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07-02段献忠

紫光阁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政思想

段献忠

课程思政是相对思政课程提出来的,是指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的其他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职责。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更要大力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力,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的立德树人作用。

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

抓好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高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核心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发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思想教育功能,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实现的必由之路,是坚持“四个服务”办学方向的内在要求。

抓好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抓好课程思政,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更加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根本任务。抓好课程思政建设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需要。大学阶段,专业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普遍在80%以上,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覆盖100%大学生群体。抓好课程思政,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门课程、每个课堂的作用,保证大学全程思政教育不断线,使思政工作浸润到每一个课堂,形成所有课程育人的“大合唱”。

抓好课程思政是加强专业教育的需要。课程思政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人格完善的有机结合,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创新创造潜能,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素质的提升,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充分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

每一门课程都不同程度、不同侧面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是这些思政资源不是直接显露在课程内容之中,而是蕴含在各个知识点的背后,隐含在学科理论的深处,形成于知识探索的进程,需要主动去发掘、加工和利用。这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任务。

要依托学科特点挖掘“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必须立足学科专业的内在逻辑,基于课程知识点,从中发掘蕴含的思政资源。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课程要突出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注重价值引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工程和自然科学学科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融入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要善于挖掘课程发展历史中的“思政元素”。每一门课程产生、形成、发展的背后,都凝聚着一个学科领域无数知识分子的智慧,写满了前辈先贤探求真理、矢志奋斗的感人事迹,这就是最宝贵的“思政元素”。高校教师要在介绍学科专业的发展史中,挖掘课程背后的故事,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要结合现实关照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善于用改革发展中的鲜活事例,论证、阐释课程中的知识点,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如在经济学科课程教学中,结合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引导学生看清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实质,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课程思政需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教学重在“融”。要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从学科内在逻辑出发,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把学生普遍关注的、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经典案例充实到课程中来,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思考问题,在答疑解惑中传授知识、传播思想、明辨是非、坚定信念。

课程思政教学贵在“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注重启发性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程特色,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和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不断启发中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

课程思政教学要在“新”。要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打造智慧课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课堂体验。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贯穿到第二课堂,让青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引导学生服务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教师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关键

高校教师要切实增强做好课程思政的自觉。高校教师要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发自内心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切实做到教书育人,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高校教师要着力提升课程思政的能力。做好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具备较高水平的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注重个人知识、素养与能力水平的提升,尤其要增强思政理论水平,系统学习、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主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融入课程之中。

高校教师要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课程思政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提出了比传统课程教学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要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为人师表,作好示范,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用自己的知识、阅历、智慧和人格魅力滋养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念。

协同发力是做好课程思政的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抓住制约课程思政建设的突出问题,在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校院联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带头深入思政课堂,研究推动问题解决。

强化顶层设计。要将课程思政作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方向,与“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做到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督查,切实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之中。要统筹推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建设,解决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互配合的问题,推动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完善支撑体系。在师资培养、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等方面要向课程思政倾斜,建立课程思政激励机制。要强化岗位管理,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位职责,改进教学评价机制,把提升教师德育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奖励体系,将推进课程思政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建立起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要加大经费投入,重点培育一批试点课程、精品课程,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生动局面。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