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城市研究特征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2019-07-02

城市观察 2019年3期
关键词:智慧研究

◎ 高 璇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智慧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发展形态在我国逐渐兴起,随之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发展目标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热点。据统计,目前我国已超过500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也引起了专家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掀起了“智慧城市”的研究热潮。

将关键词“智慧城市”输入到CNKI数据库发现,国内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自2009年开始到2018年12月止,已有相关文献6991篇,仅有459篇收录于CSSCI来源期刊中。当前不乏对智慧城市研究脉络的分析(程婷、王冰,2018;钱应苗,2018;吕淑丽等,2017;张元好、曾珍香,2015;陈伟清,2014;董宏伟、寇永霞,2014),但尚未有对国内智慧城市研究轨迹的可视化分析。鉴于此,本研究拟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对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研究中的重要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挖掘,探寻“智慧城市”在我国的研究进程、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运用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且普遍认可的CiteSpace作为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绘制工具。为确保分析文献的权威性、代表性,本研究选取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总库中的CSSCI来源期刊,共459篇,并进行二次人工筛选,删除非相关文献151篇,最后得到有效研究文献308篇。文献时间跨度为2010—2018年,共9年时间。

本研究通过对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总库中CSSCI来源期刊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依据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实现对其合作网络、共现网络等的可视化分析,厘清我国智慧城市研究脉络及特征,探寻研究的方向与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重要启发和有益参考。

二、智慧城市研究特征分析

(一)研究文献呈阶段性特征

从文献的刊发时间统计来看,在9年的研究周期里,以2014年为分界点,2014年以前的5年时间,文献呈急剧增长态势:2010年仅有1篇文献收录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总库中的CSSCI来源期刊中;2011年略有增长,有5篇文献收录其中;2012年进一步增长,有19篇文献被收录;2013—2014年达到历史峰值,呈现井喷式增长,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总库中的CSSCI来源期刊中分别收录了54篇和53篇;2014年以后,文献呈现平稳增长期。2015—2018年的4年间,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总库中的CSSCI来源期刊中分别增长43篇、47篇、40篇和46篇。总体来说,我国智慧城市研究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稳定增长的发展过程,这符合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形势。统计研究文献数量变化曲线如图1。

(二)研究人员呈分散化特征

在CiteSpace参数设置界面中,时间设置为2010—2018年,单个时间切片长度设置为1年,以作者为统计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运行后可以得到我国从事智慧城市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图2。由图可见,中国从事智慧城市问题研究的人员较为分散,且发文量最高仅为4篇,有邹凯、徐晓林、张中青扬、张振刚、张小娟、向尚、张毅7位学者,约为发文数量的10%。从影响群体来看,影响较大的学者有张中青扬、张少彤、陈伟清、裴雷、石大千等,在图谱中产生了突现点。从影响期限来看,由于智慧城市还是一个新的城市形态,还处于发展摸索中,其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其影响期限还较短暂,一般都在3年左右。从高产出研究人员学科背景来看,涉及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建筑学、法律等多学科领域。可见,我国关于智慧城市问题研究,一方面缺乏领军人物、顶尖研究团队带动,缺乏学者间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表现出多学科的参与合作。

(三)研究机构呈集聚化特征

在CiteSpace参数设置界面中,时间设置为2010—2018年,单个时间切片长度设置为1年,以作者单位为统计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运行后可以得到我国从事智慧城市研究机构的基本情况,如图3。由图3可见,智慧城市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发表论文15篇,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发表论文6篇,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发表论文4篇。图中出现了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核心,包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中南大学商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关系;以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为核心,包括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关系;以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为核心,包括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关系;以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核心,包括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关系;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为核心,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宁波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江苏省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关系。从发文机构所在的区域来看,发文较为活跃的区域为上海、北京、武汉、广州、南京等地,这与智慧城市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是相一致的,即智慧城市先行地区文献活跃度越高。但从合作强度来看,并形成了四大合作网络体系。从上述分析来看,关于我国智慧城市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智慧城市先行地区,表明越是智慧城市建设较好的地区,智慧城市问题研究越是丰富。

图2 2010—2018年作者合作共现知识图谱

(四)研究方向呈清晰化特征

图3 2010—2018年机构合作共现知识图谱

在CiteSpace参数设置界面中,时间设置为2010—2018年,单个时间切片长度设置为1年,关键词为统计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运行后可以生成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4。在生成的知识图谱中,节点表示分析对象,节点越大,以此节点为分析对象出现的频率就越高;节点间的连接线表现共现关系即合作关系,连接线越粗,合作关系就越强。由图4可见,共有56个关键节点和129条节点间的连接线,且网络密度为0.0838;频度最高的关键词为智慧城市,高达249次,电子政务、大数据、顶层设计、物联网等关键词也达到10次以上,排名前20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高频词汇,可将我国智慧城市研究总结归纳为如下4个方面。

1. 理论探讨研究方向

我国智慧城市的研究始于概念的廓清与理论本质的探讨。关于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国内学者主要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了研究,如李德仁等(2016)从信息地理学角度进行了阐述,指出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夏昊翔、王众托(2017)从系统论视角对智慧城市内涵

图4 2010—2018年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表1 2010—2018年智慧城市研究中前20位关键词、频率、中心度统计

进行了界定,提出现代城市在根本上是由三个系统彼此贯通耦合而形成的,从而城市的“智慧”表现为由“生理智能”“社会智能”和广义“人工智能”等三种智能形式综合形成的“整体谐生智能”;辜胜阻、王敏(2012)从技术和产业视角对智慧城市作了界定,认为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关于智慧城市内涵的拓展,国内学者主要对其本质、特点、功能等进行了介绍,楚金华(2017)指出,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一个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传递并实现价值的过程,价值是这个过程的核心,各利益相关者是价值创造的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成功与否在于价值是否成功创造、传递并实现;张少彤等(2013)指出智慧城市表现在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充分互联,安全、统一、开放的社会管理,均等、便捷、个性的社会服务,透明、精细、科学的城市管理,绿色、创新、融合的智慧产业;顾朝林(2011)从城市功能的角度对智慧城市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智慧城市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是推动城市经济转型,二是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创新,三是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管理应用研究方向

我国智慧城市最活跃的研究方向在于智慧城市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研究。关于智慧城市应用问题研究,国内学者主要是从交通、医疗、环境、教育、生活、公共安全、公共管理等众多社会领域智慧化发展进行研究,杨建勋等(2018)从出行决策、出行选择、出行动力角度分析了构建智慧交通的主要路径;李洁(2018)认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有力地改变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医疗服务困难,改变了传统医疗理念,增加了社会公平性建设和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能加快“智慧医疗”建设;张博、韩俊江(2018)指出,促进相关企业深化融合,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能够实现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和持续发展。关于智慧城市发展问题研究,学者们主要从经验借鉴、实施路径、推进机制、风险防控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张长亮等(2018)介绍了新加坡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做法;邹伟、郑春勇(2018)对首尔、旧金山、柏林等部分发达国家重要城市的分享型城市建设实践进行了分析;高璇(2017)认为全球智慧城市表现出城市治理更为协同开放、城市服务更为智能个性、融资方式更为灵活多元、技术应用更为综合集成、政策红利释放更为有效等发展新趋势;刘强(2017)认为可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政策支持机制、决策咨询机制、开放合作机制、标准法规机制、信息安全机制、人才保障机制等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王青娥等(2018)研究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信息安全风险的基础设施、技术、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内容,分析了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在技术、管理和建设运营方面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安全稳健;胡丽、陈友福(2013)基于阶段分析法,具体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在规划设计阶段、开发建设阶段以及运营维护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张丙宣、周涛(2016)认为智慧治理加剧了城市的两极分化和社会隔阂,增加了个人隐私和公共部门信息泄露的风险,也恶化了社会治理的碎片化问题,产生了由技术官僚化带来的计算机官僚主义为城市设置的新的道德秩序。

3. 评价测度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兴起,如何评价智慧城市成为研究重点。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学者采用不同方法、不同模型对我国智慧城市进行了评价,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是将某一典型地区作为智慧城市评价对象的研究;二是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研究。其具体研究内容如表2所示。

4. 技术支撑研究方向

智慧城市源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现有研究中,也有不少学者关注技术问题,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明欣等(2018)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从主体、过程和对象三个维度融合构建出适用于智慧城市的数据治理框架;韩先锋、董明放(2017)探讨了研发投入对智慧城市企业技术进步影响的内在机理,认为研发投入总体上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陈晓红(2018)指出数字新技术在智慧环保中的应用创新趋势,以及数字新技术在环保大数据的集成与共享、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与监管精准化、环境监测“大气110”平台等方面产生的有利的影响;王治东、张琳(2016)认为智慧城市是在相关技术发展的支撑下以及在试图改变原有城市发展困境中应运而生,技术是其发展的核心要素;李传军(2015)认为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在信息时代占据技术与管理的制高点。

三、智慧城市研究趋势分析

智慧城市的研究热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未来的研究趋势,根据上述我国智慧城市研究热点和特征分析,未来智慧城市研究应该有如下趋势。

(一)更加注重类型多样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新的变化和趋势,新城新区日益成为智慧城市的试验田和实践热点,如雄安新区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智慧区县和智慧小镇成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如嘉兴乌镇、杭州丁兰、东莞清溪等一批智慧小镇竞相涌现;智慧城市群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新热点,如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等智慧城市群均着力于推进跨城市的区域合作机制、资源共享体系、区域协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群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北京、上海、广州等龙头城市引领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智慧城市群。从现有文献分析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的分析上,对智慧城市新的变化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特别是如何更好建设智慧新区、智慧区县、

智慧小镇、智慧城市群等问题的研究还相对匮乏。今后,研究多种类型智慧城市建设问题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对智慧新区、智慧小镇、智慧城市群问题的研究,增强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表2 关于我国智慧城市评价研究情况一览表

(二)更加注重集约融合智慧城市发展研究

智慧城市是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协同服务的产物,提升信息资源整合水平,全面加快城市信息资源的有序汇聚、深度共享、关联分析、高效利用,实现智慧城市集约融合发展是其努力方向。通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核心平台统筹共建、新旧系统整合利用、智慧应用统筹设计,最大限度地展现城市“智慧”。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已意识到信息资源集约融合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但研究还不够深入,未能从系统、整体的高度来研究智慧城市的集约融合问题。今后,围绕信息共享这一发展难题,更加注重集约融合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技术支撑、政策支持、制度约束,将建立起智慧城市集约融合研究框架,增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更加注重合作创新智慧城市更新研究

随着世界各国围绕智慧城市政策筹划和部署升级,不断强化智慧城市技术服务的应用推广,推动智慧城市国际合作与产能输出成为全球智慧城市新一轮竞争焦点。标准合作先行,如2017年银川市与英国城市群、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及英国标准化协会联合成立“国际智慧城市联合研究院”,与TMF组织联合成立“智慧城市联合创新中心”,推动银川市由西北边陲走向全球智慧城市合作前沿;协同合作创新,如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所塑造的现代城市转型,美国科技顾问委员会提出建设跨城市可复制推广、海量城市加盟的城市网络平台(CITY WEB),加速可复制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转化和成果分享;多边合作对话,如丹麦与新加坡举行“智慧城市对话”,新加坡与中国“智慧城市结对”倡议,中美、中英、中欧签署智慧城市合作框架,加强双方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今后,更加注重合作创新将是智慧城市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智慧城市合作创新研究,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四、小结及展望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总库CSSCI来源期刊中的智慧城市研究文献为对象,分别从研究区域和机构、关键词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内容小结如下。

通过知识图谱对文献区域机构、关键词等内容的梳理,发现智慧城市研究的四大特征:①研究文献呈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稳定增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稳定增长趋势会持续;②研究人员呈分散化特征,缺乏领军人物、顶尖研究团队带动,缺乏学者间的交流、合作;③研究机构呈集聚化特征,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智慧城市先行地区,表明越是智慧城市建设较好的地区,智慧城市问题研究越是丰富;④研究方向呈清晰化特征,通过深入剖析高频词汇,了解当前我国关于智慧城市问题的研究呈现出4个方向,即理论探讨研究方向、管理应用研究方向、评价测度研究方向和技术支撑研究方向。

无论从研究时限长度来看,还是从研究深度来看,抑或是从研究广度来看,我国智慧城市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结合本文对研究特征的归纳和研究方向的总结,未来研究工作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①更加注重类型多样智慧城市建设研究,通过对智慧新区、智慧小镇、智慧城市群问题的研究,增强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②更加注重集约融合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通过技术支撑、政策支持、制度约束,建立起智慧城市集约融合研究框架,增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③更加注重合作创新智慧城市更新研究,通过智慧城市合作创新研究,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智慧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