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2019-07-05丁迎戢汉斌陈钰苏邹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安全性

丁迎 戢汉斌 陈钰 苏邹

【摘要】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10例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1组(n=70)、治疗2组(n=70)与对照组(n=70)。治疗1组采用θ波脉冲刺激模式治疗,治疗2组采用2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模拟刺激治疗,分析三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社会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1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高于治疗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社会功能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组社会功能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血压降低、口干等不良反应,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处理后,患者不良反应均可有效改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θ波脉冲刺激模式治疗在改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社会功能中明显优于模拟刺激治疗,且θ波脉冲刺激模式治療效果最佳,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 疗效;安全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1.0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1-00-03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严重性的精神疾病,占精神病患者的50%以上。此类患者经治疗后,仍然会有30%~60%的患者出现缺乏反应,且多数患者只是将阳性症状改善,并没有改善阴性症状[1]。而阴性症状的出现会对患者社会功能造成严重损害,不能很好地回归社会,其是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寻找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具有积极作用[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出现,将其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3]。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针对性较高的治疗措施,也是一种精神分裂症非药物治疗措施。其是通过变化的电线在线圈中产生磁场,由磁场透过皮、颅骨在大脑皮质上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让电流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从而刺激患者脑部的生理功能,促使其精神活动[3]。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10例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4];年龄18~60岁;

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达治疗剂量的抗精神病药≥6个月,阳性症状稳定,但阴性症状无改善,阴性症状评分≥19分,幻听评分<4分,研究期间将继续服用原药物,且剂量不变[5]。排除标准:脑电图出现棘波者;药物、酒依赖者;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孕妇、哺乳期女性;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正常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人或其监护人与笔者所在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1组(n=70)、治疗2组(n=70)与对照组(n=70)。治疗1组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20~57岁,平均(38.1±10.3)岁,病程0.9~11.5年,平均(6.1±1.3)年。治疗2组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21~58岁,平均(39.0±10.2)岁,病程0.8~12.1年,平均(6.4±1.2)年。对照组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19~58岁,平均(39.5±11.0)岁,

病程0.8~12.5年,平均(6.9±1.8)年。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到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1组采用θ波脉冲刺激模式治疗,治疗

2组采用2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模拟刺激治疗。在治疗前,所有患者均采用武汉依瑞德公司生产的经颅磁刺激仪,刺激线圈为“∞”字形线圈,刺激部位为DLPFC。

θ波脉冲刺激模式治疗:将经颅磁刺激仪参数设置为

5 Hz,间隔:20 ms/单元;发放三个低强度并含有内在高频

50 Hz的短脉冲,刺激数:600脉冲/串,串与串间隔时间56 s,共4串,刺激时间:20 min,刺激强度:100%运动阈值,1次/d,

5 d/周,治疗4周[6]。

2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将经颅磁刺激仪参数设置为20 Hz,每序列持续4 s,刺激间隔:56 s,刺激序列:20个/次,刺激时间:20 min,刺激强度:100%运动阈值,1次/d,5 d/周,治疗4周。

模拟刺激治疗:将经颅磁刺激仪的刺激磁头水平翻转,保持与头皮成180?,使其出现无效刺激,刺激时间与两个治疗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后三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社会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社会功能采用PSP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社会中有用的活动、个人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干扰和攻击行为四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社会功能评分越高。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6 ml,将其置于抗凝管中,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进行检测。阳性、阴性症状评分采用PANSS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低证明精神症状越好[7]。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治疗1组、治疗2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1组最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社会功能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1组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4例、口干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9%(9/70);治疗1组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4例、口干4例、血压降低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4.3%(10/70);对照组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5例、口干6例、血压降低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0%(14/70)。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510,P=0.470)。所有不良反应均正确处理后,均可有效改善。

3 討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常见病,其易反复发作。主要是由于患者阴性症状所致。在临床治疗中,传统的药物治疗虽可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但对其阴性症状改善效果不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实践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治疗基础上,增加高频和θ短阵快速脉冲(TBS)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改善患者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具有重要作用[8]。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型、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措施,是将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再经过皮和颅骨在大脑中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促使神经细胞产生诱发电位,对脑部生理功能产生影响,提高患者的精神活动[9]。临床研究表明,高频与θ波脉冲刺激对阴性症状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症状是阴性症状,也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使其无法快速回归社会[10]。

重复经颅磁刺激以电磁转换原理为治疗基础,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更直观地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变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康复计划奠定基础,为患者回归社会提供有效措施[11]。经过θ波脉冲刺激后,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对患者的双背侧面前额叶产生激活作用,有效改善其执行功能[12]。

综上,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采用20 Hz刺激治疗、θ波脉冲刺激模式治疗在改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社会功能中明显优于模拟刺激治疗,且θ波脉冲刺激模式治疗效果最佳,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清,程灶火,刘晓伟,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5):3171-3177.

[2]李强,李予春,王翠鹏.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5):43-45.

[3]李玉玲,高志涛.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0):68-70.

[4]乔君,吴振国,贾品,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白质完整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11):1683-1685.

[5]甘景梨,段惠峰,程正祥,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40(12):710-714.

[6]路亚洲,姜玮,任艳萍,等.20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注意和执行功能的损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0):1448-1450.

[7]王雪,罗炯,陈旭,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0):1454-1457.

[8]赵明慧,甘景梨,高存友,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8):776-778,781.

[9]钟远惠,郑伟,谢穗峰,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3):300-303.

[10]林冬梅.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血清BDNF和5-HT水平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6,41(9):1088-1091.

[11]杨媛,郭新宇,田丽.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2):118-121.

[12]王喆,袁国桢,周振和,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联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3):190-191.

猜你喜欢

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