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角色互换”模式的中学文言文教学

2019-07-05

教师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角色互换文言文文章

陈 洁

(无锡市梅里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简称,所谓“语者,说也;文者,章也;脱口成章,随手成文,为语文之精妙也”。自古以来,语文教学不仅是承载着无限的责任,还担负着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承使命。有人说,中国的文字是美的,而最美的在于文言。文言文是古代先人留下的为最精华、最为宝贵的文化,也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文学的经典。

文言文的教学就像是一罐普洱茶,小火慢煮,细细品味,方能养心。随着中学语文课改的深入,部编本教材的推进,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的教学早已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文言文的学习更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强文言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文言知识的学习,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并掌握学习基本能力,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因文解言、言文共生。

一、“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意义

所谓“角色互换”,是指人暂时性地置身于他人的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行使社会职能,从而重新定义和审视自身角色,增进对他人的社会角色的了解,从某种角度来说,角色互换就是一种心理技术。而师生角色互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上讲台,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变学为教,从“教”中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串讲式教学方法是通过对字、词、句的翻译和解读,从而落实学习知识的目的,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违背了教学大纲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相比较而言,文言文的教学更重视理解思想内容、探索语言艺术,而非解词、译句。因此,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出发,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必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的,紧紧围绕读、译、品、理、背、拓六个环节实现课堂上师生角色转换的教学转变,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逻辑整理能力、责任感和自信心。

二、基于角色互换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解读

文言文是古人用他们独特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式展现了他们的生命体验,是古典文化的鲜活体现。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真正地面对文言文,落实文言文的学习,而不是畏惧,更不是厌烦。我们可以借助于“角色互换”这样的新型模式,让学生体验授课与听课的不同,从而感知学习的乐趣。一直以来,被动的知识输入会大大消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转变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如图。

图2-1 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分组合作

文言文教学任务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而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读懂文言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熟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并传播理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布置教学任务,告诉学生学习的方向、方法和目标;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例如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对应文段中哪些语句?如何描述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文章中的内容,从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6—8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课文,根据自身的能力布置适当的教学任务。而这个任务是在课后时间完成的,学会通过逛书城、问家长、上网等方式获得了相关资料,对作者、文章背景等进行分析,以便对文章整体的了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也可以通过早读的时间朗读和背诵课文,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领悟”“感受”时,会迫切地想与他人交流分享,这也是给每位学生发言和当老师的机会。

(二)教师辅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组织和加工,并针对学生的能力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个过程也称为备课。然而,当角色互换之后,对于第一次当教师的学生而言进行深入的教学设计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设计的辅导。

对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需要对文章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作者写作习惯等做出相关性的了解,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分组的基础上,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自读自悟,散点感知课文,这种学习方式与现代教育注重人的个性培养比较吻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式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并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个性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竞争的精神。同时,每个组员在各自了解的文章背景资料之后,再进行小组之间对课文的释义、意译,并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便更好地展现教学成果,既达到了局部感知课文的目的,又培养了在自学中的合作、竞争的意识;既看到了自己在某一学习环节中的位置和学习所达到的程度,又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三)学生实践教学过程

1.三分文章七分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的教学是需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走进文本,理解内涵,而文言文的教学更是要将朗读进行到底的。而文言文的朗读不仅仅是读得熟,还要读的准。正如清代大学问家朱熹所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文言文有破音异读的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说”通“悦”读(yuè)等;也有古音异读的字,如“可以解燕国之患”(《荆轲刺秦王》)“燕”就读(yān)等。所以学生可以提前查找资料或者在网上先听录音,明确字音句读、抑扬顿挫,熟悉文章之后可以在早读时间以及上课开始之际给其他学生示范。

2.信达雅的三者统一

准确的翻译文言文是理解文言文含义的基本,而“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是为翻译三难也。所谓“信”,是指忠实原文的思想内容和主旨含义,换言之就是译文的科学性;原课文的风格以及语言修辞特色,则属于“雅”的范畴,它涵盖了语言生动,文笔流畅和音乐节奏感。而“达”是指译文的语言规范,以及是否通顺易懂也就是译文的可读性。

因此,在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时候,可分试译、小组讨论、集体讨论三步。学生翻译可以进行口译,也可以进行书面翻译,相比之下,书面翻译更能训练学生翻译的准确性。与此同时,也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如:“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可结合注释翻译为: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和八扇窗户,著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横幅,念珠各一件。”翻译是理解文章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可以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品味词、句、段

文言文的品味是在扫除字词理解的障碍之后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探索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的语感分析能力。品味“词”是指从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角度,重点分析词义,在《小石潭记》中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其中“清”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柳宗元一再遭贬,些许难受,些许凄凉,心情抑郁,“清”字奠定了他凄苦对的感情基调。品味字词可以入情入理,深入到语言的内部,学生的所得也才是深层次的。

另外,古人更重视文章的章法和行文结构,讲究文章的结构之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秋时“林寒涧肃,属引凄异”,每个时节不同的特色,行文肆意纵横,大气磅礴。远而观之,《小石潭记》中的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往来翕忽”等,这段文字表面上描述的是鱼,但细细品味,可以感悟到处处体现了水的清澈,环境的优美。

4.诗经吟诵,感悟古文律动之美

“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对语言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得到的启示也是千变万化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中开头四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从修辞手法上,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言简意赅,意蕴深刻,这就是文言文教学最精致的展现。

5.学则须疑,学贵知疑

古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和“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说法。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在不断的钻研中成长,不能盲目地遵从文本上的教学。有时候学生会有很多的问题或者奇思妙想是老师难以预想和企及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思辨的目光,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继承文化。

学习是要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也要打开思路,学会质疑,同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可以从多角度探讨问题的本身,并从精神上予以学习态度方面的肯定。质疑不是迷信权威,是因为时间和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过去进步的理论和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如《愚公移山》,一方面,一些学生会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质疑,愚公确实是“愚”;另一方面,这篇文章主要是要求我们学习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

6.拓展学习的宽度和广度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只是知识文化的传授,更是阅读能力的拓展,而文言文的学习是不可能越俎代庖,教师应该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更好、更高、更广的学习舞台,搭建一把能“突破理解障碍”的梯子,只有抓住有形和无形的,有限和无限的,外在和内在的资源,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学习。

朗读、背诵、拓展阅读、迁移运用,是教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当然,拓展阅读需要丰富的文学底蕴和经验,这一流程就可以由教师总结并掌控角色互换后学生教学的课堂,引导学生整体性理解,也可以适当地拓展相关的文言成语故事和诗句。比如《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是怎么体现作者“德馨”?《桃花源记》中“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的诗句,对比“得意忘言”和“道境”的再发现,拓展学生的思维,探析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和内涵。学生的整体概括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在学生学完全文的时候,适当地画龙点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以及政治理想。

与此同时,将文言文的学习结合生活实际,举办古文读书会,开展整本书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淀;在日常的教学中,例如成语、古诗词等,通过对关键字的理解,把对“言”的正确理解拓展深度,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的意义和内涵。在未来文言文的教学中,还是需要不断地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使文言文的教学更加灵活、灵性,从而提升中学语文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成果。

猜你喜欢

角色互换文言文文章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会背与会默写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浅谈汽车营销与服务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角色互换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