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超声造影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2019-07-01范世辉
范世辉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四川 凉山 615000)
二维超声造影技术已被应用于全身多个系统、器官的疾病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疗效反映检测以及预后评估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肝脏实际运行中,由于接收双重血供,又受到周围器官运动的影响,导致二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方面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挑战,而且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二维超声造影技术显示其不足,即无法描绘其复杂的空间结构。三维超声造影技术由超声造影技术与超声三维显像技术相结合[1],国内3D超声成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运用于肝肿瘤研究中,研究指出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肝脏疾病中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现阶段,3D超声成像已广泛应用于心脏、肾脏、甲状腺等组织中,包括疗效检测及预后评估、抗血管靶向向治疗药物研发、肝纤维化诊断与分级、肿瘤诊断与分级、功能评估等。为此本文拟收集我院肝脏疾病患者,分析三维超声造影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有明确病理标本的患者,其中门诊患者36例,住院患者110例,发现146个病灶,患者男性70例,女性76例,年龄39岁~79岁,平均年龄54.31±12.39岁。通过手术或病理穿刺结果发现恶性病灶104个,良性病灶42个,恶性病灶中均为原发性肝癌,直径0.56cm~11.23cm,平均3.92cm±2.83cm。良性病灶42个,通过病理或穿刺发现病灶类型为肝血管瘤25个,肝脓肿8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7个病灶,肝紫癜样病变1个病灶,肝结核灶1个病灶,病灶直径0.67cm~11.29cm,平均4.34cm±2.56cm。
1.2 仪器与造影剂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造影剂选用SonoVue,规格为59mg/瓶的干粉剂。
1.3 检查方法
1.3.1 常规超声 扫查肝脏,观察病灶大小、形态、方向、数目、位置及血流等。
1.3.2 二维超声 常规超声检查后选定扫查病灶的最佳位置和最大切面,切换至造影模式行病灶的二维超声造影(2D-CEUS)检查。
1.3.3 三维超声造影(3D-CEUS)检查 完成2D-CEUS检查后,切换至3D-CEUS检查模式,调节感兴趣区大小、位置及扫描角度,再次注射SonoVue 1.0ml并计时,采集前嘱患者屏住呼吸,根据前次2D-CEUS病灶开始增强时间前2s启动3D-CEUS数据采集键采集图像,连续采集6min,存储所有三维造影图像。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3D图像重建,利于3D-CEUS断层成像技术观察动脉期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瘤内血流灌注特征。
1.3.4 图像分析 由三名我科高年资超声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各个检查模式中肝脏良恶性。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增强结果;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数目和灌注情况;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立体感评分;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不同性质肝脏病灶在3D-CEUS和2D-CEUS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增强结果对比
良性组和恶性组在3D-CEUS增强的动脉期增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在3D-CEUS增强的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增强结果对比
2.2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数目和灌注情况对比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数目和灌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数目和灌注情况对比
2.3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立体感评分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动脉期的立体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门脉期和延迟期的立体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立体感评分 (±s)
表3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立体感评分 (±s)
注[2]:病灶三维图像立体感:1分―差,2分―一般,3分―好。
组别 动脉期 门脉期 延迟期恶性组 2.82±0.33 1.18±0.55 2.48±0.61良性组 2.84±0.35 2.17±0.76 1.86±0.72 t 0.342 5.493 9.043 P>0.05 <0.05 <0.05
2.4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动脉期和延迟期的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门脉期的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 (±s)
表4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 (±s)
注[3]:1分―血管显示不清,血管空间关系差;2分―血管大体可见,血管空间关系一般;3分―血管连贯清楚,血管空间关系好。
组别 动脉期 门脉期 延迟期恶性组 2.71±0.61 1.12±0.33 1.03±0.15良性组 2.74±0.55 1.72±0.73 1.06±0.23 t 0.376 6.493 7.593 P>0.05 <0.05 <0.05
2.5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在3D-CEUS和2D-CEUS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
3D-CEUS对肝脏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2D-CE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性质肝脏病灶在3D-CEUS和2D-CEUS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
3.讨论
肝脏作为一个双重供血器官,同时又受到相关器官运动的影响,以此,在肝脏的检查中使用超声技术时,对时间和空间的分辨率的扫描序列与文件精确图像配准技术要求较高,除此之外,还需要合适的软件模型来计算。这就造成肝脏良恶性病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诊断肝脏疾病的良、恶性对于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起着关键作用,早期检出和准确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超声只能获得形态学信息,定性诊断能力较差[4],一般对于诊断肝脏疾病良恶性大约灵敏度在70~78%,特异性19~23%,超声造影被喻为超声医学领域第三次革命,相比传统的超声,超声造影可以动态有效反映了病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病灶立体形态结构、空间关系[5]。
本研究发现良性组和恶性组在3D-CEUS增强的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能够反映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血流灌注过程,同时它将血流灌注过程立体显示,信息更全面。本文还发现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数目和灌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D-CEUS图像中滋养血管显示更清晰逼真、血管走行连贯、血管空间关系显示较清晰[6]。此外本文还发现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门脉期和延迟期的立体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门脉期的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3D-CEUS能够反映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立体感和血管空间关系,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8]。本文还发现3D-CEUS对肝脏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2D-CEUS,表明3D-CEUS对肝脏病灶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优于2D-CEUS。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优于二维超声造影,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