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团结一致奔小康
2019-07-05王丽超宋玉静
文|王丽超 宋玉静
赤峰市喀喇沁旗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1706户27359人,截至2018年底,已脱贫10371户24333人,全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7%降为0.98%,88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
今年4月,喀喇沁旗通过了自治区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验收,标志着全旗历经一千多个日夜的摸爬滚打,基本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戴了25年的国贫县“帽子”被甩到了身后。
党建融合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去年一年我就赚了13万元,还清所有债务后还剩三四万呢。”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哈喇海沟村的贫困户聂永国说。2017年在王爷府镇硬果番茄产业联合党委和村党支部书记范玉龙的帮助下,聂永国建起了8个冷棚种植硬果番茄,只用一年时间就从贫困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小康之家,而他自己也从以前给别人打工变成了雇佣别人为自己打工。
王爷府镇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硬果番茄种植基地,镇党委始终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通过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推动服务链的方式,积极探索党建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组织建设与创业发展的互动双赢,成功打造了王爷府硬果番茄这张金色名片,更让贫困户真正实现了“一个大棚能脱贫,两个大棚能致富”的愿望。
喀喇沁旗锦山镇
喀喇沁旗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以党建融合的聚力效应和精准细实的“绣花”功夫,把党组织党员作用发挥在脱贫攻坚各环节。
牛家营子镇结合产业优势,以牛家营子村为轴心,通过“强村联弱村、辐射带发展”的联合发展机制,成立了中蒙药材产业联合党委,实现了党组织多领域区域联合,带动周边5个村200多户种植中药材,实现了为群众创收、为脱贫助力的共建共融局面。
牛家营子镇牛家营子村的任亚东一家2016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为了帮任亚东家早日脱贫,在种植中草药桔梗的重要时节里,什么样的土地能种、什么时候种、种什么爱出苗、什么时候能卖个好价钱,这些问题村党支部时刻替她家关注着。2018年,任亚东家靠着种桔梗顺利脱了贫。她笑呵呵地说:“党的政策好,脱贫要趁早,只要好好干,年年挣几万。”
目前,喀喇沁旗已成立联合党委11个,联合党总支(支部)52个,涉及链条党组织512个,参与党员10640名,带动贫困户7000多户致富增收。
“菜单式”服务助推精准扶贫
锦山镇贵宝沟村贫困户庞秀文一家因残因学致贫,2017年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选择了光伏项目,在自家屋顶铺设了3.08千瓦的光伏发电。庞秀文家不但可以自用电能,还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加上补贴每年收入3500元,收益期为15至20年。2018年6月,庞秀文又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发展了基础母羊养殖,当年10月收入7800元,今年2月又收入1万多元。驻村第一书记戚宏剑介绍:“贵宝沟村是锦山镇两个山区村之一,我们根据本村实际,帮助贫困户选择‘菜单’内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贫困人口受益脱贫。”
2017年以来,喀喇沁旗以脱贫攻坚战略统揽全旗发展大局,以产业扶贫全覆盖为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喀喇沁旗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喀喇沁旗培育发展脱贫产业奖补办法》,立足“精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全力实施“菜单式”产业精准到户项目,切实增强了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针对性、灵活性、时效性和长远性。
根据“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喀喇沁旗坚持树立“要什么、给什么”的帮扶理念,精心“配菜”。针对有自主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量身定制产业项目,推行“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乡镇街道和部门上菜”模式,设计了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商业、光伏、农机具6大类17项“菜单”供贫困户自主选择。2017至2018年,“菜单式”产业扶贫共覆盖全旗贫困人口4908户12537人,自主发展比例56%,发放补贴资金7950万元。通过实施“菜单式”精准扶贫项目,全旗形成了“一户一业”扶贫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全覆盖。
资产收益扩大产业发展受益面
有自主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方式实现脱贫,那不具备生产条件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又如何脱贫呢?为了扩大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受益面,喀喇沁旗把实施资产收益扶贫作为产业脱贫的一条重要补充路径,通过资金入股、资产租赁、金融扶持、资产回购等方式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决战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姚树山是小牛群镇小木营子村的贫困户,由于年纪大无法发展产业,在自愿签订《喀喇沁旗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确认书》后,老两口共22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通过资金入股、年末分红的方式投入连盛鸭业,每年每人获得700元分红。和姚树山一样享受连盛鸭业分红的贫困户在全旗有11000人,他们自愿将产业扶持资金委托旗扶贫办或乡、镇(街道)政府,统一组织实施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并将财政扶贫资金拨付实施资产性收益项目的实施主体,享受收益。
在南台子乡,资产收益扶贫正以资产租赁的方式实施。南园移民小区在实施完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光伏发电后,移民搬迁项目节余资金约140万元。乡长李秀华介绍:“这笔钱将用于集中购置18栋日光温室,对外出租,租金给小区的贫困户分红,预计每年人均可实现分红收益800元左右。”另外,移民小区105户贫困户用自主发展产业金购置了24栋日光温室,其中21栋对外出租,租金纯收入18.63万元用于分红,人均增收908元。南台子乡还争取到京蒙帮扶资金300万元建设肉鸭养殖场一处,形成乡政府固定资产对外出租,年纯收入21万元,同样用于增加贫困户收入,人均年收益约1000元。
旗扶贫办副主任陈海东介绍,2016年以来,全旗共注入扶贫资金2.4亿元,一方面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发展壮大了农牧业产业,另一方面带动8300户18400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为了实现贫困户“不见牛羊、坐家分红”的增收目标,喀喇沁旗着重选择一批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优、建设成本低、市场前景广的本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中药材、乡村旅游项目,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陈海东说:“在选择过程中我们不限制区域,深度挖掘‘合伙人’和‘经理人’,选择乐于扶贫助困且诚信守约的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6年,全旗将49个贫困村“三到村三到户”资金2450万元入股到24家经营主体实施资产收益,收益率12%,签定一年合约先行试点,带动贫困人口3027户6745人。在试点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2017年继续将8053万元扶贫资金注入到连盛鸭业、荣兴堂药业、浩源粮贸等经营主体实施资产收益,收益率10%,带动贫困人口5283户11699人,首个收益期5年。2018年继续投入扶贫资金5000万元到中昊物资、蒙野酒业等企业,实施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从而保证未选择“菜单”项目的贫困人口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