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与极致”
——芬兰校园建设的教育意蕴
2019-07-04王红霞
□ 王红霞
尽管早就知道北欧建筑与物品设计崇尚简约风格,但随着考察团队抵达北欧小国——芬兰,尤其是亲临当地学校后,才真正体会到芬兰校园建设“极简与极致”风格中的教育意蕴。
芬兰学校建设突破传统模式,体现出与大自然完美融合,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空间并重的特点。校园中有相当数量的设施都具备多功能性,各种细节设计都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易于融入学习环境。
一、集约务实的教育综合体
芬兰小学的建筑多为整合式综合体,看上去都极为质朴,不过两三层的高度,外立面或灰或黄或暗红,鲜有装饰,几乎找不到宏伟的校门、醒目的校名。从窄窄的门厅脱鞋入内后,可以看见光线充足的中庭。这里是教师开展研训的场所,往往用环绕的沙发、座椅、色彩将空间巧妙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区域,教师的五彩马克杯倚墙悬挂,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芬芳。中庭还将教师办公区域和教室活动区域连接起来,廊道整洁,色彩亮丽,从这里可以通达四方。
与国内中小学各类专业、宽敞的室内场馆相比较,芬兰小学的室内场馆往往具备多功能性。如舞台边设立了移动门板,进行球类活动时可以封闭成墙面,也可以直接用于设立分隔区,满足同一场地同时开展两项活动的需求,并确保互不干扰;地面绘制着各种彩色线条,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指示功能,用于不同的体育运动……
校内设施建设则更多关注师生使用的便捷。例如,进门的小厅或走廊里随处可见成排的挂钩和储物柜,学生的鞋子、外套、骑行安全帽等私人物品有序地排列或悬挂着(见图1);楼梯栏杆上增设了电控升降椅,方便轮椅上下楼;教室里的课桌椅基本为多边形,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机进行拼接或组合;各类学习用具统一整齐地摆放在固定区域,便于师生随时取用。
图1 学校室内场馆的廊道
集约务实是教育综合体的优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功能的空间定位更好地发挥公共空间的集聚效应,让更多师生共享教育设备和公共服务设施,节约了土地,提高了使用效率;二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少有华而不实的装饰,更关注设施设备的细节,以方便师生使用,又兼顾了特殊人员的特殊需求;三是可以为地处北寒带地区的师生长时间、大面积供暖,既降低冬季能耗,减少开支,又利于开展室内活动。
二、极致的校园空间利用
“学校的每一寸空间都是个人学习的场所”,这一设计理念在芬兰校园的空间利用上体现得非常充分。教室外的学习活动区摆放着大小不等的桌椅、沙发,廊道内随处可见舒适的长凳、长椅,图书馆也为学生提供了安静的个人空间。学生可以在这些空间甚至校园的任何地方进行阅读、讨论、研究,不限姿势不限内容。自由自主的校园空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也为随时随地开展同伴分享、学习交流提供了可能性。有些学校的教室、剧场等设计也秉持着这一理念。例如,学校将三间教室为一组设计成一个通透的大空间,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利用移动隔板将这个大空间分隔成大小不等的教学区块,保证在有限的空间中顺利、便捷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见图2);有些学校的剧场既是大型会议场所,也兼具餐厅功能,做些简单的分隔或调整就可以满足讲座、集会、运动、休闲等多样需求。校园空间利用可谓达到极致!
图2 利用隔板划分学习空间的多功能教室
目之所及,校园内充满着明亮的色块,洋溢着快乐的童趣。教学区中的各个教室布置了琳琅满目的教学图画、教具、模型,走廊拐角处摆放着动物标本陈列柜。室内公共空间里也悬挂着学生会、志愿团组织活动的照片、宣传海报,听不到大声喧哗,看不到追打嬉闹。学生走过这些地方常常会驻足观看,这些空间已然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文明素养在无声的滋养中生根开花。
三、家一般温暖的班级布置
芬兰小学的教室布置普遍尊重师生的个人风格,鲜有彰显班级文化的口号和标语,满眼都是学生喜爱的缤纷色彩,公共物品摆放区整齐地放置着学生的各种学具,可以随时组合的课桌椅、小沙发,甚至是小帐篷,营造出鲜明的班级特色、浓浓的班级归属感。每个教室的墙面布置极具个性,全部由学生用稚嫩的双手完成(见图3),有学生的美术作品,有近期的课程学习单,甚至从天花板上垂下一段酷似麋鹿角的树枝。这样的教室,乍一看似乎稍显杂乱,仔细品味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匠心独具。显然,师生设计、布置的教室,已经不仅只是工作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单属于自己的独特小天地,可以从中获得家一般惬意温馨的享受。
图3 用学生自创作品布置的教室
芬兰小学的全科教师相对较多,因此教师的办公桌一般就设置在教室内,便于师生及时互动。芬兰著名的校园设计师Ilkka Salminen说:“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传统的教室。因此,教室的设计首先应当服务并支持学校的教学理念,旨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教室内外应当都是潜在的学习空间,一个有教育创意的设计师应当能让教室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之在这里开展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成为一种有趣的生命体验。”
这一点,芬兰的确做到了。
四、完备而普及的技工教室
我们在芬兰考察的七所中小学都配备了技工教室,且不止一个。绝大多数学校的技工教室是由多个大小不等的功能教室组成,功能教室之间用玻璃门或橱柜隔离,相互可见又相对独立,形成了较为集中的教学单元区。功能教室可以细分为精工教室、手工教室、烹饪教室、木工教室等。小规模学校的技工教室约200平方米,大规模学校有近500平方米,简直就是一个车间,令人印象深刻。
技工教室里配置了各种先进的设备和类别丰富的工具:精工教室内有高端的激光切割机、烘干机、冲床、卷板机等机械设备;烹饪教室往往是整体厨房的配置,从微波炉、烤箱、榨汁机、电磁炉到水槽、碗架、消毒柜、储物柜,一应俱全;手工教室里,不仅配置了大小不一的锯子、刨子、凿子、锉刀等传统工具,还有手持电钻、台式电动锯子等新型机械工具。这些相对统一标准的技工教室装备,是家庭和工厂里成人操作的真实器械,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也是能做出物件的真实材料。这些设施设备、材料在国内应该是职业高中才有可能配置的,可是在芬兰的小学就已经成为教具,成为学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是为了落实技工课程标准而提供的。这使我们惊叹又羡慕。
芬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将手工课列入必修课程,三年级起木工、精工、锻工、家政等成为必修内容,并开始在技工教室上课。学生接触、学习、使用各种设备与工具,由易及难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曾目睹四年级学生聚精会神地用小车床修饰木头娃娃(见图4),高年级学生则戴着护耳套反复捶打一种用于芬兰桑拿浴的铜制长勺。学生专注而投入,能正确熟练地使用设施设备,拥有娴熟的动手操作技能,完全是一副认真的工匠模样。据说,亲手为自己造一座房子是很多芬兰小男孩的梦想。可见,这种为了真实的实践准备的课程深深影响了学生的一生。
图4 芬兰小学的木工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