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影响
2019-07-05赵颖
赵颖
【摘要】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定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为试验组和對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心理状态变化、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减少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调节心理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借鉴引用。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影响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3.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3-00-02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阻塞、狭窄,进而引发心肌坏死、缺氧、缺血,临床特征主要为胸腔中央发生应激性疼痛,疼痛会向全身迁延,临床将隐匿性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无痛性心肌缺血统称为“SMI”,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群,是一种隐藏性的冠心病,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专业性了解,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了治疗依从性,不利于机体康复[1-2]。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2015年5月-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研究,旨在于为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提供一种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开展本研究,选定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诊断标准:均满足第8版《内科学》中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3]。纳入标准:(1)均满足上述诊断标准者;(2)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3)病情稳定者。排除标准:(1)合并心衰、恶性肿瘤;(2)存在精神疾病、听语障碍;(3)患者、家属不同意本次研究;(4)临床资料不完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5)、对照组(n=35)。试验组女13例,男22例,年龄43~71岁,平均(57.63±5.13)岁;病程3~13年,平均(8.12±3.06)年;体质指数18~26 kg/m2,平均(22.06±2.04)kg/m2。对照组女14例,男
21例,年龄45~68岁,平均(57.87±5.09)岁;病程4~13年,平均(8.18±3.01)年;体质指数19~26 kg/m2,平均(22.09±2.01)kg/m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对病情观察,严格遵循医嘱展开对症治疗,告知患者饮食相关注意事项等。
1.2.2 试验组 (1)环境护理:患者病房每日应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日更换床单被套,病房多摆放一些颜色鲜艳的植物,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的、安全的治疗环境。(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讲述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相关知识了,例如发生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细致、耐心回答患者问题,增强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识[4]。(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综合患者具体病情、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展开一对一心理疏导,同时辅助一定的精神鼓励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运动护理:指导患者每日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慢跑、散步、打太极、广场舞等,每日锻炼30 min左右,每周至少4次,运动强度以患者耐受为主[5]。(5)饮食护理:告知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注重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禁食冰冷、刺激、生硬、辛辣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护理效果 主要从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评定。
1.3.2 心理状态变化 以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程度,分值越低,抑郁、焦虑程度越轻[6]。
1.3.3 生活质量 以QLQ-30(欧洲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五方面,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7-9]。
1.3.4 患者满意度 以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定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方法、态度、技巧、效果四方面,总分为100分,>80分为很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试验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态变化对比
两组护理前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抑郁、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试验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五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冠心病的发生率有了明显增加迹象,且发病人群逐渐趋向于年轻人,现已引起临床、社会的高度关注[9]。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病情发展迅速,一般在情绪激动、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发作,极易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10-12]。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单一,缺乏主动性,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护患纠纷,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整体性,更加注重患者精神、心理健康,综合多种因素对患者展开针对性护理,尽可能消除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其次整体护理还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运动方案、饮食方案,提高患者日常饮食的合理性、科学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改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更符合当前临床及患者的需求,有效弥补了传统护理的不足。本文研究示,试验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试验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抑郁、焦虑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试验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证实了整体护理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护理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作为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首选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中借鉴、参考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纳整体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心中负性情绪,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推升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赢得患者赞同和认可,安全有效,临床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君玲.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最佳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189-190.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李屏,金秀.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s1):82-83.
[4]张润惠.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广州医药,2015,46(1):82-83.
[5] Lichtman J H,Froelicher E S,Blumenthal J A,et al.Depres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poor prognosis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ystematic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4,129(12):1350-1369.
[6]施莹莹,徐小晶.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病特点及护理方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6):121-122.
[7]周晓红.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5(33):217-218.
[8]褚春燕,张兰芳.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5):168.
[9]谢莉.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3):230-231.
[10]张润惠.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广州医药,2015,46(1):82-83.
[11]赵娜.药物联合体外反搏机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4):57-58.
[12]李屏,金秀.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s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