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综述

2019-07-04胡艳阳花梦怡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胡艳阳 花梦怡

摘要: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石景发展进行概述,对景石石材进行分类。通过对石景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出石景在中国典园林中的搭配方式。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石景分类;造景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追求自然写意,自然山石最能够寄托中国传统的审美情怀。石是园之骨、山之骨,在整个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过程中,论山必先论石,无园不石。人们不但观赏石的姿态,更是将其作为构筑的材料应用于工程上,广泛应用于各类园林景观中。

1中国古典园林石景发展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的石景发展主要分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5个时期。

1.1生成期

中國最早关于人工叠山的记载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尚书·旅獒》中曾记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论语》中也曾记载“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至秦汉时期,开始出现“一池三山”的基本山水模式,皇家园林开始效仿仙境来营造山石景观。

1.2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蓬勃发展和文人士大夫文学造诣的加深,私家园林逐渐兴起,随之置石手法兴起,天然石块逐渐应用于园林建造中,孤置的石景开始出现,天然石材开始受到欣赏与追崇。

1.3全盛期

自唐朝以后,人们开始倾向于以微观方式,近观静赏,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享受,真正的掇山叠石更加注重清雅淡泊,贴合人的心境。

1.4成熟期

成熟时期包括两宋、明、清朝前期。宋代,人们对山石形、质、美的追求到达顶峰。明代,掇石叠山技术趋于成熟,相关书籍随之增加。明末清初,掇石叠山的风格趋于古朴自然,反对高架累叠的方式,在选石方面强调“是石堪堆”和“就近原则”,强调自然野趣。

1.5成熟后期

清中叶到清末,造园者更加讲究山石的营造以及山石与建筑、植物、水体等其它园林要素的搭配,堆石成山、置石造景等技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留下了一些著名的置石景点,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的绉云峰等。私家园林发展突出,造园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少胜多。

受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三者的影响,以上5个时期发展各具特色,构成了绚烂的中国古典园林石景发展史。

2不同种类景观石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2.1景观石概念

景观石是指在园林景观中起点缀、美化作用的石块,也称为园林石、观赏石等。

2.2景观石的分类

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悠久,石材资源丰富多彩,南北各地,能够作为掇山叠石的材料比比皆是,为园林石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2.2.1太湖石。太湖石又被称为窟窿石、南太湖石。太湖石的石材颜色主要以白、青黑、灰为主,灰白色居多。造园者以太湖石瘦、漏、透、皱为选石标准。南方私家园林中无不体现它的身影,其中留园的太湖石冠云峰更是富有“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美称,狮子林更是以太湖石堆叠的假山而闻名。

2.2.2黄石。黄石是一种带有橙黄色的细砂岩,以土黄色为主。石材质地坚硬,形体顽劣,棱角分明,雄实浑厚,受长期风化的影响,石材表面形成了斧劈般的肌理,具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如网师园中的云岗假山。

2.2.3灵璧石。灵璧石又名罄石,石材的颜色主要有深灰、白、黄、红色等,其中灰色石材尤为清润,质地清脆,用手弹亦有共鸣声,常被应用于盆景石。网师园的冷泉亭中便有一座鹰形的灵璧石。

2.2.4英石。英石又名为英德石,石材颜色主要有灰白、青灰、灰黑、浅绿、白色等,其中以青灰色居多,以黑色为贵,以浅绿、白色为奇。最著名的就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绉云峰。

2.2.5宣石。宣石,石材的颜色主要有黄、灰黑、白色等,以洁白为主。扬州个园的冬山便是以宣石为材而做。

2.2.6房山石。房山石,也被人称之为北太湖石。房山石新开采时石材颜色为桔红色、红色或淡土黄色,而后表面会增添一些灰黑色。房山石具有一定的韧性,但质地不如南方的太湖石脆。

2.2.7青石。青石又被称为青云片,石体结构主要呈极薄的片状集合体,是一种青灰色的细砂岩。

2.2.8石笋。石笋也叫剑石,是外形修长如竹笋的一类山石的总称。如扬州个园的春山,在园林中布置为独立的小景。

3不同造景形式的景观石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中,常对景观石采用主景、配景、分景、对景等艺术手法进行处理,丰富景观,使园林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3.1主景

主景是指景物处于视景空间的构图中心,利用景观石作为主景的有留园的冠云峰,冠云峰主峰位于景观视觉中心,结合瑞云峰和岫云峰,平面布局构成不等边三角形,构成经典的的三尊峰石布局形式围。

3.2配景

配景主要起衬托主景的作用,作为配景的景观石体量较小,能很好地丰富景观内容,如留园古木交柯。

3.3分景

分景就是指利用山石对园林空间进行合理的分割和组合。根据功能以及景观效果的不同,可分为障景和隔景2种。

3.4对景

以山石造景作为对景的艺术手法常被称为对置。作为对置用的岩石在数量、体量上并不完全等同,只要求在构图上均衡、在体态上呼应。如拙政园中的海棠春坞就是利用山石搭配植物,以墙体为背景形成景观,与建筑物形成对景。

4景观石与其他造园要素结合的山石布局

景观石常结合建筑、亲水步道、绿地、花木、台阶等其他园林要素进行布置,来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

4.1与建筑相结合的山石布局

4.1.1山石踏跺与墩配。踏跺是指在园林空间中,利用自然山石做成台阶状,以此丰富建筑立面,强调建筑出入口的布局形式。而墩配是常和踏跺配合使用的置石方式,在踏跺两侧对置形成,一方面对踏跺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同样起着装饰以及强调出入口的作用。通过这种形式来陪衬建筑物,打破建筑物的呆板、僵硬,使其趋于自然、曲折,为人工气息浓重的建筑增添一些自然野趣,使建筑很好融于自然式的园林景观中。

4.1.2抱角和镶隅。建筑的墙面多为直角的转折,而这些拐角处的线条又常常显得单调、平滞,常常利用山石搭配植物来进行美化、软化墙角。而其中抱角是针对外墙角,利用山石成环抱之势紧包基角墙面。镶隅则是针对内墙角,以山石填镶其中,通过这些方式从而增加空间的趣味,丰富空间的内容。

4.1.3粉壁置石。粉壁置石是指以墙作为背景,在面对建筑的墙面、建筑的山墙或相当于建筑墙面基础种植的部位作石景或山景布置,与建筑形成对景。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小空间环境中,如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网师园的香睡春浓。

4.1.4花架、回廊转折处的廊间山石小品。在古典园林中为了划分空间,丰富游人观赏角度,常常利用花架、廊等來实现步移景异。而廊与墙体之间形成的空隙,则由山石小品来丰富,增加空间层次。

4.1.5云梯。云梯指以山石掇成的室外楼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形成自然山石美景,丰富空间景观。如网师园的梯云室。

4.2与植物相结合的山石布置——山石花台

山石花台是由山石堆叠,中间覆土,莳植花木构成。在功能上相对的降低地下水位,使得不耐涝的植物良好生长;另外通过抬高景物使观赏角度提升至最佳,增加观赏美感与趣味性。

4.3与理水相结合的山石布置

4.3.1落水。落水是指利用掇山叠石的手法形成假山,使水位形成高差变化,让水流从高处跌落至低处的布置形式。通过落水的方式将自然山水的结合形式应用于园林景观中,为整个园中增添丰富的自然景观。

4.3.2岛。通过堆叠成山的方式在水面中形成山岛,从而形成垂直方向的构图中心。这种方式打破了水面平静的单调感,形成视觉焦点,从而增加水体空间的层次感,增加游览的趣味。

4.3.3桥与汀步。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山石做桥与汀步。小的水面分割利用汀步,水面距离大则用桥。不仅起到分割水面空间的作用,而且丰富了游览路线。

4.3.4水岸。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的运用丰富多样。无园不石、无园不水,水岸的处理形式也丰富多样。利用石材在溪流、水池、湖泊等最低水位线以上部分堆叠、点缀,可使水域呈现自然的景观效果,极具情趣和诗情画意。驳岸搭配植物种植使其更加柔和,富有意境。

5结语

景观石作为造景要素之一,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与其他造景要素相结合,丰富景观层次,成为造园者的挚爱。造园者常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将其展现在园林景观中,凸显中国古典园林特色,体现对自然写意山水的喜爱。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园林
从古到今,浅谈风水理论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的艺术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