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南茶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2019-07-01郭志明程繁杨马梦君涂修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郭志明 程繁杨 马梦君 涂修亮

摘要:概述了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鄂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鄂南茶区;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06-0009-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06.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harm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outbreak of 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were summarized. The agricultural control,physical control,biological control and ecology control in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of 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in tea region of south Hubei province was described. The future research wa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tea region of south Hubei province;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advances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属于半翅目叶蝉科(Cicadellidae),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区均有发生。小绿叶蝉分为茶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两种。鄂南茶区以茶小绿叶蝉发生危害为主,是茶叶主要害虫之一。茶小绿叶蝉以成虫或若虫刺吸芽叶汁液,导致茶树受害,芽叶制茶易碎,味涩,品质差。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褐焦枯,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茶小绿叶蝉虫体小,危害隐蔽,繁殖快,防治难度较大。唐颢等[1]报道了小绿叶蝉虫口数量爆发时一般会导致夏、秋茶产量显著下降,严重受害时产量损失高达50%,位居国内茶树害虫之首,每年用于防治的费用约占茶树病虫害总防治费用的50%以上。本研究概述了茶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鄂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综合防治该害虫提供参考。

1  茶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1.1  茶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

茶小绿叶蝉成虫体长3.3~3.7 mm,淡黄绿或绿色,复眼灰褐或深褐色,无单眼,触角刚毛状,末端黑色。前胸背板、小盾片小,浅绿色,常有白色斑点。前翅半透明,淡黄白色,周缘有淡绿色细边。后翅透明膜质,各足胫节端部为淡青绿色。头背面略短,向前突,喙微褐,基部绿色。卵长椭圆形,略弯曲,长径0.6 mm,短径0.15 mm,乳白色。若虫体长2.5~3.5 mm,与成虫相似[2]。

1.2  茶小绿叶蝉的危害特点

茶小绿叶蝉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消耗茶树养分和水分。雌成虫在嫩梢组织内产卵,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使茶叶生长受阻。受害叶侧脉变红,叶尖、叶缘变为红褐色、焦枯,受害新梢节间缩短,芽叶枯萎。芽生长缓慢或停止,新芽减少,甚至不能发芽。严重时新叶全部焦枯脱落,以后各茶季抽出的芽头瘦小,新梢细短,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3,4]。

1.3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

茶小绿叶蝉在鄂南地区茶园一年发生9~11代,以成虫在茶丛下老叶或茶园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陆续产卵,4月上旬出现第一代若虫,以后虫态混杂,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严重危害夏秋茶[5]。鄂南茶区全年一般有2个发生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害夏茶。第二个高峰期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害秋茶。该虫趋嫩性强,虫口主要分布在茶丛上部嫩叶层[6],嫩叶多且持续时间长的茶园,发生严重。成虫多在新梢2~3叶间嫩茎内产卵,平均每头雌虫产卵8~10粒。若虫活动范围不大,3龄后的若虫善爬、善跳、畏光。

2  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術

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育抗虫品种、适时修剪耕作、合理分批采摘、搞好茶园冬季管理和茶园土壤覆盖等。

2.1.1  选育抗性品种  选用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抗虫能力较强、不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优良品种。金珊等[7]比较了龙井43、竹山一号、恩标等9个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水平,并调查该虫在不同品种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和若虫成活率,运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记录叶蝉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田间虫口密度、若虫成活率、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和取食时间能够体现叶蝉在茶树品种上的自然选择、适应度和取食偏好,不同茶树品种对叶蝉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王蔚等[8]从品种抗虫性的角度出发,利用电子鼻等手段,通过对福建省7个主栽茶树品种上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虫口密度、茶树品种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芽叶挥发物差异的调查,初步明确茶小绿叶蝉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选择机制。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