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三留守”问题研究
2019-07-02李淑华
李淑华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农村 三留守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进而导致大量农村男性进入城市工作和经商,大量的儿童、老人、家庭妇女被迫留守于农村的家中,产生“三留守”问题,而“三留守”主要就是指留守的儿童、老人、妇女,他们成为当今农村的主要常住人口,同时也衍生一些社会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从而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农村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三留守”问题分析
(一)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留守儿童都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城市中工作或经商,在农村有隔辈的长辈或者是其他长辈来照顾,甚至是没有人照顾,儿童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因此導致这些儿童受到家庭缺失方面的影响,包括亲情失慰等多方面的问题。并且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打工,导致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出现,这些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其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其监护安全、学习情况等方面都十分堪忧。首先这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亲情的关爱,导致其十分容易产生自卑、冷漠、叛逆的心理,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也存在严重的障碍。再者,被隔代照顾的留守儿童存在对其过度重视养育,而轻视教育的现象,久而久之导致留守儿童的价值观错位,同时行为规范错位。再者,隔代教育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知识,不能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同时学校给予的帮助和教育很有限,导致这些留守儿童的成绩较为低下,且不容易提升。另外,这些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导致这些儿童的安全监护不足,自然而然这些儿童的安全意识较低,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二)留守老人:缺乏子女的养老看护和精神慰藉
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多数留守老人都要自己照顾和养护自己,而其中七成以上的老人需要社会提供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服务。近些年来,出外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我国老龄化也越来越明显,因此,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不是个别存在的农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1]。同时,受到传统农村养老观念的影响,这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的养老、生存情况十分堪忧。这些留守老人一般只懂得耕作,从而其收入水平不高,生活条件较低。而子女在外务工的经济收入多数都用于儿童的教育和生活开销,剩下余数不多的钱还要存起来用做储备。因此,子女就无法给留守老人足够的经济支持,如果留守老人生病,很多都无法去医院就医。再者这些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不佳,没有子女的照顾,如果生了病,子女还不在身边,其情况较为凄凉。再者,老人也得不到儿女的情感关怀,常年见不到子女。我们应该知道,养老不仅是物质方面的养老,这些老人还需要情感、精神方面的关爱。而目前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着缺乏精神慰藉的问题,影响到农村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
(三)留守妇女:承受过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
一般出外务工的农村人以男性劳动力居多,因此在农村中留守妇女也越来越多,这些留守妇女不仅要进行耕作,还要赡养老人、抚养儿童,因此这些留守妇女压力非常重。虽然诸多媒体夸赞其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留守妇女凄惨的生存现状。
首先,留守妇女不仅要从事高体力劳动的活动,还要从事照顾家庭等一些琐事,其生活压力、思想压力都很大。再者,由于长期两地分居,夫妻之间没有足够的交流,进而导致离婚率上升,给留守妇女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经调查发现,半数的留守妇女都会担心婚姻的不稳定性,普遍缺乏安全感,再者,家庭中生活、精神的压力导致其身心疲惫。同时这些留守妇女琐事缠身,不能对自己有足够的关心,也没有闲暇的时间进行一些知识、技能的学习,致使留守妇女自身的素质没法提升,这也在一些方面影响了农村经济和农村生产水平的提升。
二、大学生村官介入农村“三留守”的优势条件
(一)知识储备优势
大学生村官不仅受过高等教育,还通过层层选拔才会胜任,因此其都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例如,心理学、社会学等,部分大学生还拥有多项艺术特长,这些都为其在工作中接近“三留守”人员提供了保障。大学生村官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知识教学,从而促使留守儿童可以获得知识并改善由于缺少父母关爱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同时还可以增强这些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避免产生安全事故和问题,并促使其可以积极、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也可以培训知识和技术给留守妇女,从而提升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改变其生活状态和信心,引导这些留守妇女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活动,利用新知识改变其命运,达到脱贫的效果,进而提升其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从另一方面讲也降低了这种家庭的离婚率,促使这些留守妇女不会产生对离婚的恐惧,增强对婚姻的自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艺术特长来给留守老人提供帮助,并对其生活进行照料,为这些留守老人提供晚年的欢乐。如此,针对于“三留守”人员问题就会达到良好的解决,促使这些人员可以得到应有的照顾,并提升相关人员的生活水平和素质,促使他们可以在没有亲人在身边或缺少亲人在身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的生活。
(二)年龄优势
大学生村官一般都是刚刚走出校园就投入工作的,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即使遇到挫折,也会勇往直前。并且这些大学生有足够的朝气和精力,从而促使其工作效率较高[2]。于此同时,因为他们刚步入社会,在问题的处理方面会多一些优势。例如,由于年龄与留守儿童较近,因此,这些留守儿童与大学生之间没有代沟,从而交流和沟通较为顺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由于这些大学生与留守老人的子女年龄相仿,也因为性格与儿女相近,性格上也是十分的快乐、稚嫩,充满了年轻的气息,如此就会减少大学生村官对老人提供服务和照顾时候的排斥心理。对于留守妇女来讲,她们比较容易接受这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年龄相仿的大学生的指导和培训,从而减轻生活压力。另外留守妇女还可以通过从大学生村官这里学习到如农业生产、种植等多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从而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力,慢慢的摆脱贫困的束缚、慢慢的致富,从而也减轻了由于无能力和留守所带来的生活压力。
三、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三留守”问题对策
(一)改善外部环境
首先各地方政府要给予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由于这些大学生村官对政治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利用一些激励机制、完善配套设施鼓励大学生村官进行积极工作。例如,大学生的生活保障、晋升保障等,促使大学生村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进而可以使其介入“三留守”问题工作中,没有顾虑。再者通过媒体强化社会舆论的宣传,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予大学生村官鼓励和支持。并同时加强留守人员的宣传,促进其可以对社会加强了解,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另外,还要加强社会资金的统筹工作,号召多渠道对“三留守”人员进行捐助,例如成立专门的服务中心,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等,利用相应的组织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对留守妇女进行技能培训,改善留守老人的养老模式等[3]。
(二)提高自身素質
大学生村官首先要端正自身的就业动机,因为其动机决定了工作效果。消极的动机会流失大量的人才,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基层建设和工作,影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也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4]。而积极的入职动机则会强化大学生村官的认同感和工作态度,促使大学生村官可以积极有效的参与到相关工作中,从而介入并有效解决“三留守”问题。再者,大学生村官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汲取新经验,避免经验不足造成的工作困难,要从实际出发,以理论为支撑,尊重农民、关怀农民,将自己的知识结合新技能、经验在工作中展开并进行有效应用。另外,大学生村官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合于农村环境,将服务农村的心理、扎根农村的抱负了然于胸,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并体现自身的价值,真正使自己成为农村的一份子,建立良好的群众意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5]。
四、结语
要强化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的力量不可或缺,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力量,相关政府、机构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促进大学生村官在解决“三留守”问题中得心应手,可以起到真正的积极作用,进而实现大学生村官工作质量的提高,推动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亚莉.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三留守”问题特点及对策建议[J].社科纵横,2018,(09):69-73.
[2]卢春丽.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8,(07):61-66.
[3]平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以陕西省蓝田县曳湖镇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79-82.
[4]郑睿,桑妮,王育哲.唱响破解农村留守困局“三部曲”——来自千阳农村的报告[J].新西部,2018,(10):87-89.
[5]卢永兰,林铮铮.东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现状与对策——以福建省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03):99-103.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