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hTPO、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9-07-05陈艳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计数血小板白血病

陈艳红

【摘要】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5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26)、观察组(n=26),分别采取rhIL-11、rhTPO治疗,对比两组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最高值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恢复50×109/L、75×109/L、100×109/L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血小板输注数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hIL-11相比,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更具效果。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4.0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4-00-02

血小板减少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常见并发症,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多因骨髓抑制而致血小板减少,并伴巨大的出血风险,甚至死亡[1-2]。据曾艳等[3]报道,若人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极易发生内出血;若血小板计数≤10×109/L时,应立即予以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目前临床治疗及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时,多输注单采血小板悬液,但作用时间短,效果欠佳。故此临床提出重组血小板或重组人白介素治疗,以此缓解血小板减少程度,增加外周血小板数量,使血小板功能恢复。rhTPO、rhIL-11是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常用两种药物,但两种药物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临床鲜有报道。故此笔者就根据此研究,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分别采取rhTPO、rhIL-11治疗,以期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内科在2015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5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文献[4]《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中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标准;(2)入组对象均在完全缓解后巩固化疗阶段;(3)患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排除标准:

(1)妊娠期、哺乳期女性;(2)伴慢性感染、急性感染者;(3)伴凝血机制异常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活动性出血;(4)拒绝参与研究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5~72岁,平均(48.25±6.39)岁;按FAB分型:M0型1例,M1型2例,M2型6例,M4型5例,M5型10例,M6型2例。观察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4~70岁,平均(49.04±6.41)岁;按FAB分型:M0型1例,M1型1例,M2型5例,M4型6例,M5型10例,M6型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对研究相关标准及制度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该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化疗方案,对照组化疗后接受rhIL-11

治疗,rhIL-11(迈格尔,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0030015)皮下注射,1.5 mg/次,1次/d;观察组化疗后接受rhTPO治疗,rhTPO(沈阳三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20080901)皮下注射,15 000 U/次,1次/d;当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超过100×109/L,或较之前增加超过50×109/L后,停止用药;血小板输注数量根据血小板计数及有无出血倾向确定。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机体血小板计数,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2 ml,抗凝,2 h内进行血小板测定,记录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及药物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最大值;(2)记录两组血小计数恢复20×109/L、50×109/L、75×109/L、

100×109/L时所需时间;(3)记录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数量;

(4)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有无头痛、肌肉疼痛、低热等不良反应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本次研究内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

两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最高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20×109/L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50×109/L、75×109/L、100×109/L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血小板输注数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数量(2.28±0.52)份,低于对照组的(3.51±0.56)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7,P=0.000)。

2.4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用药期间,1例患者低热,1例关节酸痛,2例注射部位硬结,症状轻微,均未特殊处理自行缓解,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用药期间,3例患者低热,3例注射部位硬结,3例关节酸痛,2例头痛,4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7.69%;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293,P=0.004)。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临床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基础用药方案,通过对白血病细胞克隆的抑制,以期重建骨髓正常造血功能[5]。但化疗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患者生理功能,容易出现骨髓抑制,致血小板减少,以此增加患者出血倾向,限制化疗药物使用剂量,甚至致患者死亡。一般急性白血病化疗时,若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时,会致皮肤出血或黏膜出血,此时患者无法接受手术及侵袭性操作;若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患者伴自发性出血倾向;若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自发性出血风险性极高[6-7];因此对血小板减少者立即予以相应治疗。目前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状,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多采取血小板悬液输注,可减少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出血症状,但长期输注血小板数量,会导致感染、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造成机体抗体出现,使血小板输注有效性降低。故此在采取输注血小板时,应严格掌握输注指征。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将rhTPO、rhIL-11

批准用在肿瘤血小板减少症的常用药物。通常多种因素均会影响骨髓巨核细胞生成的调控作用,IL-11属于正调控因子,是促进多系统血集落生成的关键性因子[8]。故此rhIL-11的研究生产,能够促进血小板生成,在14~21 d达到峰值。rhIL-11属于多效性造血因子,通过增加祖细胞体积,诱导祖细胞分化、成熟,同时促进机体造血功能,抑制自身免疫、炎症等作用,对血小板减少症有显著效果[9];而且rhIL-11起到较强的生血小板活性作用,可提升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水平,刺激血小板增生,且不会影响机体白细胞及血红细胞计数,有着较高的用药安全性[10]。

血小板生成素(TPO)属于造血生长因子,主要是由肝脏合成,或骨髓、肾、脾等器官也会少量合成TPO,具有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分裂作用,促使巨核细胞转变为具有功能性的血小板[11]。若机体伴外周血小板数量减少,使TPO结合率降低,则导致TPO游离数量增加,并与巨核细胞c-Mpl受体结合,促进巨核细胞分化。rhTPO是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中经提纯、精炼而制成的糖蛋白分子,与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有着类似的药理作用,通过对早期巨核细胞作用,促进祖细胞分化、增殖,使聚合细胞成熟、分裂,并形成有功能的血小板数量;同时能够特异性增加巨核细胞系的表达水平,提高骨髓单核细胞CD41抗原,促进聚合细胞集落形成[12]。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最高值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恢复50×109/L、75×109/L、100×109/L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较rhIL-11相比,rhTPO对促进血小板恢复更具效果,可显著缩短血小板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其原因为rhTPO从巨核细胞形成、有丝分裂及血小板形成、释放需要时间在5~8 d,而rhIL-11

所需时间在14~21 d;而且通过皮下注射给药,进一步缩短血小板降低时间,增加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药物安全性方面,观察组血小板输注数量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低于对照组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关节酸痛、注射部位硬结、低热、消化道不适等症状,但症状轻微,经停药后均可好转。本组研究患者接受rhTPO治疗,用药不良反应更低,但本组研究样本量较少,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rhIL-11与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均具有显著效果,但rhTPO可进一步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但rhTPO价格成本高,一支在1 000多元,故此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更为有效的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孙婷,方明治.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244-247.

[2]黄辉,章展,李建华,等.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35):4998-5000.

[3]曾艳,刘羽,谭艳丽,等.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个性化护理体会[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1):104-106.

[4]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余丹,张念,程辉,等.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癥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7):113.

[6]刘红,赵挺.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6):747-748.

[7]王萍,葛守辈,刘晓娟,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3):301-302.

[8]徐卓,宋宇,张敏.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12):2947-2949.

[9]盖灿,陆跃武.rhIL-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071-1072.

[10]王仕军.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12-14.

[11]赵钰,徐茂忠,秦茹娟,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2):53-56.

[12]付岭,张涛,刘金梅,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3):240-242.

(收稿日期:2018-12-18)

猜你喜欢

计数血小板白血病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A卷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