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换景 变幻多姿
2019-07-01董问博
董问博
文题导入
马丽华女士在《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中,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随电影摄制组游览各拉丹冬的艰苦经历。在叙述过程中,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展示了各拉丹冬雄伟神奇的景色。
请你试着运用移步换景法,写一篇游记。
要求:所选之地、所写之景要有特点;景物描写要生动、优美;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移步换景是游记散文常用的一种写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描述所看到的不同的景物。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让读者根据作者的行踪,感受不同时间里的多种景致,从而感受到一种动态美。但是,移步换景如果用不好,文章就会有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会有一种记流水账的感觉,那么如何做才能避免呢?
1.游踪一以贯之,来去分明。游踪的主人公多是作者本人,所以文章一般都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读者在读文的过程中,也不容易迷惑。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开头两句就概括了作者的行踪,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冰河)——(冰山)冰塔林。
2.视点交代清楚,观察细致。当作者把游踪交代清楚后,文章的线索就显得非常分明。如果把游踪比作人的骨骼,视点所见就是人的血肉。这里我们把立足点和观察点统称为视点,由于立足点不同,观景角度也就不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中,视点在山脚下,观景角度为远观和四顾;视点在冰塔林时,观景角度是近看和细观(半卧细观)。随着视点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看到它的高峻、雄壮、变幻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看到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茫;靠近冰山,发现它的难以名状;进入冰塔林,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正是因为不同的视点,才能观察到各拉丹冬各种角度的原始风景,才能多角度地展现各拉丹东雄伟、圣洁、瑰奇的境界。
3.景物精心剪裁,形神兼备。游记最害怕景物没有特点,让读者读后觉得此处景和彼处景没有什么不同;写景时,也害怕语言过于朴实,平淡的语言会让文章的可读性大打折扣,所以写游记,写所见之景,需要作者在语言上下功夫。《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对景物特点的把握非常准确。如作者细观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后的描绘:有着“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有如“琼瑶仙境”,在阳光下“熠熠烁烁,光彩夺目”,就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语言也非常生动,如:“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中的“蠕动”一词,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在巨大冰谷中行走的情态;“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中的“切割”一词,本义是用刀等把物品截断,在句中则指太阳和风改变了冰体的形态,化无形为有形。
4.情景融为一体,收束升华。几乎所有的写景文,最终都要落脚到情上,或用卒章显志的方式,结尾抒发作者的情感,或把作者的情感渗透在行文的字里行间。总之,一味地单纯写景,文章必然难以深刻,写出来的景也会显得单薄。
佳作剪影
长江三峡游记
◎刘正阳
去年夏天,适逢酷暑,几家人相约,同游长江三峡。乘坐火车来到重庆——三峡的起点,没来得及欣赏重庆这座充盈着古典气质的老城,没时间体会山城山路的崎岖,我们直奔著名的朝天门码头,开始了三峡之旅。
夜晚的码头灯火通明,不时传来船鸣汽笛声,声音浑厚,划破暮色满溢的夜空。身在船上放眼望去,心也随着游轮缓缓起程。两岸的连山高高低低,湍急的江面时窄时宽,重庆的山水画卷便徐徐展开。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就到了白帝城。
游览白帝城的感觉很神秘,很激动,很欣喜。古蜀国的遗址、遗迹、遗物俯拾皆是,随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古代气息。俯瞰长江,这便是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远看瞿塘峡,两岸高山如削,岩壁高耸,长江在悬崖绝壁中奔流。难怪瞿塘峡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的美称。
最让人流连的是游玩三峡第二峡,巫峡。龙门峡是巫峡的第一个峡口,那里波涛汹涌,后浪推前浪,船左右摇晃,吓得我们唯恐避之不及。不过在这种险境中,我们亦能感受风景的美好。仰视:夹岸高山,好似触天;云雾缭绕,边界难辨;层岩丛树,深深浅浅;林中猿啼,苍凉伤感。俯瞰:绿水清清,深不见底;江中鱼虾,群聚群散;石上细藻,绿意点点。目視前方:夕阳初现,沉浸江水,半瑟半红,起舞人间;江流曲折,千回百转;峡江两岸,船行其间,时而高山阻挡,惊恐无路,时而峰回路转,别有洞天。船行至此,宛如进入一条无尽的画廊,每一个迂回处,都能让人眼界大开,让人内心涌动,都能收到别样的欢喜。导游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解悬棺和古栈道的来历,我亦被先人的毅力、勇气和智慧所折服。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西陵峡。听说那里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听说那里是屈原的故乡,有白居易、欧阳修的石刻题咏,我神往于那里的绮丽景观和丰富文化,想象着西陵峡的险景,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去。
其实,三峡的风物,三峡背后所蕴含的悠久绵长的巴楚文化,是依长江顺流而下,轻舟飞过数重山这种浮光掠影式游览所体会不到的。当游轮静静靠岸的时候,我们的内心被三峡的奇险秀丽风光充盈着,久久不能平静。长江三峡的美,美得富有诗情,美得富有画韵,美得惊心动魄!
(陕西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 初2021届S14班)
点评
作文运用了移步换景法,游踪依次是朝天门码头、白帝城、瞿塘峡、巫峡。小作者置身于船上,感受船行巫峡的气势,然后通过想象,勾勒西陵峡的美。最后一段对长江三峡的美及其背后的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抒怀。作文的主体,巫峡风光,从多角度进行描绘,语言凝练精美,长短句的使用,让作文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片段拾萃
云南之行,最难忘的是玉龙雪山。在山脚仰观,耸入云端的雪山扑面而来,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往上走,雪白的是冰川,苍灰的是山脊,白灰相错间,构成了雪山最独特的风景。愈往上,天愈寒;愈往上,脚愈重。走一步像是跨越了万水千山,又像是背负着千斤重担,高原反应在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咚咚”的心跳让我呼吸困难,扶着一旁的栏杆,急切地拿出氧气狠吸一口,就像脱水的鱼又重回海洋的怀抱。终于,在我“吁吁”的喘气声里,在我快要放弃的天人交战中,玉龙雪山山顶那个苍绿色的字样宣告着我站在了海拔4680米的地方。我俯视山下,飘浮着一团又一团云雾,好似轻薄的烟纱,下方的冰川像是与云雾融为一体看不真切,只有那游人身上火红的防寒服点缀着蜿蜒山路,成了最亮眼的风景。呼吸间都是湿冷的感觉,这是冰雪初融的味道,这是玉龙雪山独有的气息。这等风光,若不是亲眼所见,步步攀登,又如何能感受到此等震撼!
(陕西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 初2018届S2—7班 朱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