗感染、祛痰止咳的药物外,可定期为其拍背,方法为:手掌呈杯状,从外至内,从上至下,按节奏进行拍背,患者配合咳嗽,进而松动肺段、肺叶内分泌物,促进痰液咳出。
1.2.7 爆发式咳嗽 爆发式咳嗽的训练方法为患者于术前取站立位或坐卧位,进行深呼吸、屏气、关闭声门练习,使胸腔内压力尽量增大后开放声门,收缩腹肌使气体从肺内冲出,进而利于咳痰,上述训练方法反复练习3~5次/d,练习时间控制在5~10 min/次。部分患者担心剧烈咳嗽会引发伤口疼痛,护理人员针对该种情况可在健侧用双手托起胸部伤口并进行固定,或者告知患者将抱枕置于胸前,进而减弱因咳嗽而对伤口产生的压力,降低伤口疼痛程度[4]。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资料拟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术后恢复良好且未发生并发症事件,呼吸功能完全恢复;有效:未发生并发症事件,护理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术后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呼吸功能改善不明显[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使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量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测量最大自主努力呼吸通气量(MVV),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低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MVV、PaO2、PaCO2、Sa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心胸外科中手术方法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但是该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如手术时间相对更长、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更大,导致预后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性[6]。相关文献[7]指出,在心胸外科手术前后应用良好的护理措施以及接受相关呼吸功能的练习,对提高护理质量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积极意义。可见,除了给予手术患者实施医疗救治和护理措施以外,还需要增加必要的康复练习。以往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虽然可保证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在心理方面和身体方面得到改善,但是在疾病影响的前提下再进行术中呼吸控制、气管插管等措施,不利于患者术后肺部能力的恢复,且会进一步提高肺部感染发生率。所以,对该类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势在必行[8]。
现阶段,在临床中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种训练方法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通过训练胸部和腹部的呼吸肌弥补因手术而造成的肌肉损伤,预防因呼吸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伤害,利于呼吸状态的有效调控,促进呼吸过程更加通畅[9]。除此之外,在呼吸训练中,应用腹式呼吸训练对各项呼吸效能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并能延长呼吸通畅时间,利于排除肺部气泡,进而改善肺部功能,尽快修复手术过程对呼吸功能造成的损伤,提升各项呼吸系统能力。应用缩唇训练中,通过减慢呼吸频率以及拍背训练,可预防因肺内过多分泌物带来的伤害,利于呼吸系统的恢复[10]。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换气训练也提高了整体恢复质量,降低因术后呼吸不畅而引发的不必要伤害。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MVV、PaO2、PaCO2、SaO2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可优化肺部功能,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恢复,促进机体快速康复。根据杨菊芬[11]相关研究报道,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有效率为91.7%,临床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根据董晨艳[12]相关研究报道,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4.5%,且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2.3%,这说明在心胸外科手术前后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可提高护理质量,減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促进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痛苦。与上述杨菊芬[11]报道结果接近,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与董晨艳[12]报道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故本文认为可能是本次研究样本较少导致,也可能与护理人员在训练中指导能力有关。因此,本文认为针对以上问题可通过增加研究病例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熟练能力,从而保证所获取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肺部功能、呼吸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唐玉.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排痰效果和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86-88.
[2]李建芬,杨柳,金金,等.探讨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321-322.
[3]刘凤艳,阮玉琴.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0):85-86.
[4]肖娴,牛慧军,李真,等.预防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196-5197.
[5]李妍琳.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综合应用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313.
[6]樊沙静.呼吸功能训练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52):197.
[7]练银霞,陈振强,叶生爱,等.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呼吸训练器呼吸功能锻炼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7,32(8):40-41,47.
[8]张芬,王传英,郑艳,等.呼吸训练器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7,18(12):110-112.
[9]付永惠.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3):264-265.
[10]薛娜.胸外科手术护理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5):230-231.
[11]杨菊芬.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8,8(19):46-47.
[12]董晨艳.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7):182.
(收稿日期: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