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夜山中的“掌声”

2019-07-01张海华

浙江林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色树蛙水缸

张海华

“啪!啪……啪!啪……”咦,在这山中的安静夜晚,谁躲在角落里轻轻地“鼓掌”?这“掌声”不甚响亮,但轻快而有节奏,能持续整个晚上。

春夏之际,住在山村里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常会听到这样的“掌声”。我不知道,有几人曾循声过去寻找,看看是谁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我好奇的是,如果真有人打着手电去看了,发现居然是一只或几只蛙在鸣叫的时候,会不会特别吃惊?

是的,这“掌声”乃是蛙鸣,是斑腿泛树蛙的雄蛙在鸣叫。

宁波最常见的树蛙

在宁波,善于爬树的蛙有3种,分别是斑腿泛树蛙、大树蛙与中国雨蛙。前两者属于树蛙科,而后者属于雨蛙科。它们在整个浙江都可以见到。大树蛙虽说在江南属于广泛分布的常见物种,但在宁波却分布甚少;中国雨蛙在宁波很多,但它们通常只在五六月的雨后才容易见到,其他时候不大鸣叫,且体形小、保护色好,又喜欢在植物丛中活动,故难以被发现。

这3种蛙里面,最容易见到的就是斑腿泛树蛙。如果想要观察,几乎在宁波的任何一个山村,只要附近有小水塘甚至废弃的水缸,那么在仲春至夏天的晚上,都很容易找到它们。你只要循着它们独特的“啪,啪”叫声过去,就会在水边发现几只浅棕色的小蛙。它们能在附近的树干、石壁乃至水缸壁上行走自如,如履平地。这就是斑腿泛树蛙。它们体长通常在5厘米左右,雌蛙略大一点,会超过6厘米。这种蛙的脚蹼端具有发达的吸盘,能牢牢吸附在物体表面。我曾经在海曙鄞江镇晴江岸的山脚,看到一只斑腿泛树蛙“趴”在离地2米多高的墙壁上,简直如同壁虎一般。不知道它去那么高的地方干什么,难道也是找小虫子吃?

俯身仔细观察,发现斑腿泛树蛙的背部皮肤比较光滑,仅有细小的角质。多数斑腿泛树蛙的背上有深色“X”形斑或纵条纹,但也有部分个体仅具有散布的深色斑点。宁波地区的斑腿泛树蛙,体色比较统一,都是棕色调。至于颜色的深浅,有的偏黄,有的偏褐。我在《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上看到,云南一些地方的斑腿泛树蛙居然是绿色的。

在关注两栖爬行动物之前,我主要是在拍鸟。比如辨识鸟种,在大多数情况下,羽色是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有些高度相似的鸟类,只在身体很小的部分呈现不同的羽色。因此,成鸟鸟类的羽色具有相对比较固定的性状,可以为相似鸟种或同种鸟类的不同亚种的区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这一经验,用在蛙类的辨识上,却往往行不通。因为,蛙类的体色变异很大,哪怕是同一个地方的同一种蛙类,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体色。比如说,最常见的“蛤蟆”,即泽陆蛙,有的为灰褐色,有的为绿色,有的背上有红斑,有的背上有一条白色的中脊线……总之变化极大。又如俗称“田鸡”的黑斑侧褶蛙,其体色的变化、黑斑的分布与形状,不同的个体之间差异也很大。

独特的繁殖习性

某年7月的晚上,我去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夜探。走到半山腰,忽听附近传来“啪!啪!”的声音,过去一看,那里有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人工水塘。除了斑腿泛树蛙的鸣叫声,还有合征姬蛙响亮的叫声。说来奇怪,尽管它们叫得很响,但我一下子找不到那种正在鼓着腮帮子鸣叫的蛙。后来俯身细找,才发现一只斑腿泛树蛙的雄蛙,躲在水塘边的石缝里鸣叫,其下巴位置有个白色的“泡泡”一鼓一鼓地,正叫得欢。后来,合征姬蛙这只仅有两三厘米长的“小不点”,也被我在落叶丛中找到了。

等我再回过头来看石缝中的树蛙时,发现它不知何时已经跳了出来,正抱住一只雌蛙求爱,只见其前肢抱握在雌蛙的腋胸部位,让对方难以挣脱。这就是蛙类的抱对繁殖行为。雌蛙排出泡沫状的卵泡,雄蛙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一般蛙类直接产卵于水中,受精卵在水里发育,蝌蚪出来后直接在水里活动。而斑腿泛树蛙的繁殖习性比较特殊,它们白色或淡黄色的卵泡粘附在树叶、石壁甚至水缸壁上,受精卵在湿润的卵泡内发育,蝌蚪孵出后,从逐渐干瘪的卵泡掉落水中,继续生长发育,变态后的幼蛙登上陆地,营树栖生活。

一棵树长在水塘边,半个树冠在水面上方,最低的枝叶离水面不到两米。几只斑腿泛树蛙在树枝上活动,有一只树蛙干脆长时间静坐在宽大的三角形树叶上,头朝向水面,好像在默默地思考着什么。其一对前肢的脚趾全部张开,趾端的吸盘牢牢粘住了叶面。这枚叶子的边角有白色泡沫状残留物,我知道,这个卵泡已经完成使命,破裂掉落了。时值7月,已经是斑腿泛树蛙繁殖期的尾声。这个池塘里已经有很多蝌蚪,它们像小鱼一样,不时游到水面,换口气后就又立即潜入水下。

有一年6月的晚上,我去余姚大隐镇的山脚夜探,在一片竹林里的小池塘旁发现了大量斑腿泛树蛙。它们既像掌声又有点像快板轻击的鸣叫声不绝于耳。很多蛙攀爬在竹竿上,它们行动迟缓,不善跳跃,当感觉到干扰时会慢慢换个位置,忍无可忍时才跳到一旁。当时正值繁殖盛期,低垂于水面上方的竹枝上挂着好多卵泡。有些卵泡上方始终有一只蛙在守护着,我猜这有可能是它们的护卵行为。

我还在竹林中找到了一只刚上岸的幼蛙,它的皮肤非常娇嫩,如玉石一般,呈半透明状。尽管它还拖着一条尾巴,但背上的“X”形斑已清晰可见。

常见但不被注意的小蛙

斑腿泛树蛙在中国南方分布广泛,从西南到华东,乃至在海南、台湾,均可见到。在宁波,从山脚村落的废弃水缸,到较高海拔的梯田,春夏时节的晚上均不难见到。但奇怪的是,似乎很少有人关注这种蛙,以至于常有人看到我拍的照片,竟会惊呼:“宁波的青蛙还会上树?”

看来,普通人对于本地蛙类的了解确实很少,哪怕是斑腿泛树蛙这样多见且叫声独特的蛙类。说起蛙类的叫声,孩子们写作文的时候,总是千篇一律地说:“青蛙‘呱呱叫。”其实,真正“呱呱”叫的蛙并不多,蛙类的叫声虽然远不如鸟类的鸣叫这样丰富,但也是非常多样的:天目臭蛙的叫声很像小鸟的轻声“吱吱”叫;沼蛙的叫声则很响亮,如狗吠一般“汪汪”叫;金线侧褶蛙的如小鸡般“叽叽”叫;弹琴蛙的叫声如同“给给”……

还有不少人,对蛙类不了解,是因为他们有点怕这些“滑腻腻”“冰冰凉”的两栖动物。不过,害怕往往是出于不了解。若有人带着他们去实地观察这些小蛙,说不定大家的心态会有所改变。2017年暑期,我带队“夜探自然”的亲子活动,去探访晴江岸观察夜间出没的蛙类、昆虫、刺猬等小动物。那天晚上,我们在村口,就见到几只斑腿泛树蛙蹲在大水缸的边沿上,几个卵泡粘附在水缸内壁上,显然它们是将这里当作繁殖场所了。当我们“围观”这些具有“壁虎功”的小蛙时,一只斑腿泛树蛙受到惊吓,猛然一跳,竟跳到了一位年轻妈妈的背包上。一開始,这位女士惊叫了起来,但后来一看这小蛙攀在包上,这么萌,于是很快转惊惧为喜悦,掏出手机,和大家一起拍这只“顽皮”的小蛙。后来,整个晚上,再也没有人怕蛙,而都是积极地寻找它们,每发现一只,都赶紧招呼别人过来看,就像看一个新朋友。这种感觉真好!

猜你喜欢

体色树蛙水缸
小猩猩的新朋友
美丽动物之背崩棱皮树蛙
一口让人流泪的水缸
打“飞的”救树蛙
裂了缝的水缸也有用
水缸第几天会满
饲料不同着色剂对红草金鱼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蚜虫的生存适应性研究进展
印尼树蛙:抓茎干做引体向上“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