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7-05姜永华宋国训
姜永华 宋国训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心绞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病人分到观察组(n=64例)和对照组(n=64例),观察组病人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60/64),其中非常满意36例,满意24例,不满意4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25%(52/64),其中非常满意31例,满意21例,不满意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绞痛病人护理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绞痛;护理;临床护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02
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脉综合征类型。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医护人员根据疾病的诊疗及护理特点制定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以时间为横轴,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流程。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心绞痛病人的护理提供临床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心绞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病人分到观察组(n=64例)和对照组(n=64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0例;年龄48~72岁,平均(61.14±4.32)岁;病程1~10年,平均(5.54±1.05)年。对照组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48~75岁,平均(61.19±4.26)岁;病程1~10年,平均(5.51±1.08)年。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吸氧护理、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病人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患者入院后由主管护士将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解释给病人及病人家属,以获得病人的配合,同时要求每个值班护士均应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进行护理,完成后在相应栏签名,并由下一班护理人员对上一班护理人员的护理内容进行评估,由护士长随机抽查、评价及指导。(1)入院第1 d。有责任护士介绍主管医师、住院制度、病房环境等,嘱咐病人卧床休息,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告知病人戒烟戒酒,低脂低盐饮食。严密监测病人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例如记录好病人胸痛的性质,做好危急值的登记及报告,控制输液速度,对于PCI病人,观察组穿刺部位情况,并做好急救治疗的准备。(2)入院第2~3 d。告知病人继续卧床休息,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心绞痛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继续低脂低盐饮食。协助病人完成相关的临床检查,观察病人的二便,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3)入院第4~6 d。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检查结果回报,观察生命体征,继续低脂低盐饮食,加强心绞痛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病人进行恢复期的治疗及运动。(4)入院第7~9 d。指导病人继续低脂低盐饮食,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室内或室外活动,做好恢复期病人的心理疏导。(5)住院第10~14 d。出院指导,告知病人出院后仍以低脂低盐饮食为主,注意适当运动,但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病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告知病人定期服药,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及时复诊。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满分分值为100分,分值<80分表示不满意,分值为80~90分表示满意,分值>90分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各组总例数×100%。
1.4 統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及统计均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60/64),其中非常满意36例,满意24例,不满意4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25%(52/64),其中非常满意31例,满意21例,不满意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诱发致命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传统的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护理人员由于业务水平比较低,缺乏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极易出现护理不及时,护理效率低等现象,极大的影响了病人的治疗效果[1]。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制定过程中遵循了循证护理的理念,在制作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过程中,由责任护理人员直接参与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根据临床实践的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临床护理路径虽然是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但绝不仅仅是机械性的过程,在临床护理路径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将病人的实际情况、医师的临床经验、护理人员的个人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护理更具针对性、科学性[2]。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有预见性、计划性、有序性,减少了由于护理人员由于护理能力不足所致的遗漏,进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护理人员由于事先清楚的了解病人的诊疗过程及护理执行时间,能主动为病人提供服务,增加了与病人的沟通与交流,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心绞痛病人护理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映霞,邓李琼.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49-50.
[2] 陈冬琼.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03):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