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及化阶段来华留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2019-07-01康乐

大学教育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源学历留学生

康乐

我国即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伴随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增加、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以及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的同步提升,迈进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将在世界舞台、国际坐标中改革发展、参与竞争。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 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 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以下简称为学历生)总计258 122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2.44%,同比增加6.86%[1]。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列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院校大多计划到2020年实现国际学生数量占全体学生数10%的发展目标,一些院校积极整合一流学科优势开发高水平、有特色的国际教育项目,促进高水平国际学生向中国大学流动。

可以预测,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接受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入学数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来华留学教育的规模、层次、类型、质量等方面都会发生重要变化,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国之一,中国一流大学及其专家学者也将更多地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的规则、标准和政策制定。

加以审慎分析,目前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仍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第一,來华留学生源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学历生比例反映着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教育质量和学术声誉,也是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三年,来华留学学历生数量持续增加,比例也在上升,然而学历生规模和比例依旧明显低于欧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高层次学历生比例偏低。2018年来华留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共计85 062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7.3%。2018年美国的国际学生数量109万人,其中学历生89.13万人,占比81.7%;硕士、博士研究生382 953人,占赴美国际学生总数的35.1%[2]。来华留学的学历生学科选择较为集中,学科分布仍需进一步优化。来华学历留学生就读人数最多的五个学科依次为西医、工科、经济、管理、汉语。中国并非西医发源地,很多友好邻邦的留学生考虑到西方国家昂贵的医学学习成本而选择来华学习医学。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大幅提升,汉语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仍将继续吸引国际学生。预测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同样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国际学生就读人数最多的学科,我国大学在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吸引优质国际生源会面临国内外名校日趋激烈的竞争。来华留学生的来源国分布不平衡,对发达国家优秀留学生吸引力明显不足,对发展中国家的最优秀学生吸引力也不够,世界一流大学和发展中国家高水平大学的在校生鲜有到中国大学进行学分学习。

第二,来华留学生源质量总体仍不够理想。我国高校和政府奖学金对国际学生的入学学术标准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硬性规定。一些高校国际学生报考数量不足,导致录取可选择余地较小,坚持规模与质量并行面临较大挑战。2018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63 041人,占来华生总数的12.81%。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杠杆作用,经过导师、学校、国家多层筛选,生源质量能得到一定保障,也有利于我国高校吸引更多国际优质生源。但坦率地讲,一些申请到政府奖学金的国际学生也存在着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达不到中国一流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要求的情况。一项对我国34所高校的2 372名研究生导师和55名研究生院院长的问卷调查表明,54%的导师认为目前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质量不够理想,49.2%的导师认为来华留学研究生专业基础薄弱难以满足研究生阶段专业学习需要,85%的研究生院院长认为本校留学生生源质量不佳[3]。

第三,来华留学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高校在教学中采取留学生独立成班,国际学生的学业挑战度、课程考核标准、学位论文质量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着实际上低于本土学生的培养要求。在工科领域,由于选拔标准不高,一些来华留学的理工科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业成绩较差,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质量较低,延期毕业现象也时有发生。中国作为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于具有在华交流学习经历的高水平国际人才需求增长明显。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在不断提升,为世界各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与我国建设世界强国的国际地位、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教育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国际人才的需求仍然有较大差距。

以上问题若不加以关注和解决,不仅会制约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国际学生规模增长,而且会引发结构失衡与培养质量下滑,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声誉。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宏观层面和院校层面需要继续加强对高水平国际学生的吸引力,优化国际学生的层次结构、国别结构、科类结构。深刻理解影响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优质生源选择来华留学以及选择留学目的地的影响因素,对高等教育系统和高等教育机构都至关重要。国家战略层面应做好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来华留学政策,通过“留学中国”计划、“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国政府奖学金计划等教育政策杠杆扩大来华留学规模、优化生源结构。建议教育部和有关部委实施世界一流学生来华访学支持计划、世界一流学生来华留学支持计划、中外一流大学联合办学支持计划,通过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增强对优秀生源吸引力,逐步优化留学生层次结构、国别结构、科类结构。建议制订世界一流大学学生来华留学奖学金指导名录,建立促进中外国际学生“双向均衡交流”的国际交流资助体系,促进优质国际生源和优秀教师向中国流动。

第二,高校应继续完善国际学生招生体系,保障和持续提高生源质量。高校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合理规定入学标准,包括学历背景、学术水平、语言能力、身份资格、经济能力等。在研究生招生阶段,院校应支持鼓励各学科逐步建立相应的国际学生招生学术标准,完善国际研究生入学考核程序与形式,如采取导师审核环节前置、在线专业笔试测试、综合素质面试、心理测评等形式。对于来华留学本科生招生,要有针对性地在主要生源国建立生源基地、优质高中库,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建立高水平国际本科教育项目或联合举办国际学院。高校宜积极开展以中外导师间合作研究为基础的联合培养,逐步实现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学优秀青年学生的双向均衡交流。建议我国高校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国际学生资助、评价和荣誉体系,加大高层次留学生教育资助金额和奖学金覆盖面,承担维护教育公平、质量、包容性的社会责任。

第三,重视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国际毕业生质量和资质国际认可度。建议国家层面建立来华留学质量标准,逐步完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机制,引导我国国际教育总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在院校层面,针对课程体系与国际不接轨、课堂教学语言不同、学业挑战度差异等问题,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院校应加强学期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对接,在培养目标、课程考核、学分设定等方面也应与世界一流大学保持基本相同,以便教育管理者、教师、国际学生都可以直接地观测和比较我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学生学习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教育质量有保障、教师授课水平高、学费有竞争力,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就会逐步吸引更多优秀国际学生来华进行学分学习和联合培养。我国高校适宜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支持、项目驱动等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建设具有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且受益面广的共享性全英文通识课程;营造多语种教学环境和课程平台;组建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开发多语种授课课程。我国高校应增强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对优秀国际学生的吸引力,积极参与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评估,推进参与ABET(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国际精英商学院认证(AACSB)等国际专业认证和学科国际评估。高校应积极为国际学生创设跨文化、包容性的制度环境,逐步实现国际国内学生在教学管理、学位授予、日常服务等方面的趋同管理。要利用同窗共讀、工程实践、社会实践、文化体验、创新创业活动等丰富的途径,加深文化交流,推进民心相通,增强在华留学生的中国社会融入感和中华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2019-4-12](2019-4-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2]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pen Doors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changes [EB/OL].[2018-11-13](2019-4-23).https://www.iie.org/Open-Doors.

[3] 李海生,龚小娟.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中的生源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08):32-37.

猜你喜欢

生源学历留学生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膨胀学历
跨省生源调控
知识无力感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