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2019-07-02章志红季节谢星安戚维平
章志红 季节 谢星安 戚维平
摘要:在常州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现有立法、规划工作滞后,公园绿地半径覆盖率等部分否决指标不符合要求,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公众参与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并从抓紧立法修编、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均衡城市园林绿地分布,增加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引导公众参与,实现生态园林城市共建共享等方面给出建议,为其他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常州;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原来粗放式、掠夺式的传统发展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能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制约现代城市的发展,成为发展的瓶颈。城市如何定位、怎样建设、如何发展是摆在城市决策者、建设参与者及广大市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外尤其是国外,许多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以绿色、低碳、高效、清洁和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提出,做好城市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在此精神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创建园林城市对促进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的抓手作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在原有各项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形成了《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2016)。其中关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对各地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指标,并且在2016年1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首次授予徐州、苏州、昆山、寿光、珠海、南宁、宝鸡7个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
1常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现状分析
常州地处苏南,有着3200多年历史,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中吴要辅”。近现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常州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常州市通过验收,成为“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常州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城市公园绿地敞开式建设管理模式,获得了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常州市的红梅公园成为住建部第二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公园,2010年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常州的紫荆公园是以月季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在2015年第16届世界月季大会理事会议上获得了“世界优秀月季园”这一堪称月季奥林匹克冠军的荣誉称号;常州市的主要公园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了敞开式公园花展的形式,各大公园每年一度各色品种的花展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成为了常州园林建设一张靓丽的名片。在取得各项荣誉的同时,常州并没有停下脚步,将目光投向了城市建设的更高级别——“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
2017年常州市政府144号文件中正式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2017~2019年完成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第2阶段2020~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常州市委市政府在组织机构上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丁纯市长为指挥长的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指挥部。指挥部对照《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分级考核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常州城市建设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寻找问题和差距,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出台相关措施。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共有47个指标,其中46个单项指标和1个综合指标,46个单项指标中有7个为否决项,最后1个指标为综合否决项,综合项主要从城市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市政设施安全运行有无重大事故、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等方面有无重大违法建设事件、有无被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批评等方面评价,近年来常州市城市建设尤其是园林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省内外有目共睹,这个综合否决项对常州市来讲不是制约因素。7个单项否决指标分别是城市绿线管理、建成区绿地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m2/人)、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和林荫路推广率(%),对照具体考核要求,在以上单项否决指标中,常州市目前在城市绿线管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林荫路推广率这三个方面存在差距,这是创建工作的重点。
2常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现有立法、规划工作滞后
常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确立于2017年底,目标是2019年创建江苏省级,2021年完成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在省内已有苏州、徐州南通等城市率先完成创建工作。随着评价体系的日益完善,相关要求和指标更加清晰、严格,兄弟城市的高水平建设也给常州市的创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年2个台阶的任务压力较大。
为了达成创建目标首先在立法和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或完善。常州市现行的园林绿化相关地方性法规不健全,《城市总体规划》未完成审批,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和《常州市区绿线规划》(2014-2020)尚未完成修订,作为《标准》中的否决项指标,城市绿线管理不能满足创建要求。
2.2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绿地布局不均衡
由于历史上对城市规模定位的原因,常州市的老城区公园绿地建设不能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相关规划指标呈现区域性滞后现象。截止到2017年底,城市绿地总面积达10386.52hm2,建成区绿地率39.1%、绿化覆盖率43.11%(城镇绿化覆盖率39.63%),城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5m2。各项总体指标基本达到要求,但是作为《标准》中的否决项,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缺少小型绿地覆盖。新建城区有新龙生态林、西太湖沿岸等近万亩的生态绿化工程,但老城区开发程度过高,绿化工程相对较少,绿地布局在整个建成区内分布不均衡。
2.3林荫路推广率不足,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够
常州市近年来围绕快速公交系统、高架路以及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区构建“道路成网,快速成系,内外成环,多向放射”的网络结构,结合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形成协调、高效、通畅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在交通系统快速建设的同时,道路绿化特别是老城区改造路段的林荫路建设达不到《标准》要求,作为市区主干道的飞龙东路大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无绿化覆盖;夏城路部分路段绿化损毁严重;常金线等部分城镇道路也无法达到林荫路要求。轨道交通沿线道路绿化恢复也需要较长时间,近期无法满足林荫路建设标准。城区道路行道树种类较为单一,香樟作为主要行道树种占到了近70%的比例,植物品种比较单一,结构不合理,多样性保护不够。
3常州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的应对策略
3.1抓紧立法、修编,科学进行城市规划
以本次创建为契机,协调人大、规划部门以及各辖区机构,抓紧编制与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线规划》《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绿道规划》《海绵城市规划》《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等系列规划的修编工作。积极开展立法调研,借鉴兄弟城市特别是创建先行城市的经验,尽快出台《常州市绿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园林绿化工作保驾护航。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安排和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在现阶段下,城市规划要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突出生态效应,注重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注重城市原有森林、河流、湖泊、绿地等自然生态的利用和保护,最大限度保持传统文化特征的古建筑,提高城市文化品味,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
2018年6月修订印发了《常州市永久性绿地保护管理办法》,公布了首批《常州市永久性绿地保护管理名录》,共43块公园、绿地完成了公示牌、界桩设置,划定绿线范围。结合城市遥感资料,在2018年对建成区20个小游园开展提升改造工作,完善规范化、敞开化建设,达到“以创促建”。
3.2均衡城市园林绿地分布,增加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环境修复
以园林绿化重点工程为抓手,提升现有公园的建设水平,加大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使公园绿地布局更加均匀合理,确保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标;在中心城区的绿地建设上对城市边角地、弃置地实施绿化,可以结合市政设施积极开展墙体、屋面、阳台、高架桥体、公交站点、停车场等立体空间绿化;对老旧小区绿化进行提升改造,结合居民使用需求,增加植物配置和游憩、健身设施,完善居住区绿地的建设。
加強城市主次干道林荫道建设。新建道路要大量种植抗性强、冠大荫浓的高大落叶乔木,控制常绿树的种植比例,在道路中央绿化隔离带、道路侧分绿带增加乔木种植的比重,因地制宜优先使用苗圃培育的乡土植物种苗,加大推广应用法桐、榉树、朴树、榆树等乡土树种作为行道树种,增加生物多样性,科学配置以乔木为骨干的植物群落。
对已搬迁出城中区的老制药厂、化工厂等生态敏感区域,根据项目特征提出针对性方案,进行有效生态环境修复,变废为景。
3.3引导公众参与,实现生态园林城市共建共享
公众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除了政府大力主导、积极推动之外,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也是成功的关键和保证。政府要加强对市民生态环境的教育,可以在常州市民喜闻乐见的“梅花节”、“牡丹节”、“月季节”等十大花节为代表的公园花事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加强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宣传,让“花事”从公园走向社区、街头、家庭,形成全民动手美化家园、保持生态的浓厚氛围,提高公众生态素质。另外在中小学开设生态环境教育课程、讲座,让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走进每一位学生心中,形成终身素质。
4小结与探讨
生态园林城市能否建设成功,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是重中之重,规划应科学、突出生态保护、具有前瞻l生、并能最大程度结合常州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现状。常州公交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喜人成绩,尤其是BRT(快速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是全国的楷模,许多兄弟城市来参观学习,在常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坚持绿色出行、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这一特色,则能较好解决城市扩张过程中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问题。
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常州城市建设在重要历史阶段的重大机遇,通过创建设活动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市民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美丽常州”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