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绢帛类艺术品的喷花复制

2019-07-02尚瑞崔晓萌苗晨戴俊萍

今日印刷 2019年1期
关键词:帛书喷墨印花

尚瑞 崔晓萌 苗晨 戴俊萍

丝绸被称为中国的“国宝”,绢帛是古代丝织物的总称,在没有纸张之前,一直作为重要的书写、绘画载体材料被使用。水墨帛书、帛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是我国特有的物质文化遗产。

时至今日,中国帛书、帛画依旧备受喜爱,向世人展现着独特的中国艺术魅力。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绢帛书画作品两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一次是2003年东盟十国会议,外交部指定用马王堆帛书书法赠送东盟十国政要;另一次是2005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中日书法展”上,由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马王堆帛书书法十二生肖邮票和帛书书法竹简、礼盒,被指定为专用礼品赠送给来宾。

书画之于绢帛历史源远流长

古代书画家的名迹,多有在布帛上挥就的。据历史考证,绢帛被用于书画载体最早始于春秋时期,墨子明鬼篇中记载有:“书于竹帛,镂于金石”,到战国至秦时期帛画流行于各地,汉代进入鼎盛时期,从皇室贵族到各级官府,市井中富庶阶层都有使用。汉代以后,造纸术日渐成熟,但在中国以礼治为核心的古代等级社会中,绢帛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在字画领域的应用不仅没有消失,绢帛的织造工艺和品种发展的愈加丰富和精美。

自唐代开始纸上书画以来,绢帛在日常民生中的使用日益减少,所承载的内容却越来越讲究,往往是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经典作品。到后魏时期,帛书的数量已经不多,但它在人们心中又上升到了更高的地位,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所记:“以丹书帛,致之枕中,以为国宝。”

直到明清,虽然纸在翰墨场合已风行上千年,但董其昌、張瑞图直到陈洪缓这些大家笔下,许多精品仍旧呈现于绢帛之上,此时娟帛的价值昂贵,这种格调又为贵族书画平添一段豪华之气,寓意绢帛承载之作品不是普通人能得到的。

绢帛材料的特殊性

绢帛材料本身具有一种肌理效果,它的经纬交织大都呈现出一种较为粗糙的纹理,虽然它比麻布要光洁得多,但与纸的性能相比,还是显得纵横清晰,这为墨,特别是大块墨的铺流挥洒带来一种或明或暗的组织效果。此外,纹路的疏也会使线条涩迟淹留,其通透性、渗化性、折光性也被充分运用到了绘画过程之中,造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

书法用绢帛与绘画用绢帛在制造工艺和使用性能上有所区别。书法用绢帛指经过加工整理,适用于书写的绢帛,其吸水性差,着于其上的墨不晕不渗。绘画用绢帛指经过加工整理、适用于绘画的绢帛,其吸水性能相对于书法用绢帛更好。绢本身有生熟之分,生绢吸水性强,易晕易渗,常用于山水画的创作,熟绢吸水性能差,不易渗化,常用于书法及工笔画的创作。

绢帛书画有绢帛材料自身的发展史。古代书画用绢帛多为缣和绢,品种单一,按其经纬密度不同可分为平纹绢和畦纹绢,都是用生硬的未经练过的野蚕丝为原料,纤维粗糙,与后世的绢物挺滑大相径庭。到了汉代,由于缫丝和纺织技术的改进,书画用绢帛大多数都是采用100%的头道桑蚕丝直接加工而成,绢帛门幅相对较窄,且都是由单丝制造而成。宋元时期由于技术进步,除了单丝绢帛以外,还出现了双丝绢帛,胶矾水也已被运用到了书画用绢帛制造中,产生了熟绢。明代以后绢帛表面加上了各种的粉浆或撒上大小金片、金星,有的也加重胶矾再加辗光。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绢帛制作工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已采用科学方法和实验仪器对胶矾法制造书画用绢帛的工艺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明确了浆料组分量化比例及处理过程对绢帛润墨性能的影响。在绢帛类艺术品复制中,主要根据复制品的质量要求,参照真迹绢帛的物化性能定制胶矾溶液,在实验基础上确定最佳工艺过程控制参数,制作纹理、晕渗性能、挺度等物化表现最为接近的绢帛材料。

就文物复制而言,绢帛书画不易耐久保存,埋葬地下的纺织品长期受到地下水浸泡,纤维吸水膨胀,进而被水分解为氢化纤维和氧化纤维,考古发现的帛书帛画织物的颜色和纹理效果很难通过现代绢帛制造工艺完全仿造,作品的颜色和纹理主要使用图文复制技术来做最大程度的仿制。

色彩管理技术在绢帛艺术品复制中的应用

中国书画用毛笔与墨和书画颜料进行书写与绘画,书画颜料绘于绢帛上的晕染层次过渡细腻、强劲有力、浓淡随意、靓丽干净、色墨关系调和,表现力极强,以往很难用传统印花技法在丝绸纺织品上进行高度仿真批量复制。随着纺织品喷墨印花技术的成熟,现在可以使用数字化喷墨设备,运用色彩管理技术进行绢帛艺术品的仿制,但是因为纺织品印花有一套后处理的呈色工艺,复制过程不像印刷品喷印结束即完成复制,所以其中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也有其特殊性。

纺织品喷墨印花工艺流程包括印前胚布预处理、喷墨印花、印后处理3个部分,如图1所示。印前对胚布的处理过程中先对胚布上浆,然后烘干。预处理浆料中主要含有防渗化剂、酸碱、膨化剂,主要作用是防止墨水深化,防止染料在后处理过程中泳移,提高印花织物颜色深度和花纹轮廓清晰度的作用。直接喷墨印花(如图2)是指在转印的喷墨印花机上喷涂染化料,墨水使用专用的丝绸印花用染化料,此时生成的图文并不能牢固附着于织物表面,也不是最后的颜色效果,要经印后的蒸化、水洗环节发色,才呈现最后的颜色效果。

喷印后的蒸化工艺是使色浆中的染料经汽蒸向纤维内部转移达到固色作用,它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印花后的色泽和鲜艳度。水洗工艺是对布料进行皂煮,皂煮的温度要求在80℃以上,水洗温度呈“冷—低—高—低”的连续变化中,以便有效地洗去布料上未稳固的浮色杂色。

喷墨印刷工艺过程使得其中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较印刷中的应用更加复杂。首先,工艺流程中呈色流程更长,色彩管理过程控制的节点延伸到了印后处理,需要重新用科学量化方法,对上浆、喷墨、蒸化、水洗工艺的控制参数进行摸索和整理。其次,呈色工艺有印前的图像处理呈色、喷印成像呈色、蒸化水洗发色3个部分,其色彩与色域的映射关系、色彩数据的转化都是绢帛艺术品复制特有的。

数码印花绢帛艺术品复制的技术关键

喷墨印花设备由分色系统、喷射系统和控制系统3个部分组成,其中喷射系统的性能是关系喷墨印花效果的关键点之一。喷射系统喷出的墨滴要足够小,墨滴越小,成像的分辨率会越高,喷出的图像灰度等级越多,模拟图像细微层次变化的能力将越强,因此要选择具有高精度喷头的喷墨印花机。目前在喷印技术方面,我国在喷头制造、喷墨设备、染化墨水的开发等方面仍有大量的技术问题有待攻关。

此外,喷印后的蒸化工序是数码印花喷墨的关键环节之一,涉及到染料色牢度等多个问题,合理的控制蒸化部分的稳定性有助于提升数码印花色彩再现的质量,控制蒸化工序是数码印花印后呈色的技术关键。

结束语

数码印花色彩管理技术是印染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发展与应用,将丝绸纺织品与新兴的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绢帛艺术品的复制,既有助于传承古代字画作品的艺术技法与成就,还可用于开发现代绢帛字画、书籍等高档艺术产品,对中国文化传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帛书喷墨印花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梁潮印簵·钟鼎文帛书人物传写
印花蛇
中国简帛书对隶书发展的现实影响
通过刮擦方式实现喷墨头清洁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喷墨打印墨水在医疗影像中的应用
印花上装往上爬让清新Flora装扮整个春夏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