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人丘壑元人笔
——赏蓝瑛《松岩观瀑图》

2019-07-03

老年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画风画派设色

许多古代画家都提倡仿古精神,文人雅士也多以仿古手段来进行创作,在前贤的笔墨中摸索新的路径。明末画派林立,自院体画派没落后,各画派纷纷崛起,彰显出各异的风格。活跃于江浙一带的蓝瑛及其追随者便被称为“武林”画派,这一画派强调复古及抒发个性的绘画精神,进而受到时人的推崇。

蓝瑛,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浙江杭州人。他于23岁时寓居松江,后长期活动于杭州、嘉兴、南京、扬州、绍兴等地,曾拜访、求教于孙克弘、董其昌等人。他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画闻名于世。他的山水画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初以临摹元代浅绛山水为主,晚期改为唐人没骨青绿山水风格,并由此在当时画坛大放异彩。蓝瑛一生以绘画为业,笔耕不辍,传世的绘画作品面貌多样、数量众多。其子蓝孟,其孙蓝涛、蓝青均善绘画,能承家法,在当时颇有声誉。

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松岩观瀑图》,是蓝瑛融合宋元技法的难得之作。此作为绢本设色,画面左上方题“西湖外史蓝瑛”。画面呈近、中、远三段式构图,空间分配合理,极富节奏感。近景绘缓坡,其上乱石堆叠;古松拔地而起,树干挺健,树枝盘虬,显得郁郁葱葱。隔江中景石台高耸,台上有一文士策杖而立,仰望山峦。远景高峰出云,山间瀑布迸出,山顶矾头密实,给人以较强的稳定感。图中,近景树石轮廓用笔刚硬、顿挫有力,以中锋、侧锋交替运笔,显得果断坚决,有较强的写实性,颇有南宋李唐的味道。中景用披麻皴、解索皴描绘山石肌理。远山则用干而淡的笔皴擦出山峰轮廓后,再用浓墨点苔。构图借鉴了南宋的“一角半边”式,截取部分景物着重渲染,再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将雄浑的山水风景跃然于纸上,形成了极具空间感的画面。

这种大幅立轴、取势高远的做法,是蓝瑛山水画构图的突出特点。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引导观者视线,用近景松树、中景人物、远景山峦作为情感投射物,以此来引导观者的情感起伏,并用留白作分隔,使画面内容跌宕跳跃、激扬有致,富有节奏感。

在设色方面,“没骨重彩”和“浅绛”则是蓝瑛“武林画派”的代表画风,前者类似隋唐风格,后者则大多效仿元人。《松岩观瀑图》属于以赭石为主色的浅绛山水,画面素雅清淡、明快透彻。浅绛法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元代在野文人崇尚逸笔草草、聊以自娱的绘画主张,与当时社会高压的政治策略有关。蓝瑛所处的也正是宦官当道、政治黑暗的时代,因此他深谙元人将社会抱负寄托于书画的无奈,故在仿古中融入自我的理解。蓝瑛久居松江地区,元人疏松畅逸的笔墨也正符合江南山水的自然清秀与淡雅温柔。因此,他以元人手法进行创作,算得上得心应手。而这种以元人浅绛为主的早期风格,则为蓝瑛晚期以唐人风格为主的没骨青绿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松岩观瀑图》明.蓝瑛 158.7cm×65cm 绢本设色 苏州博物馆藏

蓝瑛崇古的绘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一味求创新而忽略传统笔墨根基的浮夸之风,而结合宋元技法的绘画理念在蓝瑛所处的时期更显得尤为难得。明末画坛受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而崇南抑北,崇尚风格逸迈、水墨晕染的文人画风,摒弃富丽、精致、工整的设色画风。在当时,几乎整个画坛都倾向于元代文人虚和、萧散的精神,而南宋那种刚烈的笔法随着浙派的没落渐渐被抛弃。蓝瑛则未随众,而是从南宋画风中汲取精华,“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融合南、北两宗之法,所以也有后人认为蓝瑛是浙派后期的代表画家。蓝瑛丰富的创作内容和技法,不仅影响了直接继承其衣钵的蓝氏子孙,明末陈洪绶和清初的“金陵八家”也都受其影响,在绘画中体现出仿古崇古的思想以及个性的抒发。

猜你喜欢

画风画派设色
国画纸本设色《荷》
《岩高千尺虎》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独白系列之三》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郑庆余艺术作品
立体画派
画风
真实存在的怪异植物:“画风”太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