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往美国名校的“秘密”

2019-07-01王亚晶

记者观察 2019年6期
关键词:耶鲁大学辛格特长生

王亚晶

最近,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招生舞弊案”备受世人关注,此案涉及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和洛杉矶大学等多个名校。随着媒体的深入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富二代”以及“官二代”们不择手段进美国名校的黑幕纷纷被曝光,令人惊愕。

此案的始作俑者辛格是一家教育基金会的“掌门人”,实际上,他的真实身份是联系名校与富人的中介。他的主要客户是一些商业大亨以及社会名流,通过贿赂、舞弊、造假等一系列非法手段将这些达官贵人的子女送往名校是他的主要业务。在长达10年的暗箱操作下,辛格将800多个家庭的子女送进了名校,总获利高达2500万美元。

案发后辛格被捕,他在接受调查时说:“进入名校有三扇门,一是正门,你自己走进去;二是后门,借助外力推进去,但得花十倍的力气;而我创建了一扇‘侧门。”在他口中,一场“交易”的进行轻而易举,普通群众或许能意会这“交易”背后的秘密,但永远也看不到孕育这些秘密的土壤与根基。

和仅靠高考成绩判定入学资格的国家相比,美国大学的录取流程复杂得多,这份“复杂”便给了一些人可趁之机,辛格就是其中一个。1992年,辛格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名校入学咨询机构,2004年成立了第二家类似性质的公司。随后,他又成立了一家慈善机构——“关键教育基金会”,而这些公司便成为了他贿赂高校的幌子。他对自己的业务定位非常明确—— 把全世界最富有家庭的孩子送进名校。2014年,辛格甚至写了一本书叫《获得你心仪大学的录取》,他在第一章写到:“这本书里全是秘密”。这个秘密使得全球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名校的家长趋之若鹜,掉进了辛格的“陷阱”。

那么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谜底就是辛格的“侧门”。

辛格所谓的“侧门”就是找到了美国名校录取规则中的漏洞,这个漏洞为两类人留了一定的酌情空间。一种是学习障碍型(学习障碍是美国的一种残疾),需要单独监考,并可延长考试时间。这一规定给了辛格很大的可操作空间,包括重金向监考官行贿、请“枪手”、改成绩等。美国著名女星菲丽希缇·霍夫曼(《绝望的主妇》中主妇之一勒奈特的扮演者)的大女儿格蕾丝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进入南加州大学的。首先,霍夫曼向辛格的基金会捐款了1.5万美元,收到钱后,辛格让格蕾丝假装有“学习障碍”,为她争取了单独考试的机会,并延长了两倍的考试时间。在考场上,辛格收买了监考官,请“枪手”帮助格蕾丝修改了答案,将她的SAT(美国“高考”)成绩刷到了1420分(满分1600分)。

另一种是体育特长生,类似于高考的加分政策。美国十分重视竞技体育,各大高校也为这些体育特长生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这让辛格嗅到了“商机”。由于校队教练掌握着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大权,辛格便从这些教练下手,重金贿赂他们,让前来“捐助基金”的学生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名校。

比如乔治城大学的一位网球教练,就在2012到2018年之间,收取了270万美元的贿赂金,与中介合作,帮助一些根本不会网球的富二代们伪造体育特长生的资料,为乔治城大学招了12个网球特长生。还有耶鲁大学,也因为这种方式招收了一个从来没有踢过足球的足球特长生。据报道,这名学生的母亲向辛格支付了120万美元,辛格用40万美元买通了耶鲁大学的足球队教练,顺利地将这位学生送进了耶鲁大学,而剩余的80万美元则全部装进了辛格的口袋。此外,斯坦福大学的帆船教练目前也已经承认与辛格合作,接受了110万美元的贿赂,帮助一些学生造假……

2019年3月,辛格的“罪行”被揭发并遭到了联邦调查局的起诉,他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们也纷纷落入法网,200多人被调查,50余人被逮捕,可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即使检方没有向斯坦福、耶鲁大学等高校提起公诉,但这不代表学校无辜。事发后,耶鲁大学的校长表示他非常沮丧和不安,他认为耶鲁大学本身也是受害者,他相信除了被收买的体育教练,其他教职工都不知道这个阴谋;南加州大学则很快解雇了涉案教练,并表示会严格审查目前的招生流程,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斯坦福大学也急于撇清关系,把罪魁祸首推给了丧失职业道德的老师。调查还在继续,联邦调查局表示后续可能还会牵扯到一些政府高官。

面对这起案件,检察官们忙着包庇参与行贿的家长,学校急着发声明撇清关系,家长则表示是受到了辛格的欺骗,涉案各方像踢皮球一样互相推卸责任。而普通人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富人和权贵们与学校一起操纵着美国的招生系统,辛格绝对不是第一个,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正如哈佛大学在其公开的调查报告中显示的那样,目前在哈佛就读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哈佛二代”,在他们家族中总有一个人出身哈佛;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来自于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富裕家庭;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受惠于种族平权政策(种族平权政策是指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向“黑人”和拉丁裔等少數族裔倾斜);仅有一小部分学生是靠努力堂堂正正走进哈佛的。只要家世显赫或者足够有钱,就能通过高校的“发展办公室”(美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这一机构,负责捐款事宜,是学校的“钱袋子”,此机构不参与招生,但对录取有很大的发言权)为子女谋得一张哈佛的入学“名片”。

对此,哈佛给出的解释是哈佛是私立大学,有权自己设立学校的录取标准,所以就算没有辛格的暗箱操作,哈佛依然会被权贵们“操控”。

马萨诸塞州检察官安德鲁在记者发布会上表示:“富人不该有特殊的大学录取系统,他们也不会有特殊的司法系统。”只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除了辛格被捕,学校发了声明,一切的制度与规则都还在原点,普通人所希望的改变并没有发生。

教育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每个学生的起点本身已经不同,如果美国的招生系统还要被权贵们操控,那么美国努力奋斗的人将会越来越少,美国所谓的“精英教育”也许将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走进名校是很多美国学子的人生梦想,然而名校的竞争永远是激烈的。富人们和名人们的孩子要么是体育特长生,要么是“学习障碍”,要么是“校友二代”,但他们依然头顶名校的光环,践踏着校园这一净土,蔑视着教育的公正性。

此案在调查时,有记者问“藤校教练(常春藤联盟的体育教练)”的负责人布莱恩·泰勒,“特权阶层花钱就能买到一切,觉得不公吗?”他回答道:“是的,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随后他又补充道:“在美国,谁能说不可以这样?有人愿意为你的报价买单,他有这个权利。”

确实,说到底还是美国教育制度的问题。一方面,美国主张“教育分层”政策,即美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基本上是社区自治,这一政策就导致了富人所在社区的学校资金很充足,学生受教育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只要资金链不断,教育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而穷人区所在社区的学校资金很有限,学生受教育的环境差,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按贫富程度分配教育资源的做法助长了某些富人们的气焰,他们可以用钱来圆子女们的“名校梦”。

另一方面,美国名校大多是私立学校,这些学校从不公布具体的招生流程,甚至这些名校的招生办工作人员都不太清楚招生规则是什么,信息如此不透明,更不用提公平竞争了。美国在名校招生这一方面出了如此大的丑闻,由丑闻又牵涉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到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地步。

然而,即使辛格被捕,“秘密”也浮出了水面,名校各自发了声明、作了处理,但问题还没有解决。美国的招生系统依然被权贵“操控”着,规则的漏洞还在那里,制度也还摆在那里,于是下个辛格可能就会出现,他也许会再开一扇门,家长们依然鱼贯而入,继续隐瞒着另一个通往名校的“秘密”。

猜你喜欢

耶鲁大学辛格特长生
我的自由
试论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向的建议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耶鲁大学的52岁新生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讨说法的“分母”女生
看电影
手机不通
“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