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贷没有“馅饼”,只有陷阱

2019-07-01王莹

记者观察 2019年6期
关键词:馅饼借贷贷款

王莹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当前,贷款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而,近几年非法校园贷的出现却使贷款消费蒙上了一层阴霾。

校园贷是由大学生的借贷需求而形成的市场,最初是由正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提供的助学贷款和服务,也有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卡为大学生提供借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银行都停止了校园贷业务。

但学生贷款这一需求仍然存在,因此一些号称“低利率、低门槛”的非法校园贷开始出现在大学校园。这种无需任何担保,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进行贷款的方式受到很多在校大学生的青睐。但这些非法校园贷获得高利回报的“嗜血”本性并没有改变,这使得校园贷剑走偏锋,带来一系列问题。

2018年1月,长沙19岁女孩陷入校园贷泥潭,其母因压力太大服农药自杀。

2018年3月,张家口市一在校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在当地一家宾馆自杀。

2019年2月,21岁女孩冯某因承受不住校园贷催款的压力,从17楼纵身一跃,自杀身亡。

但校园贷的悲剧并没有因为这些生命的陨落就此停止……

零门槛、无抵押、高额度校园贷让大学生的借贷变得“容易”

当前在校园大行其道的校园贷主要是那些没有固定办公地点和借贷资格且利息较高的非法校园贷,可以说当前的校园贷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高利贷”。

校园贷刚刚兴起的时候主要靠学生代理挨门挨户地上寝室推销。然而,如今的校园贷广告铺天盖地,出现在任何能被看见的地方:学生厕所、学校宣传栏、路边的电线杆,甚至近几年兴起的共享单车也没有例外地被贴上了校园贷的小广告。此外,在QQ群、微信群、贴吧、微博、论坛等社交软件上也出现了校园贷的影子。而且这些广告往往以“无需利息!无需抵押!马上到账!”“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身份证即可办理”等“方便快捷”的办理方式吸引在校大学生。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所谓“零门槛、无抵押、高额度”的背后实则隐藏着高额的费用。

某些借贷平台表面上打着“无利息”“低利息”的广告,但没有明确说明借贷过程中会产生的服务费、管理费、交易费等其他费用,这些费用往往比利息还高。法律规定,年化利息超过24%便属高利贷,而大部分校园贷的年化利率远超这条“红线”。为此,这些校园贷平台为了规避监管,往往通过“砍头息”来满足自己的利益。

所谓的“砍头息”,是指放贷人在借贷人取得借款前,从本金中抽走的一部分款项,并赋予它手续费、材料费、服务费等说法。比如,借贷人借款1000元,到手却只有590元,但实际要还款1000元,在这其中扣除的410元就是以手续费等为名的“砍头息”。

此外,还有一些借贷平台鼓励学生“以贷养贷”,即在借贷人无法偿还高额贷款的时候,部分借贷平台会指导借贷人去类似的贷款平台贷款还钱,以拆西墙补东墙的方式诱导学生“以贷养贷”,从而让借贷者陷入高利贷的轮回中。

求学?虚荣?校园贷的“七寸”打在哪里?

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为贫困生的大学梦开启了“绿色通道”,不仅可以解决贫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费用,而且申请流程也较为简单,为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了便利。既然如此,非法校园贷为何还有生长的土壤?

究其原因,当下陷入校园贷的大学生并非是因为求学困难,而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虚荣心作祟。部分男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买名牌球鞋、电子产品等等,甚至为了面子交女朋友、请吃请喝。而部分女大学生则是通过买各种名牌包包、化妆品、奢侈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然而,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撑得起他们的“面子”。因此,一部分家庭条件一般又想过奢侈生活的学生便将目光转向了校园贷。

此外,在大学生消费欲望与实力不符合的客观事实下,部分平台推出了分期购物,在这些平台上,他们梦寐以求的“名牌”每天只需要供几块钱,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他们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在盲目消费的驱使下,他们往往看不到隐藏在這背后极大的负担——在这种模式下他们的购物往往要花更多的钱,而这些平台正是利用大学生不理性的消费心理将他们套牢在校园贷的大网中的。

威胁、恐吓、恶性催债校园贷如何将大学生推下深渊

如果说校园贷的出现为大学生打开了“地狱”之门,那么真正将大学生打入“地狱”的就是放贷人的恶性催债。“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逾期通知、单独发短信、单独打电话、联系贷款学生室友、联系学生父母、再联系警告学生本人、发送律师函、去学校找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这就是当前校园贷平台进行催债的“十步曲”,也是逼迫欠债大学生走上绝路的“十步”。在这个过程中,放贷人会对借款学生进行威胁、恐吓、侮辱,等待着借款学生的是无穷无尽的折磨。

而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校园贷更称得上是一条“不归路”。当前,各种非法校园贷为女大学生“量身定制”了一种贷款方式——“裸贷”,“裸贷”是指借贷人在借钱时手持身份证拍裸照(视频),并将其与个人信息、联系方式以及亲友的联系方式一起发给放贷人,逾期不还就将裸照发给其父母、朋友或者网站上,更有甚者还会将其“明码标价”进行售卖。然而,“裸贷”的可怕之处远远不只这些。此外,还有一些校园贷平台引导女大学生通过“卖卵”还款,也有一些女大学生为了高额的报酬主动“卖卵”。这些女生会被带到地下捐卵市场,使用没有进行消毒的取卵医疗设备,而且取卵操作不规范,有的甚至直接给女生打排卵针,一次性取出多个卵子。但若使用过多的促排卵药物,会引起卵巢刺激综合征,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呼吸困难、多个器官衰竭,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校园贷以“无辜”的面貌出现在大学生的视野里,并将其一步步地推入万丈深渊。

理性、谨慎、自我保护别让校园贷扼杀你的“明天”

去年5月4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严厉打击向在校学生违法放贷的行为。这是对违法放贷人的震慑和打击,也是在保护在校学生的权益。但校园贷无处不在,要想真正让校园贷“无计可施”,还需我们每个人在五花八门的校园贷面前坚决说“不”,用理性、谨慎的态度砍掉校园贷向伸向我们的魔爪。

所谓“理性”,不仅要求我们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校园贷,更重要的是要求当代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在消费时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盲目攀比,不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自觉抵制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所谓“谨慎”,就是要求我们用谨慎的态度对待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校园贷,在金钱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蝇头小利,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识别各种非法借贷的能力,不参与、不宣传“校园贷”等违法违规活动。

所谓“自我保护”是指我们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不被泄露,防止身份信息被盗用并被利用进行违法违规活动。其次不轻易相信来源不明的广告,如果的确需要贷款到正规银行按流程办理。最后,在不小心陷入校园贷后要及时告知父母和学校,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生命中的所有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要知道“用明天的钱来实现今天的梦想”是有条件的,不要用所谓的“未来”透支今天的美好。天上不会掉馅饼,就算有,它也是陷阱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猜你喜欢

馅饼借贷贷款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旧信封
元代就有“按揭”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
你会贷款出国留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