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五位一体”模式
2019-07-01陈永秀
陈永秀
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挑战。萍乡学院按照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问题指向—任务驱动—体系构建—方式方法”互动的整体框架,创造性提出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构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五位一体”系统育人模式,这个“五位一体”模式如同房屋构建:地基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四根支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教育、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和學校组织管理方式;其他各门专业课则添砖加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一、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改革,提高教学育人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必须把自身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做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一是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增强课程的政治性、历史性、科学性、时代性、逻辑性,解决大学生最关注的时事政治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建立起“四统一”的备课、听课制度,即统一备课、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进度、统一考试标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二是通过教学改革增强课程的丰富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吸引力与实效性。探索突破固有教学手段与方法,通过“互联网+”,创造性地运用翻转课堂、慕课、智慧教室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国家级与省级在线共享课程、精品课程等教育资源平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真正做到让师生互动起来,让学生抬起头来,坐到前排来,提出问题来。
二、发挥自媒体作用,加强班主任与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育人的针对性。一是要加强班主任与辅导员队伍新媒体意识,自觉主动地将自媒体融入到思政教育活动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当中。二是要开展对班主任与辅导员队伍的新媒体技术培训,使大家熟练运用各类新媒体技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三是提升班主任与辅导员队伍媒介素养研究,通过内部培训、外派学习、举办讲座、设立论坛和课题研究等,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四是明确划分班主任与辅导员职责边界,充分发挥班主任与辅导员“双轨制”的协同作用, 从平台、语言、形式、舆论四方面入手, 选择合适的自媒体平台,打造思政教育的堡垒,运用生活化、生动化的语言让思政教育入耳入心,采用丰富的自媒体形式让思政教育喜闻乐见,争取成为舆论领袖,占据自媒体思政教育的话语权、主导权。五是充分发挥自媒体在针对单个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的独特性与隐私性,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思想动态,早发现问题的萌芽,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化解。
三、发挥高校本土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提高实践育人的自主性。江西和萍乡红色资源丰富,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安源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地方高校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这既是回应江西省委提出的“把共产党人的初心传承好,把红色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好”的要求,也是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之必然。通过开展相关主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实地了解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校史,占据思政教育话语阵地,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家国情怀。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第二实践课堂活动,如“理想与人生”演讲比赛、观看《安源红色故事》、参观安源纪念馆和秋收起义纪念碑、举行改革开放成果图片展、珍爱生命宣誓活动、讲道德故事和红色故事大赛、开展公民法律意识调查和志愿服务等,以丰富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大学生自主组织或参加实践育人活动积极性很高。
四、完善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夯实立德树人基础,提升文化育人的引导性。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为载体,以建设优良的学校校风、工作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校报、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各种手段加强正面的舆论宣传,推介更多的身边的好人好事,引领新的价值风尚,营造高校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思政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通过微信、微博、QQ 、百度贴吧等方式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正面的舆论宣传更具长久性和稳定性,使大学生能更直观生动地了解他们关心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校内文化活动内容和细节,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一是通过自媒体开展大学精神大宣传大讨论,进一步丰富凝练包括校徽、校训、校歌在内的大学精神内涵。二是将学校完备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在网上公开,进一步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三是深入开展校园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对师生行为文化的引导。四是挖掘并传承学校办学历史,打造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和底蕴的物质文化建设。通过提升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水平,以文化育人,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创新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提高组织育人的认同性。根据“00后”大学生实际,一是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科学管用的管理体制,规范大学生运用自媒体技术的言行,特别是完善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树立法制意识、规矩意识、自律意识,培养法制思维、底线思维。二是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整合舆论宣传、网络管理等部门,加强校园网的监督管理,构建网络技术防控体系,努力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规范、安全、健康、绿色的网络。三是要建立有效信息沟通、变堵为疏的引导机制。如坚持实施校领导每天值班制度和校领导每月接待日制度,畅通学生与管理层的诉求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心理困惑、思想疙瘩、生活困难等及时给予面对面的解答,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平时,把引导疏导做在点滴间。
六、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提高全过程育人协同性。高校教师既要按习总书记要求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也要按陈宝生部长要求做到有“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知识有广度、理论有深度、学术有高度和对待学生有温度。要在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在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再根据不同专业人才特点和专业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心的育人格局。(作者单位:萍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