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研究
2019-07-01李蕙竹
李蕙竹
摘 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成为时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重点。结合地区自身实际状况,理清高效节水灌溉思路,才可以确保农村地区现代化农业发展,有利于农民经济创收,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本文以元谋县农田水利工程为例,探讨节水灌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管模式和建设方案,解决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关发展思路,希望对相关单位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0-0232-02
0 引言
高效节水灌溉是目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设计可以在确保满足灌溉需求前提下达到节约用水效果,有利于农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实际在工程落实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为了确保农村地区现代化农业快速推进,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此次以元谋县农田水利工程展开讨论。
1 工程概述
整个项目主要包括取水工程、输水工程、配水工程、田间工程4部分总计资金投入达3亿多元,建设麻柳、丙间分层取水口两座,架设输水主管32.33千米,配水干管94条144.01千米,配水分干管661条211.87千米,配水支管807条234.67千米,田间工程由受益户自建自管,由辅管、毛管组成,辅管管长149.77千米。工程惠及当地4个乡镇1.3万户家庭,6万多人口。
整个项目采用PPP运作模式,主要包括取水工程、输水工程、配水工程、田间工程4部分总计资金投入达3亿多元,建设麻柳、丙间分层取水口两座,架设输水主管32.33千米,配水干管94条144.01千米,配水分干管661条211.87千米,配水支管807条234.67千米,田间工程由受益户自建自管,由辅管、毛管组成,辅管管长149.77千米。工程惠及当地4个乡镇1.3万户家庭。
2 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2.1 工程影响因素较多
如前文所述,此次元谋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涉及辖区内四个乡镇近6万多人口,牵涉到多方利益。因此工程量巨大,潜在影响工程进度因素非常多。首先展示区建设进度慢,运营管理中心需要建设用地指标0.26公顷,需要向上级争取;其次部分村组田间工程推进较慢;此外瓦渣箐、甘塘两个移民安置点土地整理未结束,两个片区的田间管网无法开工。此外包括工程施工期间技术分析不到位,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等均会对工期产生影响,使得工程难以按照预期进行。此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严重制约了工程顺利开展,工程进度难以继续,使得工期一拖再拖,最终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2.2 工程实际开支远超预算
对于任何一项水利项目,均会影响到多方利益关系。例如农户的赔偿问题以及集体经济利益的补偿;而在此次元谋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新增展示区建设项目、飞机场段管线绕道、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高效节水灌溉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提升改造工程等新增工程,导致项目建设资金超出投资预算。此外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问题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需要进行返工或者由于天气、周边环境等不可控因素也会对工程造成一定损害,需要额外增加开支以弥补多方不可控因素对工程产生的影响。结合多种影响因素,实际工程开支势必会高于当初工程预算。
2.3 各项机制有待完善
首先水权分配考虑不充分,水权交易平台未建立完善;其次灌溉实验未开展,短期内无法对作物用水定额提供准确依据;此外工程管护机制待营运公司试运行中还需改进。各项机制的建立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但实际落实需要在多方之间进行权衡,既要满足多方实际需求,同时也要尽可能降为各方创作更多的效益,因此在实际落实过程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克服,有关机制建立需要经过反复论证才可施行。各项辅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使得相关管理行为无从依据,因此管理力度方面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最终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3 应对措施分析
3.1 提高工程管理力度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效节水的重要措施。为了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以顺利进行,需要相关部门肩负起管理的职责,提高对工程的管理力度,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元谋县在指挥部撤出以后,当地水务局经过深入研究,随即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项目推进工作组,抽调工作人员6名,每2人为一组,分别负责元马镇、黄瓜园镇、老城乡片区的工程建设协调工作。同时,乡镇工作组继续履行职责,参与征地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各地的管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一系列后补跟进措施的实施,可以保证在未来指挥部撤离后依然可以较好的管理状态,工程质量得以保障。
为了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落实各项工作内容。当地召开工作会议。由局长主持,至少每两周在周末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各工作组、参建单位、项目区乡镇参加,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其次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监管。坚持每月一次的质量安全大检查,节假日放假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最后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对群众来信来访及时联系乡镇工作组给予协调解决,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3.2 加強宣传工作
高校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以有效带动当地水利项目的推进。在建设示范区时应当严格制定各项指标,对于农业相对集中区域,应当将提高农业收入、增加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作为主要考量指标。在示范区选址上应当优先以缺水严重且难以自流灌溉地区为主、以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为主、在社会治安状况较好、没有恶性事件发生地区为主。这样不但有利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同时也可以对周边地区有较好的带动效果。
必要的宣传工作更有利于推动当地各项工作的进行。多媒体、互联网以及电视广播等均是目前影响力较广,宣传效果较好的渠道。元谋县在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采取一系列宣传措施,首先完成了宣传手册、宣传展板的制作,其次制作宣传片已基本完成待审定;二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开展农田水利改革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对外宣传工作,明确了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此外积极对外宣传,年内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国水利报等媒体均对该项目进行了采访,接待省内外考察团、调研组20余次。一系列措施均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当地人们参与热度始终处于较高状态。
3.3 积极整改现有问题,努力引进先进技术
此次元谋县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期间,财政部对全国各个项目规范性检查,发现该项目提出“信息不全、未进行资格预审、存在第三方持股、未建立履约担保体系、没有绩效考核体系、采购方式不一致、合同条款涉嫌政府保底、合同条款涉嫌保底”等8个方面的问题,我局加强与财政部门对接,省财政厅厅长亲自带队到财政部PPP中心对该项目部分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最终所有问题整改已得到财政部的认可。
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分为灌溉用水资源优化配置、农艺与实务节约用水技术以及节约用水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在新的时期不但需要对传统的节水技术进行补强,同时还应当注重对新技术的引进,包括基于生物技术基础上的宏观调控灌溉技术、基于现代化3S基础上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基于智能技术基础的节水技术。利用现代化生物学、智能科技技术对农田灌溉进行实时监控,并基于科学分析制定灌溉计划,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浪费。
4 新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优势分析
4.1 运行机制更为灵活
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云谋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当地政府始终秉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总体要求,建立了初始水权分配、水价形成、农业节水激励和精准补贴、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行、群众参与、工程管护等六项机制。可以看出在整个工程的各个方面均建立了完善的运行机制,这样的模式可以更为从容的应对项目进行期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
4.2 社会资本的引入
此次云谋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通过招商比选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根据运行成本测算,企业投资年均收益率为7.95%。不仅如此,此次项目还就社会个体进行资金的募集,创新型的建立了社会参与机制。与传统模式相比,社会参与机制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缓解项目进行所遇到的高投入成本压力,另一方面社会资本的流入也可以为企业以及社会群众增创效益,同时利用企业新进的管理理念与运营机制可以更好的迎合项目进展需求,提供公众参与度,加强对项目的公众监管效力,推动项目保质保量开展。
4.3 管理更为科学规范
此次云谋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由政府主导的多方力量参与的建设管理模式。因此工程施工时摒弃了传统工作模式,而是更多的介入了现代化市场运作模式,因此工程建设效率更高、成本投入更低、工程质量也更为可靠。此外,大量社会资源的流入,进一步加强了对工程的监督与管理。通过不同的视角,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此外工程施工措施与方案集合了多方观点,因此在实施起来具有广泛的认同性,这也有助于工程顺利开展,避免纠纷等问题影响。
5 结语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农业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但可以增加农业效益,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可以节约能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量,为农户创造更多效益,真正意义上实现现代化农业建设。未来随着互联网与科技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引入更多现代化技术理念,从而进一步提升对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技术提升,确保设计施工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升整个项目的智能化特性,为后续治理与维护等提供必要帮助。
参考文献
[1] 日汗古丽·艾麦提.关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5(11):250-250.
[2] 張惠莲.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1):32-33.
[3] 金鑫.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6):119-120.
[4] 陈海龙.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