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斗笠的记忆

2019-07-04林秋辉

闽南风 2019年5期
关键词:斗笠竹叶零花钱

林秋辉

读大一的女儿放假回来。有一天,我刚下班回家,女儿一脸灿烂的笑容向我走来,一把拽着我的胳膊得意地说:“老爸,今天你女儿卖了一套化妆品,挣了五十元,厉害不?”我有点吃惊,听得云里雾里,女儿又没开店,怎么卖?女儿看到我满脸疑惑,不由哈哈一笑解释道:“老爸,我是在网上卖的,我准备在网上做微商,挣点零花钱。”女儿的一席话,我的记忆被电击了一下,仿佛吋间倒流,记忆的闸门一下被拉开,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四十多年前。

七岁那年,我刚入读小学一年级,身体柔弱的母亲为了帮月收入只十四元当民办教师的爸爸挣钱补贴家用,便毅然回娘家跟一位老师傅学习编斗笠的手艺。当年斗笠是家家户户的生活必用品,是村民出门耕种赖以遮阳遮雨的工具。

編织斗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先买细竹片编成的斗笠模型,再去向大山里的农家收购一些干竹叶,经晒干、反向折平、点上硫磺在大缸内熏干,再把竹叶一片片地穿针引线地编织在斗笠竹模上。妈妈编织斗笠的事获得全家的支持,最得力的助手自然是爸爸,爸爸一有闲暇便钻进国强乡大山里收竹叶,买斗笠竹模,我和五岁的二弟、奶奶负责帮妈妈把硫磺熏干的竹叶一片一片反向折平,编织斗笠的工作让一家人获得空前的团结,收获了满屋的欢乐。

年轻的妈妈心灵手巧,只见她把一片一片熏干的竹叶头按在斗笠竹模边沿,一片叠一片,再用穿细线的小针顺着斗笠竹模的外沿竹骨一针一线地拉紧、压平,最后才在斗笠竹模的中心顶部用比大拇指大些的小竹圈套住,并细心地缝上线,再轻轻地剪去折叠后多余的竹叶,一顶遮挡风雨的斗笠使算大功告成了。妈妈手快,一天可缝十来顶斗笠。

刚开始,我是放学回家做完作业,才帮妈妈折竹叶。一到圩日,妈妈挑着一担大大小小细心编织的斗笠到集市上卖。百来米长的古街道不足五米宽,被四里八乡的村民挤得熙熙攘攘。笑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小猪仔的嚎叫声,汇集成一曲乡村赶圩的大合唱,永远地飘散在我的脑海里。

为了让妈妈能安心地吃一下中午饭,做为长子的我除了负责送午饭,还被临时地派上卖斗笠的前沿,帮妈妈卖斗笠。从讲价到推销,一两年光景,我居然学会向顾客介绍斗笠的优劣,最终把一顶顶斗笠卖了出去。

读三年级吋,九岁的我为了向妈妈证明我会卖斗笠,便向妈妈批发进价十顶斗笠,另立摊位卖起了斗笠。有吋遇到善良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会故意让利五分一毛给我,这让我无比的喜悦。也有一些精明的小市民,欺负我年纪小,故意左挑右挑一些斗笠的毛病,压低了价钱。不过一个圩日下来,我总能挣到七、八毛左右的钱,这总能让我高兴得乐翻了天。自三年级起,我的零花钱可以靠自己挣,自给自足。

读初中吋,为了让自己多挣点零花钱,我便开始挑着一小担的斗笠冒着酷暑和严寒走十多里山路到邻近的南胜和国强去卖。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读云霄师范学校的那一年。卖斗笠伴随着我度过了青涩的少年,让我在成长中享受到无数的乐趣。当然也有过忧伤,记得有一年去南胜卖斗笠,由于赶得急,忘记给刚编织好的斗笠遮上塑料纸,半路上遇到大雨,把新斗笠都弄湿了起了霉斑,结果只能贱卖了,这让我伤心了好一阵子。

出门卖斗笠经商的经验,让我深深体悟父母的辛劳,各种历练,汇集成我今生行走于世的力量源泉。特别有一些依稀朦胧的却又真真切切的片断,宛若陈年的佳酿,越品越香醇,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斗笠的需求量越来越少,那一顶顶飘着竹叶芬芳的斗笠也被五颜六色的花布伞和机制的布斗笠代替了。记忆中的斗笠越来越少见,就像天边的一抹朝霞,经不住太阳喷薄而出的消磨和侵蚀,最终涅槃为一缕缕美妙而沉重相交织的怀念,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悬挂于心灵的网络上。

望着日渐长大懂事的女儿,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她,在今后的微商路上,不仅是收获了零花钱,应该还有更多的东西……

猜你喜欢

斗笠竹叶零花钱
雪地里的小画家
斗笠
《竹》
奶奶的斗笠
竹叶沟怀古
我的零花钱
学包圆锥粽
竹斗笠
零花钱小测试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