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主题阅读策略探究
2019-07-04陈亚红
□陈亚红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通 226001)
英语阅读不但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其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英语主题阅读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教学途径。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语言学习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提高鉴别和评判能力[1]。
一、基于主题意义 设计融合性课堂
主题阅读的课堂教学应指向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例如,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为“A day out”。其中 Reading板块“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是新媒体语篇,来自美国的Linda通过电子邮件,向父母介绍了自己与八年级(1)班的学生所进行的世界公园之旅。上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世界公园的视频导入,直奔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按照Linda心理描写的变化进行阅读:In the beginning(happy/excited)→On the way(a little boring)→Outside the park(couldn't wait to get off the bus)→Inside the park(amazing/wonderful/couldn't believe my eyes)。同时,让学生小组讨论“What can they get in the park?”。小组讨论后的答案证明了学科素养在本堂课的落地生根,如:They saw models of more than a hundred places of interest from all over the world./They saw a model of the world./They learned a lot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They felt the beauty of nature./They felt the spirit of workmanship(工匠精神)等等,学生不仅在读,在说,在合作,更在思考。之后,教师通过网络打开自己的微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杭州之旅,并引出谚语“Read thousands of books and travel thousands of miles”以及名人名言“A book is a magical thing that lets you travel to far-away places without ever leaving your chair”,进而将本堂课带入高潮,实现了“Read to learn”的使命。
在本堂课上,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及讨论,他们的语言能力及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Linda来看望表姐Kitty以及向父母分享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传递的是和谐的亲情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外国朋友对中国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赞叹,传递的是中国文化的自信。更为珍贵的是,有学生对最后一段的“You can see some photos of the trip on the Internet.Kitty's classmate Daniel put them on his home page.Go and see for yourselves”提出质疑,他认为Linda的父母应该不熟悉Kitty的同学Daniel,更不可能看到他的home page,觉得让父母自己去看纯属打发他们。当然,也有学生持不同观点,认为班级网站应该有每个人的页面,任何人都可以点击进去看。但由于身边这样的学校或班级太少,大部分学生也觉得教材编写得不够真实。在质疑和探究中,他们有了边阅读边思考边质疑的习惯,形成了批判性思维。
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是融为一体的四面三棱镜。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互为依存,互为因果,投射、映射、折射人类交际活动的真实世界,而学习能力则是人的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2]。教师只有基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深入解读文本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和品格的发展[3]。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设置真实的语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创新,培养信息的组织、使用和再建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发展逻辑思维、审辩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和修养。
二、基于主题内涵 彰显主题文化特色
主题阅读课堂应凸显主题,寻求阅读与生活的接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课外主题阅读课“Festivals”,执教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上课前学生对“Festivals”的话题已经比较熟悉,在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Reading中已经介绍了西方的节日Halloween,且该单元对部分节日的名称也有提及,但学生缺乏对文化精神的理解和中国文化特色的介绍能力。由于本课执教时间是12月下旬,因此执教教师将圣诞节及中国的新年进行了主题链接,旨在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寻求共同体意识,在增强家国情怀的同时,理解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在本堂课上,教师多处巧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形成多元思维意识和能力。在激活和拓展学生关于圣诞节和春节主题的文化背景知识后,教师通过问题“Do you know any missing traditions during Chinese New Year?”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将kowtow(磕头)、send the Spring Festival cards(送春联)、sacrifice the kitchen god(祭灶神)、put up the pictures of door-god(贴门神)等被淡忘的庆祝春节的中国传统习俗带回学生的记忆中。通过小组讨论“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ristmas and Chinese New Year?”,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感知、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这一活动贴近学生,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分享。通过对“Festivals”主题的文本学习、感知、对比、分析和探讨,学生对中西方两大节日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对不同文化内涵的认同与尊重,最后形成共识:No matter who we are,where we are,how we celebrate festivals,all human beings share the same beautiful cultural dreams of the future,that is,happiness,peace,love and hope.
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创建文化含量高的课堂教学来实现,树立语言教学和文化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体验、比较等多种方式学习语言知识和中外文化知识,注意语言知识、技能和策略的整合性学习和运用,将文化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4]。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涉及英美文化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重要事件纪念日等,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专题阅读资料,并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有关的文化习俗,同时应及时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同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三、基于主题语境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在主题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活动过程主线化,活动任务层次化,更要将情感态度渗透化。例如,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为“Natural disasters”,其Reading板块是以“An Earthquake”为题的一篇记叙文。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让学生猜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引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小古文《地震》的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方知”后的内容。再由“方知地震”进而引出本课主题“Earthquake”,激活学生已知的有关地震的背景知识,形成阅读期待。后面通过比较古今两次不同的地震描述(见图1),找出英文和古文中相近的连接词,以及地震情境描述的异同,体会古今中外语言使用的精确与巧妙。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架起了古今中外文化的桥梁。
图1
教学中,教师以Before the earthquake、During the earthquake以及After the earthquake为活动过程主线,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活动任务,让学生跟随Timmy走进了地震的现场。通过让学生寻找最触动自己的句子,得出结论“When we are in danger,calm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If we are too worried,things may get worse and worse”。通过引导学生思考“What Timmy heard,saw and did”的字里行间,分析Timmy 的 心 理 从 nervous→afraid→calm→lucky→excited→hopeful→happy→thankful 的变化,感受其中所渗透的情感态度,让他们体会、发现并归纳出灾难来临时的生存法则——patient、careful、calm、brave、optimist等等。最后告知学生:An optimist sees hope in the disaster while a pessimist sees the disaster in hope(乐观者于一个灾难中看到希望,悲观者于一个希望中看到灾难)。语篇承载主题,是意义探究的切入点,其在表层上由语言构成,在深层里蕴含着特定的主题,传递着某种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围绕主题,挖掘内容,进行深层意义探究[5]。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主题中的情感体验,联系自身和语篇的感受,提升其深度学习的能力。
四、基于主题情境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主题阅读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表达思维。例如,课外主题阅读课“Appreciation of Black Beauty”,属于整本书的名著阅读教学,执教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教师通过三个问题“Who is the writer ofBlack Beauty?How many books does she write during her lifetime?What's the purpose of writingBlack Beauty?”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发他们深入了解整本书的兴趣,激励他们进一步阅读并思考。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外貌、性格等的文字描写猜测小说中的具体人物,培养他们提取、归纳、建构信息的能力。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把黑骏马的主人分成好人和坏人,加深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比较和分析主人公Beauty和Ginger不同命运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白:暴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善解人意、尽忠职守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通过思考小说标题中beauty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明白和理解: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一步提升小说的精神内核。
此外,让学生根据Black Beauty待过的五个 地 方 Farm、Birtwick Park、Earshall Park、Bath和London,以及一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画出体现他们之间关系的思维导图,帮助厘清不同人物之间关系的同时,训练其分类、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的碰撞。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分析篇章结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审辩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对文本进行续写,对黑骏马的后续生活进行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写一封推荐黑骏马为动物之星的推荐信,提炼概括评价黑骏马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通过评写影响黑骏马一生最深的人,或写母亲的教育、家规的传承,或写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或写同伴之间的友情,让精神在写作中得到丰盈与成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应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判断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主题阅读中,学生在同伴的帮助或正能量感染下,收获的不只是语言能力,还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主题阅读教学通过挖掘文本主题,突出文本重点内容,聚焦文本意义,有利于形成完整和连贯的教学思路以及清晰的教学主线[6]。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当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者、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学习方式的传授者以及学习困惑的点拨者,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传授方式,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融入主题、语篇、语境和语用之中,将语言、文化和思维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主题阅读旨在通过课内的引导,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的窗户,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