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2019-07-01钟婷婷

考试周刊 2019年47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摘 要:目的:课堂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个案的康复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一名在特教学校就读的痉挛性脑瘫个案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个月的课堂康复训练,比对训练前后的康复效果并分析。结果:经过课堂康复训练,个案的现有能力提高,异常肌张力改善不明显。结论:课堂康复训练能提高痉挛性脑瘫个案的现有能力。对个案的异常肌张力改善不明顯,这可能与个案的年龄较大,课堂康复训练密度不够,以及家庭康复跟不上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痉挛性脑瘫;课堂康复训练;影响因素

痉挛性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是指自受孕始至婴儿期未成熟的大脑,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产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包括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等。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通常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学习,也会给其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本文就如何通过课堂康复训练来提高脑瘫儿童的动作能力进行探索。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陈某,男,19岁,特教学校在读学生。早产2周,剖腹产,出生30分钟才哭,双腿有畸形,9个月时检查为脑瘫。4岁会坐,7岁能扶走,说话不清楚。3-6岁在幼儿园就读,2011年到特教学校就读。胆小、内向,在校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基本服从教师管理。

(二) 研究方法

采用个案研究法,评估个案的脑瘫类型、现有能力、异常肌张力等情况;采用访谈法,了解个案在家中的康复情况。

(三) 研究工具

利用金容老师编著的《动作障碍儿童训练新指引》中关于《全人(个体化)疗育评估记录表二》进行评估。

二、 研究过程

(一) 前测

评估结果:个案为“痉挛型”;“偏瘫左侧”;现有能力为10项“独立跪走”;异常肌张力检测为:内收肌、髂腰肌、臀大肌紧缩,小腿三头肌重度挛缩,股四头肌挛缩,尖足,足踝变形;“直3”;情绪反应为“敏感”;斜视,触觉依赖,前庭敏感;认知能力一般,指令听从差;自主活动意愿低,畏缩反应强。主要问题有:心理不安全感与紧张情绪影响现有能力发展、全身异常肌肉张力发展和动作控制;髂腰肌、臀肌、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影响“倒退跪走”动作发展。

(二) 康复训练干预

每周二、四各1节个训课(约40分钟),对个案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共持续3个月,动作如下:

1. 牵拉 ①跨坐滚筒牵拉内收肌。②扶TB架蹲站牵拉小腿三头肌③仰卧姿单侧腿屈髋屈膝,教师牵拉髂腰肌,做完换另一侧。每个牵拉动作各持续1分钟。

2. 长坐姿仰卧起坐 仰卧背靠三角垫,分腿仰卧起坐,做2组×10个。

3. 跪坐跪起 双腿跪立,与肩同宽,匀速做跪坐跪起,做2组×10个。

4. 双手扶TB架交替抬腿 站立位双手扶TB架交替抬腿,做2组×20个。

5. 扶TB架前进倒退跪走 跪立位双手扶TB架前进、后退跪行10米,做2组。

(三) 后测

评估结果:现有能力到第12项“独立倒退跪走”;内收肌、髂腰肌、臀肌紧缩较前测减轻,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挛缩减轻。步态较前测摆动减小、身体重心更稳定。主要问题有:心理不安全感与紧张情绪影响现有能力发展、全身异常肌肉张力发展和动作控制;髂腰肌、臀肌、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影响“单手扶物交替半跪”动作发展。

三、 研究结果

(一) 个案的现有能力由第10项发展到第12项,现有能力提高。步态有改善,后测行走时,个案四肢摆动幅度较之前减小,身体重心较稳,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不摔倒。

(二) 个案的异常肌张力改善不明显。后测时内收肌、髂腰肌、臀肌的紧缩较之前稍轻,小腿三头肌重度挛缩,股四头肌挛缩。个案整体异常肌张力变化不大。

四、 结论与建议

(一) 课堂康复训练能提高个案的现有能力

1. 牵拉动作,让个案紧缩和挛缩的肌肉得到放松,能有效平衡个案异常肌张力的增长。

2. “扶TB架前进倒退跪走”,能给个案向后移动本体觉输入的经验,能够锻炼身体重心转移能力,且经验的输入消减了个案的心理不安全感。“跪坐跪起”,通过屈髋伸髋运动,能有效提高个案的骨盆控制能力,有利于个案完成独立后退跪走动作。

(二) 课堂康复训练未能使个案的异常肌张力得到改善

可能原因:1. 个案足踝严重变形,尖足严重,足踝肌力的丧失,严重影响个案步行时对整个身体的支撑和稳定。个案异常的步行姿势,会产生代偿,使原有的异常肌张力增加。

2. 个案年龄较大,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疗育时间,后期的康复很难有较好的疗效。

3. 受到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课堂训练的频率较低,未能达到疗育的有效剂量。

4. 家庭康复未能配合学校课堂康复训练。个案家长参与个案的动作康复训练,能诱导患儿的情绪、安抚患儿的心理不安全感和解读患儿想要表达的需求,是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通过访谈可知,个案在放学后、周末及寒暑假未得到任何康复干预。笔者认为,脑瘫儿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的康复是有限的,要想取得良好的疗育效果,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涛.痉挛性脑瘫患者下肢畸形的个性化治疗[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6.

[2]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3]金容.动作障碍儿童训练新指引[M].襄樊: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16-317.

[4]刘璐.平衡性肌力训练法与神经发育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运动功能的疗效对比观察[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4.

[5]熊利平,杜明霞.神经平衡疗法应用于重度徐动型脑瘫儿童粗大动作康复训练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108-112.

作者简介:钟婷婷,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