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方法探讨
2019-07-01史兰萍
史兰萍
(西安市北方医院急诊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43)
本文于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作为样本,阐述了疾病的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方法,并观察了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2/22,年龄(72.58±10.48)岁,入院时间(2.10±0.75)h。对照组性别:男/女=23/21,年龄(72.84±10.55)岁,入院时间(2.13±0.62)h。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并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常规给予吸氧。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厄贝沙坦+硝酸酯类+利尿类药物治疗:(1)厄贝沙坦:150mg po qd。(2)硝酸酯类:给予患者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初始滴速15~20μg/min。如血压>12/8KPa,心率增加<20%,则于5min后将滴速增加至30~40μg/min,最快滴速100~150μg/min,共用药20mg,2次/d。(3)利尿类:给予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心血管各项指标,包括LEVF(左心射血分数)、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4项指标。(2)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包括抢救成功率、心功能、住院时间3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及t检验,分别以(%)及(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血管各项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LEVF(42.58±1.02)%、HR(78.49±0.63)次 /min、SBP(100.25±9.59)mmHg、DBP(72.30±2.40)mm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血管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血管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LEVF(%) 30.15±1.20 30.18±1.29 42.58±1.02 36.20±1.02 HR(次/min) 108.52±1.30 108.54±1.28 78.49±0.63 88.51±1.77 SBP(mmHg) 138.69±9.58 138.53±9.40 100.25±9.59115.41±1.60 DBP(mmHg) 89.42±7.45 89.61±7.40 72.30±2.40 80.66±1.50 P>0.05 <0.05
2.2 患者的预后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73%、心功能(1.02±0.01)级、住院时间(4.58±0.41)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重症心力衰竭为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预后差。疾病的常规急诊内科治疗方法,以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等为主,可有效减轻呼吸困难,改善心肌供血及供氧,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促进病情康复[1]。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后,本组患者LEVF(36.20±1.02)%、HR(88.51±1.77)次 /min、SBP(115.41±1.60)mmHg、DBP(80.66±1.50)mmHg。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心血管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采用该药物治疗重症心力衰竭,药物进入人体后,能够有效改善心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本文研究发现,在给予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其以上两种药物治疗后,患者 LEVF(42.58±1.02)%、HR(78.49±0.63)次 /min、SBP(100.25±9.59)mmHg、DBP(72.30±2.40)mmHg。与单独给予常规治疗相比,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明显降低,心功能明显改善。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7.73%、心功能(1.02±0.01)级、住院时间(4.58±0.41)d,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相比,患者心功能更强,康复速度更快[1]。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厄贝沙坦+硝酸酯类药物+利尿类药物联合应用到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急救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