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气管切开对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9-07-01周超
周超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36)
颅脑外伤是指发生于头颅部位的损伤,多是撞击以及跌坠导致,而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疾病属于急危重症,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高的病亡率以及致残率[1]。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确保呼吸道通畅,从而避免发生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进而帮助改善预后。对于颅脑外伤所致脑损伤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需要行气管切开治疗,帮助改善发生窒息的几率,进而确保生命安全[2]。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2月,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4.68±10.0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3h,平均时间(3.64±1.02)h;B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54.69±10.0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4h,平均时间(3.65±1.03)h。组间一般资料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1)均由本人或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2)年龄≥18岁者;(3)无精神疾病者。
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导致脑出血者;(2)中途退出者;(3)伴有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
1.2 方法
所选择对象均接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以此作为基础:
(1)A组接受气管插管治疗,具体内容包括:于口腔放置气管导管,将会厌部挑起,充分暴露声门,然后将导管慢慢的放置到患者器官中,如果能够观察到导管外口位置存在气流呼出,则说明插管成功。
(2)B组接受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具体内容包括:发病24h内便接受治疗,保持仰卧位,于肩部下方放置软枕,便于能够充分暴露颈部位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麻醉,沿着颈前正中位置上方,且由甲状软骨下缘位置——胸骨上窝行切口,将其逐层切开,并顺着颈中线行胸骨甲状肌等分离,便于能够充分暴露气管,借助刀片从下到上将2~4气管环挑开,然后将一次性气管切开,并放入到气管内,并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进行对比评价。
临床疗效:治疗后,昏迷等多项临床症状均消失,神志恢复清醒,语言等功能恢复正常,能够下床进行活动,为显效;治疗后,昏迷等多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语言等功能也有所改善,为有效;昏迷等多项临床症状、语言功能等均未得到改善,病情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
神经功能缺损: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较A组70.00%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组间对比NIHSS评分情况,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B组NIHSS评分较A组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B 组 40 74.35±6.12 28.79±5.64 A 组 40 74.36±6.14 55.42±6.43 t-0.007 19.692 P-0.994 0.001
3.讨论
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生几率,多是由于头部受到暴力导致,此类病患在临床中多伴有呕吐、头晕、意识模糊等现象。如果不能够及时接受治疗,很容易导致出现高碳酸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
对于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需要确保呼吸道通畅,最大程度避免出现呼吸道梗阻,近年来,临床中多对其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且获得了理想的疗效[3]。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NIH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说明对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中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效果理想。早期气管切开治疗方式,将气管切开之后,能够直接经过呼吸道用药,因此能够尽快缩短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可提高肺通气量,有效减少分泌物,因此可降低出现呼吸道死腔的几率;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因此能够有效改善呼吸不畅现象;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避免呕吐物进入到呼吸道,降低出现呼吸不畅等几率,从而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4]。
综上所述,对于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对其行早期气管切开方式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程度,从而提升疗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