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2019-07-01王旎

今日财富 2019年16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养老老年人

王旎

我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突出,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当前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努力摸索新的养老形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互助养老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在一些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开始进行积极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贫困地区的农村现状和发达地区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互助养老模式能否在贫困地区农村推行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截至2017年年底,本国大陆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比10年前增加约1亿人;而根据调查统计中国目前现有的养老院只有41700多家。面临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状况,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有心无力,改变养老困境已刻不容缓。

一、当前贫困地区养老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贫困群体约1660万人,而在这其中,老年群体占了很大一部分,据有关资料统计,3个农村老年人就有1个人处在绝对贫困水平,而每两个农村老人当中就有1个人处在相对贫苦的状况。

当前中国农村环境,老人大多都是留守的空巢老人,家中年轻劳动力为了养家糊口以外出务工居多,老人基本上只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而贫困农村地区由于发展落后,缺乏资金,养老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养老基础设施等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养老需求、保障养老质量是解决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互助养老模式简介

相比于传统养老方式,互助养老是近几年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是社区养老的非常有力的填充;不同于养老院当中的工作人员照顾老人,互助养老模式的特色以及其所强调的是普通居民之间在生活上相互的帮扶与精神上的相互慰藉。互助式养老旨在经过日常的活动、保健、饮食、起居与心理调适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健康生活指导方案,靠发动老年人互相帮助和伙伴式陪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的互助方法是经过倡议成立帮扶小组或互助社,鼓励稍年轻的老人群体服务高龄老人群体,经过这样互相帮助的方法缓解社区养老困境。依靠精准测评解析老人的需要,以数据库的创设为依托,联结爱心服务商等社会资源,提供各项居家护理及养老服务,为社区养老提供低价的合作式解决办法。

互助养老,其实通俗点说就是抱团养老,一群老年人一起租个大的院落共同居住,就成为了养老互助小院,或者邻里之间彼此给予帮助,民政部门则利用一些政策手段给予便利和扶助。而对于贫困地区农村的养老现状,由于生活水平较低,空巢老人较多,互助养老模式无疑是十分契合的。

三、国内外互助养老的发展现状

其实互助养老模式最先起源于国外,德国、日本等国家在互助养老模式上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下德国的互助养老发展现状。

德国是欧洲国家中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养老需求十分巨大。因此很早开始就已经进行了互助养老模式的探索,发展到今天德国目前是多种互助养老模式并存,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社区独居互助养老模式。这一点与我们国家情况类似,德国也有许多老人不想离开自己的家庭,但是他们自己又无法完全自行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为了解决这部分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德国推出了社区独居合作养老方式,就是同一个社区内,独居老人之间,大家居住较近,相互走动比较方便,鼓励让年龄稍微小一些的以及自理能力稍微强一些的老人去照顾年龄较大、自理能力差的老人,形成老人之间的互助模式。这种模式在德国许多社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反响,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是单亲与独居结合互助养老模式。这种互助养老模式与血緣无关,是单亲家庭与独居老人之间的相互帮助,这种将有需要的家庭结合在一起,和传统意义上的邻里关系是有区别的;有的单亲家庭孩子尚小,需要长辈照顾,而独居老人则可以帮助单亲家长适当地照顾孩子,既方便了单亲家长又能给独居老人的心理上带来安慰,而单亲家长则可以在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方面给予帮助。

三是独居老人与年轻人互助模式。由于德国的房租费用高昂、房源较为紧张,许多大学生等青年由于自身经费较为拮据而又需要有一个自己住的地方,有人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由独居老人提供免费的住处供年轻人居住,相应的年轻人需要在平时日常生活起居上照顾老人,在精神上多陪伴老人和他们多聊天。这样既缓解了年轻人的租房困难,也改变了独居老人的养老困境。

我们国家在互助养老模式的探索上起步得比较晚,2017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将“互助式养老”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这种模式正在逐渐受到认可,在我们国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许多地方也已经着手积极摸索互助养老方式。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也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进行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政府通过结对帮扶、政策兜底等办法,能够让贫困失能老人获得一定的生活救助,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大部分独居老人已在经济上已经实现了脱贫。但是由于残疾、疾病、孤寡独居等原因,很多老人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生活条件相对比较恶劣。对他们而言经济物质上的帮助无法解决他们的需求,从根本上摆脱不了困境,吃饭、打扫卫生、上厕所、沐浴等日间照料才是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柳山镇开始推行“互助养老”模式,在柳山镇后疃村设立扶贫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村里雇佣2名建档立卡服务人员为互助对象提供烧菜做饭、卫生清扫、拆洗衣被、陪护就医等便捷的生活服务。

四、互助养老方式在贫困区域农村的优势

在我们国家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与城镇当中不一样,所以互助养老模式不能一概而论,笔者结合中国农村实际环境,以及通过自身走访询问交流农村独居老人的意见,认为目前最适合中国贫困地区农村的互助养老模式还是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社区互助养老方式在贫困地区农村具有如下优势:

(一)只需较低的经济成本即可维护日常运转

目前,中国农村其实存在许多闲置的养老资源,在农村推行互助养老是对这些闲置资源的再次整合利用,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农村互助养老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只需要将本村老人集中起来进行简单的培训即可实行有效的互帮互助;其次,农村互助养老不需要斥巨资新建楼房,当前农村当中有许多闲置和废弃的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集中合理地运用即可。最后,从资金来源上讲,农村互助养老所需要的资金大多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补贴以及社会慈善机构团体的捐助,主导权由地方政府承担。

(二)能够给孤寡老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安慰

互助养老依托的是当地原生环境,景色没变,熟悉的面孔也没变,主要是通过当地村民既有的群体关系进行相互鼓励相互帮助,通过鼓励年龄小的老人照顾年龄大的,熟悉的人之间相互帮助,在一起聊天一起打牌一起下棋,方便了生活也交流了情感,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上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

(三)有利于缓和整个国家的养老需求压力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当前年轻人照顾老年人的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照顾残疾以及失能的老人时,许多年轻人觉得负担很大,有些年轻人甚至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而选择逃避赡养责任。虽然目前家庭养老还是社会主流,但是家庭养老功能有逐渐趋于弱化的表现,许多人开始倾向于其他养老方式。而互助养老模式无疑是很好的一个选择,尤其是在农村,一旦农村养老压力有所缓解,整个社会的养老压力也会随之缓解。

(四)有利于本國养老系统的补充完备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梦想中的养老办法是在家庭由子女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绝大多数老年人希望能留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熟悉的亲朋好友身边养老,只有极少数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养老院等政府公益性养老机构。这说明我们国家目前老年人对养老方法的选取和认知还不够全面。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老人,由于文化程度较低,认识能力不足,他们对现在的养老机构和社会养老保障的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老年人甚至对当地养老院有排斥心理,不愿意进入养老院等机构养老。因此我们应该综合推行发展多种养老模式,完善我国养老体系,使得各养老模式相互协调,均衡发展这样有助于完善我们国家的社会养老体系。

五、当前在贫苦区域农村实行互助养老的困难

(一)认识不足,传统观念严重

奉养老人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子女如果尽不到奉养自己的父母的责任,不仅会被大家唾弃受到道德层面上的斥责,同时也会受到相关律法的惩处。而且,传统观念当中养儿防老,就是希望自己老了以后子女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使自己老有所依,因此许多老年人觉得被送进养老院十分不光彩甚至是一种耻辱,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也是当前在农村推行互助养老模式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

(二)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

虽然在农村地区推行互助养老模式不需要很高的资金成本但这也不代表几乎不需要投入资金或者前期投入资金后面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一般来说,农村互助社区的建立往往依赖于社会公益机构的捐款、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以及村集体的支持等投入,而且目前国家在政策上尚未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各级财政只能作为辅助,并且不同地方的力度不一样,形成稳定的财政供给渠道是十分重要的。村集体的投入与当年村集体的收入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村集体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第一产业,收益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而社会公益机构的捐献也具备显著的地域差异和不确定性,导致互助养老的资金链存在可能断裂的危险,阻碍了农村互助养老方式的进一步成长。

(三)农村养老制度建设落后

长久以来,我国群众的养老就被分成城区职业工人的养老和农村居民的养老两类。其中,城区职业工人养老主要依赖于国家发放的养老保险金,而在农村的老年人除五保户以外大部分依赖于自己的子女进行奉养。而如今农村留守老人、空巢家庭所占的比重相当巨大,使得农村的养老困局越发严重。有关保障制度、配套制度、监督制度的建设还不到位,而且农村养老服务系统资源不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要获得改善还需要时间。

六、健全农村互助养老体系的措施

(一)增强宣传教习事务,帮助树立新的养老观念

虽然百善孝为先,奉养父母既是我们的美德也是为人子女应当尽到的法律责任。但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整个社会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传统观念当中养儿防老等传统养老观念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摒弃要面子等心理因素造成的障碍与困难,积极接受新的养老观念,帮助社会完善新养老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以及配套设施

目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有关保障制度,配套制度、监督制度的建立还不到位。而且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间互助养老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要加快国家层面上的制度制定与完善,尽快实现制度上有保障,配套设施服务跟得上。

(三)多渠道发展农村集团经济,扩增村集体的收入来源和个人收入

贫困地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维持与运转不能过于依赖政府,村集体如果有较高且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于本村互助养老方式的发展能取得更加积极的推进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精准扶贫的时候要做到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提高村民的知识面与技能水平,帮助村集体找到自身的特点,打通适宜自己发展的特殊路径。

七、结语

本文梳理了我们国家当前贫困地区农村的养老现状,介绍了新的互助养老模式及其在贫困地区农村推广的优点,总结了当前在贫困地区农村推行互助养老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了对应的解决办法。但是本文只是综合已有资料与情况做了一个定性分析,互助养老模式真正在贫困地区农村推行肯定还会出现诸多问题,这需要基于试点地区的农村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才能梳理清楚,这也是笔者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养老老年人
养老生活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