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绿道建设与管理问题浅析
2019-07-04林静媛
林静媛
摘要:重经济轻环保所导致的各种城市病,使人们更加渴望亲近自然,绿道的建成正好满足市民户外游憩的需求。阐述绿道定义,分析三明市绿道建设与管理现状,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绿道建设与管理意见,为相关绿道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绿道;规划建设;养护管理
1绪论
1.1绿道建设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速,由于重经济轻环保所导致的各种城市病,使人们亲近自然的热情日益高涨,绿道的建成正好满足市民户外游憩的需求。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解决温饱求生存”状态转变为现在的“督促环保求生态”,绿色优美的环境空间成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新追求。自2010年《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出台后,掀起了绿道建设的潮流,全国各地市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绿道规划建设。《福建省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2012-2020年)》于2012年4月编制同年12月实施,《三明市绿道网总体规划》紧跟步伐于2013年编制并实施。
1.2绿道概念及建设意义
绿道(greenway)是指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绿道是绿色开敞空间的纽带,它串联起各式各样的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同时有着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绿色开敞空间、保护遗产廊道等功能。绿道具有明显的线性特征,依托城市路网及河网或傍山而建,绿道建设带动了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景观生态的发展,能够有效地缓解因城市快速发展导致的各种“城市病”。绿道建设不仅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休闲游憩健身需求,拓展市民亲近自然的空间,而且能促进生态旅游资源连动开发,带动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城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2三明市绿道规划建设现状
三明市各县(市、区)均根据省、市绿道规划建设要求开展绿道建设,目前已建设绿道44条,158km。绿道类型分为都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生态型绿道。三明绿道主要是都市型绿道(100km),其次为郊野型绿道(58km),按所处环境分为滨水型绿道和环山型绿道,其中滨水型绿道依托滨河绿地公园而建,环山型绿道依托山地公园建设。三明绿道串起了城市“慢生活”,百姓更是便捷地享受到了民生福利,受到市民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据三明市林业局不完全统计,到三明市区后山城市绿道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市民,每天都在1万人左右,周末和节假日最多高达3万人以上。
2.1管理标准
绿道构成包含熳行系统、绿廊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和交通衔接系统等。三明市现有的绿道大都按照城市公园的标准养护,以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园林绿地养护质量标准》(2012年9月)中公园绿地二级养护质量标准进行常态化管理。
2.2管理方式
绿道作为一种公益性基础设施,日常管理和维护大多由政府负责,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部门配合的原则,承担绿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梅列区、龙溪县、泰宁县、大田县由属地政府部门管理,并实行绿道社会化服务模式,通过社会招标,交由社会企业管养绿道;其余区县由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管理。
2.3经费筹措
各县(市、区)均为财政拨款。其中梅列区、三元区按主道长度每年10万元Ikm标准由市财政予以补助,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负责解决。
3三明市绿道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明市绿道建设改善了绿道沿线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三明市民的生活质量,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较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建设和日常管养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3.1规划建设方面
3.1.1绿道网规划不足之处。据本次调研来看,绿道建设与《三明市绿道网总体规划》建设要求有差距,多为区域局部路网,尚未形成连续贯通的绿道网络,配套设施不足,慢行系统还有待完善。三明现有绿道中还没有能够提供动物迁徙的生物通道,文化表达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融合当地特色文化与景观空间,绿道网的生态性及文化性有待提高。
3.1.2交通接驳系统有待提高。绿道和路网的衔接过程中安全性及便民性有待提高。借道时人车混行,行人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公共交通接驳不流畅,市区虽有绿道公交,仅是每30分钟一班的频次,线路和时间运行不够人性化,有的还不是直达,还要再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便民性有待提高。部分路段的绿道铺装与城市人行道无差异,辨别程度低,绿道出行引导标识少,对市民的绿道出行造成不便。
3.1.3服务设施不完善。绿道服务设施不完善,只有少量的座椅、垃圾桶、公厕、景观亭等基础服务设施,缺少综合性高的能够带来良好的绿道体验及提升绿道品质的科普教育設施、游憩与健身设施。市区的后山绿道无自行车租赁点,部分绿道自行车租赁点不足,造成到达目的地没地方停车还要绕道骑行的窘境;驿站停车场未考虑到摩托车的停放问题,导致摩托车就直接停放在了绿道上,影响游人通行。
3.1.4植物种类不够丰富。部分绿道植物种类单一,毫无层次感与设计感,缺乏乔灌草搭配的复层结构,植被覆盖率不高,夏季游人在绿道上行走时易晒伤,舒适度下降,无法带来愉悦的身心体验。另外在三明地区大部分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四季常绿,乡土植物利用率不高;大部分绿道植物未能很好规模化“花化彩化”设计,采取零星点缀或孤行种植方式不能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之感,达不到视觉震撼的效果。
3.2养护管理方面
3.2.1城市绿道管护立法缺失。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绿道建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究其原因是绿道规划立法缺失。美国绿道有较为完善的立法保障,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制定了专门的绿道管理法规,如马萨诸塞州通过建立流域保护制度、千禧道议案等法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绿道体系的规范化、规模化和快速化发展,对绿道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上位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绿化条例》,而绿道规划建设的地位尚未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化中明确,进而使绿道建设的发展并未跟上城市建设的发展。三明市2016年出台了《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暂行)》,该办法仅适用于市区后山城市绿道的管理和养护,覆盖面不广、适用应不强,且无法以法律的形式进行颁布,造成具体管理过程中无据可依,执行力弱。
3.2.2绿道归属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清。在绿道刚建成时,绿道的属地管理原则较好地保持了辖区内路面清洁卫生等养护工作。但是,绿道的管理牵扯到多个部门,随着绿道投入使用时间越来越长后,主要暴露出2个问题:一是职能交叉,令出多门,部门间互相踢皮球;二是权责不清,管理存在盲区。绿道的管养涉及到多个部门,由于三明大部分县(市)没有出台绿道管理办法或具体的实施策略,存在权责不清,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因利益驱动,有好处的活抢着干,累活让着干,遇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存在管理盲区。
3.2.3财政投入不足。线性、带状的公共生活空间,因此日常园林绿化管养难度大(如沿途绿化管养、绿地毁坏、树木盗窃等),路桥、照明等基础设施维护成本高(如路灯、护拦、坐椅、亭廊、公厕、垃圾桶、标识等)。现有的绿道建设资金均来源为政府拨款,资金来源单一,社会资金未参与其中;财政拨款中一般以招投标的形式购买社会服务,“建设项目”验收后期产生设施损毁,很难及时维修或“理赔”。
3.2.4部分路段存在安全隐患。部分郊野型绿道、生态型绿道多为骑游道,所处地形环境复杂,存在安全隐患且易造成安全事故,如监控、报警系统、夜间路灯照明、绿道防护拦、安全巡逻队等不完善,缺少医疗急救点、志愿者服务区等。另外,绿道上商铺是否合法经营,饮食是否卫生安全等都需关注,需要多部门如公安局、工商局、食药监局、安监局和体育局等联动管理,才能共同保障绿道的安全运行。
4三明市绿道建设与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4.1提升绿道网规划的生态性和文化性
三明市区的绿道规划应综合《三明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三明市主城区景观风貌规划》《三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等实现绿道的“多规合一”,其余县(市)绿道规划应尽可能地综合本地相关规划,以此为依据,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景观,串联碎片化的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开辟生物通道为野生动物提供庇护所和迁徙廊道,形成以生态为基底的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绿道网络。例如市区的后山绿道地理位置较高,视野开阔,可将三明市工业文化融入到绿道景观配置中,通过GIS可视分析,选址建设工业文化宣传景点,将让更多市民留住工业记忆、留住乡愁,提升绿道在城市工业文化旅游服务功能。
4.2完善慢行系统和服务设施系统
三明绿道的慢行系统构建还不夠完善,现有绿道在规划建设时都向自行车道倾斜,绿道功能目前只停留于满足游人散步和骑行的需要。一是丰富绿道的文体服务功能,可增设儿童游乐设施、自行车租赁点、健身设施、售卖点、科普教育展示设施等为市民带来多样化的文体活动;为提升绿道的艺术性,可增设与城市文化、场地肌理相呼应的园林小品(如雕塑、园椅、宣传栏等)。二是提高绿道的安全性,绿道应尽可能地减少借道,降低人车混行的风险,优化铺砖与人行道区分开来提高辨识度,绿道管理部门应当与公安、交通、消防、医疗等部门组织安全预案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危机能力。三是提高绿道的便民性,完善绿道标识系统,更好地引导游客出行,优化公共接通接驳能力,加大出驶频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停车,增加绿道的可达性、参与性和便捷性。
4.3立法保障绿道建设和管理
我国绿道发展起步较晚,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绿道建设要发展,立法必须要先行。三明市城市化发展迅速,商业用地不断扩张,城市绿地被不断侵蚀,为了三明绿道的健康稳步发展,避免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唯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立法保障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逐步将绿道规划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构想付诸实施。
4.4植物景观优化配置提升
种植设计是运用不同种类及不同品种的园林植物,按科学性及艺术性的原则,布置安排各种种植类型的过程、方法。三明绿道的种植设计应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运用植物的形态、色彩、体量、气味、质感等特质,结合现场环境,调动艺术审美,创立具有三明特色的绿道景观,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改善:①生态性,考虑场地的太阳辐射、水分、土壤等环境要素科学选择植物品种,将土壤承载力低的土地用于绿化,将土壤承载力较高的土地用作绿道基础设施建设,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保护好绿道植物的原生性;②乡土性,绿道沿线的乡土植物应充分利用起来,顺应自然,因地制宜,体现三明本土特色的绿道植被;③层次性,注重垂直面的层次变化,形成乔灌草搭配的复层结构,形成具有层次感的绿道景观;④花化彩化,三明绿道植物品种丰富,四季常青,但季相变化不明显,规模不大,造景效果欠佳,充分利用色叶植物、花灌木和开花乔木,选用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进行搭配,形成季相变化、色彩斑斓的绿道景观。
4.5明确主管部门,厘清部门权责
绿道的管理与养护涉及到多个部门,三明绿道除了市级层面有出台绿道管理办法明确绿道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其余县(市)尚未出台。各县(市)应明确绿道管理主管部门,负责绿道的统筹协调工作,制定绿道管理办法或技术规范,厘清部门权责,消除管理盲区。即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林业、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等部门在主管部门的统筹管理和监督下,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绿道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做到权责对等,落实到岗,责任到人。
4.6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
通过绿道调研,三明多个县(市)提到绿道建设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而现有的绿道建设资金均来源为政府拨款,资金来源单一,财政压力大。建议借鉴美国经验,以“地方财政为主,社会资金为辅”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缓解政府压力,创新绿道运营管理模式,给绿道建设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合理配置财政资金、引入社会资本,构建多元融资渠道,促进旅游开发服务与绿道市民共享良性互动。①保证财政投入,足额、按时拨付资金给绿道基层管理单位;②建立绿道专项基金,吸引企业和政府合作,引入社会资金;③允许在绿道内进行园艺项目且须与绿道景观相协调,引导消费者参与;④鼓励企业和消费者捐赠资金,捐赠的资金将用于绿道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