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了, 你逃得掉吗?

2019-07-03翟国方

看天下 2019年17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场所

我们生活在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有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等,遍布我们中国的各个省份。尤其是地震。中国用全世界大陆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但是承受了世界上33%的强震。据国家地震局的研究,1900年以后,我们国家发生了800次的强震——六级以上的地震,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有55万,占了全世界的53%。如果从2010年开始计算的话,每年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大概2000多人,经济损失大概4000亿元左右,占我国GDP总量的0.5%。

从世界的范围来看,不论是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还是它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

翟国方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前副院长

  一片开阔的区域,就能称为应急避难场所吗?

自从汶川地震以来,我们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第一,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的工作。第二,我们国家应急管理的机构,逐步建成到位,尤其是2018年的3月份,国家重新组建了应急管理部。第三,我们国家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成。第四,我们国家的各个城市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成,特别是体制机制法制应急预案,所谓的“一案三制”的这样一个应急管理体系。最后,我们的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的建设日益被重视,特别是社区的防灾演练,安全社区的建设的网络化管理逐步铺开。

但是,我们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主要有两方面的差距。

6月18日,四川省宜宾市,救援人员正在地震现场救援。截至当日,发生在宜宾市长宁县的6 . 0级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99人受伤、14万余人受灾

第一个差距,跟发达国家,尤其是跟日本、美国这样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我们的防灾减灾的模式还停留在防灾或者减灾这个阶段,但是国外已经由防灾到减灾转向了韧性城市的建设。

其次,我们国家还是主要关注像防洪堤的建设,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提升等等硬件的建设方面,但是国外已经转到了硬软件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阶段。

再次,我们国家更加关注的还是单灾种的预防,比方说洪水、地震。但是国外已经是一个多灾组的防御。

最后,我们中国还是以政府为主来进行防灾减灾,但发达国家是政府、社会、个人协同作战的防灾减灾模式。

第二个差距或者叫问题,表现在应急避难场所跟日益增长的人民需求相比,还不太理想。

主要表现在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模比较小,按照国家的防灾减灾的标准来说,人均应急避难场所应该是两平方米,但是我们很多城市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此外,我们建设标准也很低。有的城市尽管达到两个平方米了,但大部分还是室外的公园、操场等等这样一些应急避难场所。像日本、美国,他们很多都是室内的应急避难场所。

第三,我们的建设速度严重滞后于人民需求增长的这样一个速度。

第四,我们的防灾减灾设施的建设,在空间上很不平衡,尤其在我们农村地区、小城镇、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最后,我们的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有的地方建了很好的应急避难场所,建了很好的防灾减灾的设施。但是由于缺乏平时的维护监护,灾害来了的时候就用不起来,这是一个大问题。

災害是防不住的,我们应学会与风险共存

灾害风险的应对方式有什么呢?现在已经由防灾到减灾再到韧性。防灾主要是不计成本地预防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减灾主要是尽可能减少损失;2005年以后,我们防灾减灾的目标不仅仅是灾前,也不仅仅是灾中的减灾,更重要的是灾后尽快地恢复重建。所以说,韧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共识。

要推动韧性城市的规划建设,首先我们要对灾害风险的认识有转变,也就是说我们要跟风险共存。

为什么?因为灾害跟资源是自然现象两个不同的方面,比如食盐对我们非常重要,但是过多地食用食盐会致病,甚至是致死。我们常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其实就是高风险高回报。再比如降雨,雨量过大会造成水灾,而不下雨可能就会形成干旱,这是一样的道理。

第二,灾害与资源的角色是会转换的。

比如,大灾以后,有一些灾害的遗迹可以成为黑色旅游的资源;但是有的资源利用过度又会变成灾害。比如土地的过度使用就会板结,就会引起一些水土的流失等等,就会造成灾害。

第三,我们用于灾害应对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说我们要有重点地选择应对主要的灾害。我们风险治理的目标就是要把风险降到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城市可接受的水平,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零风险。

  中国人的风险认知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做过一个关于中日韩三个国家居民对风险的认知对比调查。我们中国人对风险的认知大大低于日本跟韩国。我们中国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但是居民对风险的认知却是较低的。面对灾害的关键是要意识到,我们一定要跟风险共存。

那我们作为个体的人,怎么样来应对风险?怎么样来减少灾害对我们的影响呢?我们防灾减灾科学家总结出了一套口诀,当然每一个灾种有很多的应对方式。

举个例子,像台风,我们应该怎么做?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最后给大家提几点建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首先要认识到灾害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东西,我们平时防灾减灾,就是要应对这样一个不确定性,就像俗话说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第二,我们要踊跃参加防灾减灾的演练,通过防灾减灾演练,不仅可以学到防灾救灾的技术,还能够了解所在区域的风险的情况。

第三,我们要积极做好家庭的备灾工作。首先我们的房屋要进行加固,房屋内的家具要进行固定。还有我们要准备应急救灾的物资,比方说应急饮用水,应急手电筒等等。

第四,就是说要时刻关注周围的信息,关注我们的避难的通道,比如在一个小剧场里,万一灾害发生了,我们能够逃得掉吗?

最后,要合理地利用保险制度,购买保险产品。万一受灾了,我们也能够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补助。

灾害风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我们应对灾害风险的时候,我衷心祝愿大家平安健康。

摘自微信公众号“造就”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场所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安全”开会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