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酒泉路城市空间轴线研究

2019-07-02路畅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兰州

路畅

【摘要】本文主要以典型的河谷带状城市兰州市为例,讨论城市空间轴线规划设计与实践问题,基于特殊的城市格局和发展模式,利用阿尔多·罗西关于城市解析的见解,探讨传统轴线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新思路,以期对我国城市建筑环境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兰州;城市景观轴线;空间肌理

1、城市空间轴线概论

1.1城市空间轴线的概念

“建筑群体或一栋建筑的布局中可分成对称或均衡两部分间的中线”,是狭义上给轴线下的定义;而国内外城市规划界研究讨论的多为广义概念的轴线,即“轴是一种均衡的线性基准”。轴线是一种被普遍运用的设计思想与方法,而本文研究的侧重点是城市空间轴线,把研究范围缩小到对城市空间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与意义的轴线之上。

1.2城市空间轴线的作用

作为城市的轴线,则是将刻上历史痕迹的建筑或节点串联起来。因为轴线所传达的秩序、对称、均衡、序列符合传统的审美原则,故轴线作为传统构图法则在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在轴线研究之前应充分了解城市的“前世今生”,落实到每个古建筑的故事,这样才能将碎片化的历史信息与现代城市良好融合。

2、城市空间轴线之社会文化结构的典型案例分析

2.1兰州城市空间轴线概述

兰州城郭以白塔山为视点,具有三条清晰的南北中轴线。轴线一位于内城,与东西向主轴的相交于中央广场;轴线二、三灵活运用中国传统山水术,以城内的标志物为起点将南北两山通过轴线的形式引入到整个城郭的布局之中。

轴线一:以总督署(今省政府址)为起点,经有四根旗杆的辕门(今中央广场),再经内城南门——皋南门——兰州城搂中最雄峻者形成轴线。

轴线二:以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为起点,经横卧在黄河之上的镇远浮桥,直对桥南三楹牌坊,再以内城西北角的木塔寺内的十三层木塔为视线收头,形成轴线。

轴线三:以远景中崇楼高耸的皋兰山上的三台阁为起点,经山上建筑群,与城池遥相呼应。

2.1.1兰州金塔巷的历史

金塔巷一直是内城东西向的一条重要通道,金塔巷旧称南府街,民国时期也叫共和路,金塔巷位于武都路以南中山路以北,东起酒泉路,西至永昌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八百多米的老街巷。旧称南府街,民国时期也称共和路,东西向分段称道门街,中段有仓门街。1913 年 6 月,金塔巷甘肃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诞生。街道上的画卷,旨在唤醒人们对于老街历史和故事的回忆。

2.1.2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的历史

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位于兰州市酒泉路互助巷2号,是一座普通的旧式四合院建筑。木质门窗,青砖房脊,具有典型的兰州传统民居风格。

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于1937年8月25日成立,到1943年11月撤销。八路军駐兰办事处纪念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兰州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承担了抗日期间国际交通线上的人员接待和物资转运工作。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后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随着国内革命形式的发展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办事处正式对外称"八路军驻甘办事处"。

2.1.3酒泉路的历史

酒泉路是宋代兰州南出城门的唯一通道。酒泉路的前段在清代就是绸铺街、南大街,中段是穿过南门的孝友街。绸铺街接辕门广场,呈“Y”型,东大街,西大街展向东、西门。

民国十五年国民军入甘以后,将辕门迁至普照寺东侧,开辟为中山市场,拆除辕门前的防护附属建筑,筑一八角亭台,作为集会讲演的舞台;后开辟中山市场改名为中山街。兰州第二次筹划建市时,计划拓建市区主要干道;将北起辕门广场,南止于五泉山的这条主干道设计时作为“府泉路”设计,建市后根据路网设计规划,定名为“中正路”;兰州解放后,更名为人民路。1957 年,道路泥泞的情况彻底改观。1958 年,以酒泉之县名命名为酒泉路。其后,经多次修葺,分段拓宽,才造成两头窄中间宽的路型。

2.1.4省政府广场的历史

酒泉路北段的广场,大体上有过 4 次大的变动。

最初是明肃王府的朝房午门,肃王出警入跸的必经之途,周边除了寺院道观等建筑外,很少有民居;清代康熙间,兰州成为省会后,这里就成为督署衙门的辕门,建筑布局没有多大改变;清末民初,在左宗棠等人的倡导下,辕门一带有了商铺,辕门前广场逐渐形成兰州最大的自由市场,和周围的商铺相呼应。民国三十年七月建市后,辕门辟为广场,在广场中央,辟一街心花园,中建钟塔。兰州解放后,改称为中央广场,每逢重大社会活动,成为群众集会的地方。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盘旋路广场、东方红广场先后建成,群众集会的场所被这些广场取代,中央广场地位也就随之下降。

2.1.5木塔巷(五树巷)

北起永昌路北端,南至张掖路,呈东一西一 南走向, 长627米,宽4米,路中有小巷直通中山路。据《皋兰县志》所载,木塔巷有300多年历史,因巷内北端建有木塔而得名。木塔巷最早叫五树巷,因巷内有古树五株而得名,而内部木塔为唐代所建。

唐贞观年间,西域高昌国国王鞠文泰(甘肃榆中人)到长安晋见李世民,往返途经兰州。为表达高昌国同唐王朝友好愿望,于唐贞观九年在今兰州城关区木塔巷处兴建了一座寺院,名嘉福寺。寺内修有一木塔,故又称木塔寺。民国前,该巷一直未曾拓修,民国33年 ,市府进行了整修。自明代赐名木塔寺后,该巷遂改称为木塔寺巷,之后逐渐简称为木塔巷。

3、未来兰州传统轴线格局的传承与发展

城市传统轴线、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要与一定条件限制下的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相结合、与现代城市互动交融,适应现代生活需求,这是实现文脉延续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结论与讨论: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轴线所营造的自然条件、历史文脉等多方面因素对于避免城市沦为“似曾相识”尴尬局面有着重要的把控作用。是促进城市景观风貌更有质量的发展,避免城市陷入“千城一面”怪圈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宋金萍.城市空间轴线的社会文化结构研究[D].东南大学,2005.

[2]王建国.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研究[J].建筑学报,2003,05:24-27.

[3]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谭建欣.城市规划中的轴线理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

[5]陆邵明.场所叙事及其对于城市文化特色与认同性建构探索—以上海滨水历史地段更新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上海,200240).

课题: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课题编号:201810732025

猜你喜欢

兰州
非洲特色美食,兰州牛肉面
兰州叙述
Number One Love
兰州的孩子
兰州的夜
和合万事欣
兰州味道牛肉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