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市某大学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与性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2019-07-01吉顺福张丹王生伟王斌

医药前沿 2019年13期
关键词:安全套性行为宣传教育

吉顺福 张丹 王生伟 王斌

(1西南科技大学医院预防保健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2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 四川 绵阳 621000)

(3西南科技大学学工部 四川 绵阳 621000)

遏制艾滋病,学校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应推广艾滋病宣传教育和性教育。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采取一年的防艾宣传教育和性教育后,对该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进行了介入前后调查分析,为探索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与性教育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对象

以绵阳某大学在校青年学生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专科、本科、研究生青年学生,在绵阳校区学习。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主要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2017年3月介入前调查700人,回收有效问卷696份,回收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9.43%。2018年7月介入后调查513人,回收有效问卷510份,回收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9.42%。

1.2.2 资料收集 采用统一问卷对该大学青年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晓率和性行为情况开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专业。艾滋病防治知识:包含艾滋病知识9条、免费艾滋病咨询检测知识等11个条目。性行为情况:包含是否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等。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知晓人数÷总人数。将每个调查对象权重分数统计,分数≥6分定义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

1.2.3 质量控制 在正式调查前对在网上问卷星上设置问卷,采用统一调查方式。调查结束后及时对调查表内容进行及时检查和复核,尽可能控制偏倚。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介入前纳入696名大学生。其中男生356名,女生340名。年龄16~33岁,平均年龄(19.74±1.61)岁。介入后纳入51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219名(42.9%),女生291名(57.1%)。年龄17~28岁,平均年龄(19.15±1.29)岁。

2.2 艾滋病知晓情况

介入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4.9%。介入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0.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介入前及介入后,不同性别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除在条目“艾滋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传染病”、“我国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主要以男性性行为为主”之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您知道在哪里可以获得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介入后该条目知晓率高于介入前该条目知晓率(P<0.05)(见表4)。

表1 介入前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例)

表2 介入前后不同性别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例)

表3 艾滋病防治知识各条目知晓情况

表4 艾滋病咨询检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3 性行为情况

介入前有151名(21.7%)有过性行为。介入后有62名(12.2%)有过性行为,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5)。介入前每次使用安全套79人(50.6%)。介入后每次使用安全套26人(41.9%),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6)。介入前男女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介入后女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好于男大学生(P<0.05)(见表7)。

表5 介入前后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情况 (例)

表6 介入前后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 (例)

表7 介入前后不同性别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

3.讨论

3.1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性行为状况分析

结果显示,介入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4.9%,明显低于于红艳等人的研究[1]。经过1年时间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性教育后,介入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0.8%,高于介入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P<0.05)。具体每条知晓情况表明目前的宣传教育工作仍趋于乐观性和保守性,缺乏针对性。大学生艾滋病常规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大学生仍没有意识到青年学生特别是男性性行为人群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重要人群,从而缺乏艾滋病防范意识。

在艾滋病咨询检测相关知识中,条目“您知道在哪里可以获得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介入后该条目知晓率高于介入前该条目知晓率(P<0.05)。“检测机构会将你的HIV检测结果告诉学校吗?”的知晓率介入前后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表明经过1年时间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性教育后,在艾滋病咨询检测监测点知识方面有一定成效,但大学生对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保密性缺乏认知,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泄露隐私的顾虑,不敢主动到相关部门进行咨询检测。

不管是介入前还是介入后,男女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于果强等人的调查结果[2]。介入前性行为发生率(21.7%),介入后性行为发生率(12.16%),高于张付志、陈沙彬等人的调查结果[3,4],且介入前性行为发生率高于介入后性行为发生率(P<0.05)。由于性的敏感性可能存在着学生不如实回答的情况,实际上可能有更多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介入前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高于介入后(P<0.05)。表明经过1年时间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性教育后,虽然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介入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P<0.05),但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出现了降低,呈现出知行分离的现象,与石健等人调查研究结果一致[5]。介入前男女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介入后女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好于男大学生(P<0.05)。说明女大学生可能由于性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怀孕、人流、性病和妇科病,这些女生承受得比男生要多,所以她们会更重视,在接受性教育时知识接纳程度较高,并转化为行动。

3.2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与性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

3.2.1 针对男女大学生不同特征分别制定计划 充分利用大学生公寓,开展针对性较强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与性教育工作。公寓是大学生消磨课余时间最多的场所,也是大学生展现生活方式和行为最多的场所。高校应注重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需求,适时调整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可“一刀切”,要有针对性,分群体和分阶段开展[6]。如对男性大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多倾向于发生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男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的高风险性、艾滋病检测相关信息等知识。对女性大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倾向于学会做出什么时候不该发生性行为的正确决定、母婴感染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的预防措施等知识。

3.2.2 推广网络教育 传统宣传教育方式如讲座、课程、发放宣传单等并不能很好吸引当前大学生的关注,且难以达到持续性宣传的效果。加强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及干预的宣传教育和性教育,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丰富形式、避免抽象和刻板的理论说教,大力推广网络教育。通过在微博、QQ、微信和易班等新媒体上进行宣传教育,既可实现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的多形式、持续性和广泛性,也可以发挥网络教育具有教育的私密性,空间、时间的扩张性,等相比传统讲授式的效果优势。

3.2.3 开展全面性教育 高校应重视性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学校开展仍以选修课、讲座等较为单一方式为主要教学手段,性教育内容大多为禁欲知识并不完整深刻,缺乏社会和校园文化环境的配合,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禁欲型性教育专注于增加学生的禁欲知识。学生的禁欲知识增加了,却没有将禁欲认知转换为实际行动,其行为未得到明显改善。此外部分地区所提倡的唯禁欲性教育限制了避孕方面的内容,易误导青少年。全面型性教育更符合青少年的实际生活需要,在推迟初次性交时间、增加避孕措施的使用、降低危险性行为等方面相比唯禁欲型性教育更为有效。高校可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完善性教育内容,积极构建性教育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强调性教育的过程渗透,将性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性观念和意识。

3.2.4 加强艾滋病警示宣传教育 本调查研究呈现出艾滋病知行分离的现象,可能与宣传了艾滋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等偏乐观化的宣传内容有关,一定程度降低了目标人群的紧迫感和防范意识。说明今后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应当加强对大学生防范意识和正确心理、态度的培养,让其切身感受到与艾滋病相关的社会现实,意识到当前防治艾滋病的严峻形势。高校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应客观解读当前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现状,结合真实、典型案例,加强艾滋病警示宣传教育。

3.2.5 政府、教育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因联合加强校园周边宏观环境的调控和净化 本研究开展的艾滋病防治标语走进校园及其周边活动,将朗朗上口的艾滋病宣传标语贴进学校周边的宾馆、小旅馆、钟点房、成人用品店,使宣传教育辐射到校园周边,提升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但要使人们形成正确的艾滋病防治的态度和行为,除了高校和卫生部门自身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还需要政府各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各团体共同参与和社会各阶层广泛发动,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针对态度和行为的活动使全社会形成正确、一致的艾滋病防治观、行为观。

猜你喜欢

安全套性行为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影响因素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新型女用安全套的使用及综合咨询
梁方程解的爆破及渐近性行为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怎样戴安全套才能防艾滋
安全使用“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