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王鸽的传奇故事
2019-07-02
我国养殖鸽子历史悠久,据东汉《越绝书》记载,“蜀有苍鸽,状如春花”。隋唐时期,南方地区山高水远,交通多有不便,百姓常用 “飞鸽传书”。至明朝,我国养鸽规模已具备相当水平,食用成了人们养殖鸽子的主要目的,同时,人、鸽之间也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也是从那时起,以湖南省岳阳县杨林街镇尚书村为中心的家养鸽子被尊称为“岳阳王鸽”。现今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驯鸽、养鸽、竞鸽、吃鸽已成为湖南省“一县一特”的支柱产业,其中仅岳阳县年产万羽以上养鸽大户就多达120多户,年出笼商品乳鸽1000万羽以上。那么,湖南的“岳阳王鸽”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故事要从出生于岳阳的明朝户部尚书方钝和岳阳市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眼桥说起。方钝,号砺庵,湖南巴陵县沙陂村(今岳阳县杨林街镇尚书村)人,生于大明孝宗弘治元年,文韬武略,甚得圣宠并任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赋税钱粮。当时,奸相严嵩父子残害忠良、祸乱朝政。方钝敢于当面驳斥严嵩父子,严嵩也因此嫉恨方钝。
年满70岁的方钝告老还乡后,欲修缮年久失修的万年桥,此桥与京城玉带河上的金水桥极其相似,严嵩父子趁此借口,诬陷方钝谋反。见此状,曾与方钝同朝为官的同僚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大家一筹莫展时,他们想到老鸽识途,传递书信自然不在话下,因此,方钝托人从岳阳老家带来的一批专给进京赶考的湖南学子们補充营养的鸽子派上了用场,其中一些还是方钝亲自养殖的3年老鸽。大家以血当墨,用蝇头小楷简单地述说了“万年桥”的祸事,一式3份,分别绑扎在鸽腿上即刻放飞。
方钝收到消息后,吩咐管家不必惊慌,只需安排造桥工匠把“万年桥”改成“三眼桥”即可。第三天傍晚,锦衣卫日夜兼程赶到了岳阳,听说方钝亲自造桥,直扑工地,准备来一个人赃俱获。但锦衣卫还没到桥头,老远就看见“三眼桥”三个金色大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并未发现“万年桥”的任何痕迹。相反,造桥的工匠、周围的民众正和方钝围坐在一起以苦荞充饥。见此状,锦衣卫直接回京把见到的事情向世宗皇帝如实汇报。世宗皇帝本来就十分欣赏方钝的才干,知道自己偏听偏信险些铸成大错,当场问斩了告黑状的巡察使,并下旨慰劳方钝,再从皇家内库拨一笔银两犒劳修桥工匠。一时间,“方尚书,吃苦荞,苦苦修造三眼桥”的故事传遍朝廷上下。
随后,世宗皇帝降旨方钝官复原职,还进阶一级,兼职裕王朱载垕(三太子)的家庭教师。1567年,明世宗得道成仙,方钝的关门弟子裕王朱载垕继位大统(史称明穆宗)。严格保密五年之久的“老鸽救主”的故事不胫而走,传遍街头巷尾、茶楼酒肆。明穆宗听闻后,有感于方氏一门人鸽忠义,特地赐封方钝家养鸽子为“王鸽”。由此以后,以湖南巴陵县沙陂村(今岳阳县杨林街镇尚书村)为中心的家养鸽子被统称“岳阳王鸽”。
如今,昔日尚书府上鸽,飞入寻常百姓家。岳阳王鸽已发展成为当地的一项富民产业,壮大了一批养鸽企业,尤其是岳阳县杨林街镇尚书村的湖南全民鸽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摘得湖南省一级种鸽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肉鸽研究所、国家肉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等鸽业桂冠,法人代表方全民,更被人称为“王鸽之乡鸽子王”。
有明朝皇帝御赐的金字招牌,又有方氏一脉的薪火相传,岳阳王鸽显得更为独一无二,在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新时代,岳阳王鸽将继续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