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2019-07-05孙大雁郭成功任智刚许栋栋毕雅静
孙大雁,郭成功,任智刚,许栋栋,王 琦,毕雅静,何 奕
(1.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24;2.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3.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本质安全”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在国内外的航空、化工、煤矿、电力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并形成了系列成果[1-6]。然而,在电网企业应用的研究还相对较为薄弱[7],为明晰电网企业本质安全建设内容,本文通过对本质安全的发展历程分析,提出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的相关概念,基于电网企业生产运营实际,构建完成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并提出体系关键要素完善建议,以期为电网类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撑。
1 本质安全相关概念解析
本质安全概念提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界,众多学者对“本质安全”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1,2,8-10]。总结“本质安全”的演化,可概括为3个阶段,即:单一设备或装置的本质安全、“技术系统”的本质安全与“综合系统”的本质安全。就企业整体而言,本质安全应指的是“企业综合系统”的本质安全。
1.1 本质安全型电网企业
结合电网企业实际,本文认为本质安全型电网企业是指:生产运营全过程的队伍、网架、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均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面对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异常冲击,通过内在的自修复或管控,能够使整个系统的风险时刻处于自身和社会可接受程度的企业。
由于企业是涵盖了人、机、物、环、管要素的复杂巨系统[8,11],狭义上的本质安全型企业只能是一个理想状态。而其广义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企业和社会的风险可接受度相关,针对不同类企业、不同阶段企业,其表现会有差异。
本质安全型电网企业具有4大特点:1)利用本质安全化原则来提高网架、设备和环境的安全性;2)以“人机互补,人机制约”来提高系统的协同性;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方法实施企业内部管理;4)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2 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集成。因此,本文认为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将电网企业打造成本质安全型企业而构建的一整套管理方法的集成。
该套管理方法具有如下4个方面的特点:1)提供了实现本质安全的路径;2)需要得到强有力的执行保障;3)体系本身具有自我修复完善的过程;4)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
1.3 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
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过程,是指: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为指引,通过重点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设备质量、完善管理制度等方式,持续改进、切实提高企业管控事故风险能力和水平的管理过程。
2 江苏电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依据国家、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实际,吸收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优点[2,9,12],分析电力行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异同[13-15],融合管理要素,遵循PDCA思想,融入安全生产标准化、本质安全的要求,设计具有江苏电力特色的综合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2.1 设计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圈层”模型
根据本质安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江苏电力安全管理诊断实际,提出构建“强化两条主线,关注一个协同,着力三个方向(人员、网架、设备),构建三重支撑(科技、制度、文化)”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圈层”模型,作为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框架的指导纲领,如图1所示。
图1 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圈层”模型Fig.1 “circle layer” model of intrinsic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power grid enterprise
2.1.1 强化“保证子体系”和“监督子体系”
1)明确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业务条线构成的“安全保证子体系”,因为业务条线的安全自我保证,是本质安全在大电网系统中的直接体现。
2)“安全保证体系”内部应将业务执行能力的监督与安全的监督融合起来,做到业务条线内部监督的全方位、全覆盖。
3)安全监管部门构成的“安全监督体系”是对“安全保证体系”执行情况的督促性监督。监督的核心目的是基于问题的系统性分析,针对“安全保证体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性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1.2 关注全业务链间的协同
1) 在规划设计阶段,从网架结构、线路走向、设计标准选择、设备设施选型、施工过程风险管控等方面保障安全。
2)在电网建设阶段,一方面从设备设施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基建工程施工等方面协同配合,为电网建成后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对现有电网的冲击以及人身伤亡等事故的发生。
3) 在电网运行阶段,从调度调控、运行检修、营销等方面进行安全保障协同。
4)在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的全过程中,从人力资源、资金财务、物资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协同支撑。
5)全业务链的各个阶段及其支撑系统应建立基于安全考量的主动反馈机制,从而实现对安全保障能力的系统提升。
2.1.3 人员、网架和设备三个维度着力
1)在人员方面,一方面提升内部领导层安全领导力、管理层安全管控力和执行层安全执行力;另一方面要推动相关方人员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同步提升。
2)在电网结构方面,针对电网企业电网稳定性是其安全生产核心的特点,从规划、建设、调控、运检等方面切实保障电网结构安全。
3)在设备质量方面,从选型、招标、监造、安装、运行、维护全过程保障设备质量可靠,为电网运行提供基础物的保障。
2.1.4 依托科技、制度和文化三重支撑
1)依托科技创新提升设备、网架质量,提高物的安全保障水平。
2)依托制度优化提升安全管理效能,固化管理流程。
3)依托文化培育提升安全决策、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的主动性和执行力。
2.1.5 形成层级及相关方间模式共享
1)该模型指引省、市、县各级公司,只是每个层级管控重点有所侧重。
2)该模型对于省公司本部与直属单位,只是具体管控事项或重点有所不同,但整体架构是一致的。如:对于省检修公司而言,其“安全保证体系”当中的重点就是检修业务,但同样需要对人员队伍、设备安全进行管控。
3)该模型推动承包商和供应商,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检修等阶段,针对人员、网架和设备,从科技、制度和文化方面实现与江苏电力安全管理模式的全方位对接。
2.2 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以“圈层”模型为指引,结合江苏电力全业务链安全管控要求,提出涵盖4大方面33项要素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江苏电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框架Fig.2 Framework of intrinsic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为对具体管控工作形成指引,需要明确33个要素中每个要素运行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要素管控的关键环节。以“方针原则”为例:
1)目标
明确本质安全管理方针原则的制定和宣贯实施要求,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方向,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宗旨以及企业持续降低安全生产风险的承诺。
2)关键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3个关键环节:
①制定;
②传达与宣贯;
③回顾与修订。
3)支撑制度
①《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工作规定》
②《江苏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职责规范》。
遵循上述架构,可以编制形成具体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规范,供各企业实际应用。
2.3 明晰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现路径
以“圈层”模型为指引,以“体系框架”为统筹,按照各层级、各直属单位的实际管控要求,以现有的管控制度为基础,谋划提出1个“圈层”模型、1个建设规范、1套手册(省、市、县分层级)、1系列制度标准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落地路径,如图3所示。
图3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落地路径Fig.3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ntrinsic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以本路径为指引,每个层级(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或业务单位(检修分公司、输配电工程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管控需求,编制1本指导手册,并对相应的制度标准进行匹配、优化,从而系统性规范安全管控工作,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3 体系关键要素内容完善建议
针对江苏电力现状,提出部分关键要素具体内容的完善对策建议。
3.1 制度标准要素
1)提高制度标准的系统性。按照国网公司制度标准体系建设要求,遵循通用制度、非通用制度、补充制度等要求,优化现有的省市县公司制度修正模式,避免用下发通知或文件的形式对制度形成补充;如果上级的制度无法满足使用需要,要尽量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当细则内容需要修订时,及时出台修订版本。
2)提高制度标准的可操作性。梳理现有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认真听取一线操作人员意见,基于现有的人员承载力分析,在满足法律法规标准前提下,修订形成“能够做到”的制度;对于为了形式上满足上级要求,但实际上难以做到的制度规程等相关要求坚决予以废止。如:开关柜检修过程中前后端双人监护制度,进行充分论证,如果多数单位难以做到,则应及时予以废止。
3)提高制度标准的遵循度。对于出台的每项可行的安全制度和规程,督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严格落实,发现不予落实的给予严惩,形成安全制度和规程的“红线”。
3.2 审核与改进要素
1)强化业务条线在监管督查业务过程中对安全工作的同步监管督查,并确保关键管控环节留有痕迹。
2)强化安全监管部门的抽查性督查和系统性分析模式。明确安全监管部门督查主要是对业务部门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的抽查性督查,更为重要的是在督查基础上进行共性问题的系统性分析,找到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系统性缺陷,提出改进完善建议,供决策层参考和业务部门执行。
3.3 人员准备要素
1)强化一线安全关键岗位人员数量保障。从一线业务链条分析,建立安全关键岗位清单,明确到岗要求及最低保障标准。建立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程序和准则,实施重点审核、备案制度。
2)统筹考虑业务流程设计、工作计划安排与人员岗位配备对作业安全的源头保障,真正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如:对于配网作业停电的现场许可,在项目作业量安排与作业许可人配备方面要协调。
3.4 安全文化培育要素
1)加强决策层和管理层安全领导力建设,切实落实“三个必须”。通过安全领导力培训、领导层安全述职、领导率先垂范等,促进垂范担当安全文化的形成。如:在对现有的“到岗到位”要求明确化的基础上,领导做到率先严格遵循,让一线员工切实感受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树立领导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率先垂范作用。
2)按照公开、透明、不责备的原则,充分听取一线员工对部分规章制度,特别是现场监护要求、现场许可要求等规程的意见,在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以多数单位和人员能实现为目标,确定合理可行的管控标准,推动可信任安全文化的形成。
3)实施“宽严并济”奖惩措施,对于切实必须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严加督查,发现后给予严厉处罚,提高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同时,降低违章行为与罚款额度的挂钩程度,避免员工形成安全问题“金钱化”的意识。
4)构建江苏电力安全理念体系、安全信条体系,打造特色安全活动。
3.5 网架设备要素
网架设备的本质安全保障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和环节,提出如下原则建议:
1)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实规划设计、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维检修等各领域安全管控职责,并强化落实情况的自我内部全方位监督。
2)强化横向主动协同,加强各专业协同配合,落实交圈地带安全责任和风险防控措施,形成环环紧扣的安全链;强化对管控职责落实情况的系统分析和评估考核。
3)进行基于基层业务节点梳理的信息化需求分析,构建业务操作和安全管控的事项信息化支撑全集,遵循“一个岗位只用一个平台、信息由日常操作生成、各业务部门和各层级按需抓取数据”原则,推进各类信息系统融合和信息共享,以系统融合带动业务协同。
4 结论
1)结合电网企业实际,提出本质安全型电网企业和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概念。
2)提出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圈层”模型,构建涵盖4大方面33项要素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框架,给出体系落地的具体路径。
3)结合江苏电力实际特点,对模型和体系建设过程关键要素具体内容的推进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