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视野下的釉下意象花鸟
2019-07-03汪盛强
/汪盛强
一、釉下意象花鸟
1、釉下彩定义
釉下彩是瓷器釉下装饰的一种,又可以称做“窑彩”。釉下彩的出现很早,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直到唐代,釉下彩绘瓷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然后蘸上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其中以青花瓷知名最盛。青花瓷的出现据说是陶工们曾用毛笔彩绘了黑花和釉黑红,经过辛勤的劳动实践,找到了钴土矿,陶工又用毛笔把它彩绘在坯胎上,再在绘了花纹的坯体上罩了一层白釉。这样,比以往的印、刻花更鲜明的“青花”,就在景德镇特有的瓷器上出现了。制作方法是用含有钴的珠明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白地蓝花的样式,也由于其颜色秀丽优雅,简约大气而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
2、写意花鸟画
花鸟画是以花、鸟、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北宋《宣和画谱 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最早的花鸟图案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图腾上,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元代花鸟画受宋代文同、苏轼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专门画水墨梅竹的画家,他们以柯九思、仉瓒、吴镇、王冕为代表,表现了文人的“士气”。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就是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而写意花鸟画就是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再者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在造型上,写意花鸟画重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在画法上,花鸟画因物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冥思穷源,虚心观物。”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者更有感悟的审美心境。
3、釉下意象花鸟画的表现方法
釉下写意花鸟画也就是以釉下彩陶瓷为载体的写意花鸟画,在素体的坯胎上作画,一草一木,一鸟一鹤都伴着纯净的品质,显得动人无比。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刻意追求图像的真实,强调真实的概念和文化的真实,是境界和状态的真实,它的背后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诸多元素。釉下写意花鸟画讲诗化、讲气韵,讲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所以好的作品不应只是景象物态的再现,而要把意境的追求放在第一位。所以精神与气韵,画家灵魂与精神在美学境界的升华,是对自然物象的认识和感悟。
二、道法自然与意象花鸟
1、道家思想与写意花鸟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道法自然”思想对于中国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自然的崇敬是写意花鸟画的根基,这也是道家思想的本源。
2、生活性是写意花鸟繁盛的土壤
要画好写意花鸟,有两个方面一定要做好,笔墨功力和生活基础。只有笔墨功力而缺少生活基础,就会导致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所画作品也谈不上什么创作,笔墨的表现也只能是空洞乏味。因为缺少生活气息及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和感受,画出的作品也就缺少感染人的魅力,更谈不到能表现出什么境界了。有些人多是重视临摹个人或是借用别人的一种表现模式来完成一幅画,这样的画既没有个性也没有品位,更不会表现出丰富深层的内在意韵,这样的人虽然也在笔墨上下功夫,但是只单纯地停留在古人或别人的笔墨形式中。尽管也能完成一幅画,而这样的画是谈不上创作的,更谈不上有新意,是没有生命力的,最终只能是变成一个画匠而已。在花鸟画发展的历史中,每个时代的画家都是在继承前辈画家的基础上,又不断地到大自然生活中去写生感受,发现和创造新的表现内容及形式并不断有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画家创造出区别于他人的符号。正因为如此,才能使中国的花鸟画一代一代地传承发展下去,如果只是一味地沉湎于前人的旧有风格套路和表现形式,是不会有发展的。也就是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了深入生活的基础及写生经验,再回过头来看古人的花鸟画,就会站在较高的角度对古人的花鸟进行分析、研究和认识。在生活中,面对自然,可以观察,发现古人没有涉及,没有发现,没有完善的各种景物,修正和补充古人在各种表现形式上的不足,创造及丰富新的花鸟画表现技法。
3、意指是写意花鸟作品的深度内涵
一件好的作品,一定有所隐喻,有所意指。一般来说,我国的艺术家常常会运用吉祥寓意的形式来创作作品,这也符合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对于美好愿景的向往。比如河清海晏这幅图,上面画着海棠、燕和荷花。海棠取“海”字。燕与“晏”同音。晏,安也。河清,《拾遗记》:“黄河千年一清,清则圣人生于时也。”《宋史 包拯传》:“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碑。人谓包拯政比黄河清”。“河清海晏”寓意时世升平,天下大治。还有鹤鹿同春,上面画有桐、鹤和鹿。桐与“同”同音。“同春”,象春天一样美好。“鹤”、“鹿”都是瑞兽。隐喻“禄”、“寿”。“鹤鹿同春”就是祝颂长寿之词。还有春光长寿,上面画有山茶和绶带鸟。山茶花在这里比喻春光。绶带鸟取“绶”、“寿”同音。“春光长寿”寓意青春不老、健康长寿。还有著名的杏林春燕图,上面画有杏花和燕,相传,三国时吴人董奉为人治病,不收受报酬,对治愈的病人,只求为其种杏树几株。数年后蔚然成林。后世常用“杏林春燕”、“誉满杏林”等语称颂医家。也是对多行好义、道德学问高尚的人的赞扬。这些美好的吉祥寓意其实是对我国深厚文化积淀的一种佐证,代代相传,愿景长存。
三、总结
中国人对意象艺术的追求是由其独特的文化决定的。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从诗经、楚辞、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的文化是写意的,中国人的思维是诗意的。在中国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写意的,包括书法、绘画、戏曲、雕塑、皮影等。从元代开始,随着文人士大夫的介入,文人画兴起,“诗书画印”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形式。正是由于文化的介入,使中国画有了较强的人文关怀,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因此,充斥着“道法自然思想”的釉下意象花鸟瓷画在中国艺术语境里是美的,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