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透支消费调查分析研究

2019-06-30封晓雪邢紫娟王娜龙秀梁小青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0期
关键词:消费观借贷消费

封晓雪 邢紫娟 王娜 龙秀 梁小青

【摘 要】大学生消费观念不太成熟。盲目的、冲动型透支消费不仅给学习生活造成困扰,也对家庭,甚至社会造成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透支消费、引导大学生理智消费刻不容缓。通过对所在地方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透支消费调研,分析了理性消费预期与冲动消费行为之间的矛盾,分析了透支消费用途与偿还方式及还款压力,认为大学生消费观高度可塑。只要社会重视、学校引导,大学生完全能够做到透支消费的“一直爽”。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透支消费;消费观;高度可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0-0248-02

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引领着和预示着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1]。由于经济不独立、开支可自主、主观约束弱、客观诱惑大等原因,透支消费已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模式。能否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当代大学生透支消费的现状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成为需要刻不容缓解决的问题[2]。

调查针对荆楚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通过线上发放问卷和线下访问个别典型案例的形式来收集资料。线上问卷始自2019年4月3日开始,4月15号结束,共发放问卷206份,全部有效回收。其中,大一学生为52份、大二学生为121份、大三学生为20份、大四学生为13份。男生为89人,占43.2%;女生为117人,占56.8%。

1 大学生知、行反差巨大

数据显示,79.61%的大学生倾向于有计划的消费,此数据足以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相当理性(见表1)。

但是,使用花呗、白条的大学生占被调查人群的56.8%。显然,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思想存在相当大矛盾。原因有以下3点。

(1)易冲动消费。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很容易被周围的人或事物所影响进行冲动消费。大学生课外时间充足,精神需求随之提高,社交娱乐增多、消费范围扩大,因为“面子”,一般都不会选择过于低价的消费方式,社交恋爱都是一笔不小的消费数目,这是透支的重要原因。计算机学院小李(化名)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和绝大多数学生一样,收入来源于父母。进入大二后,因各项开支增多开始捉襟见肘。谈恋爱以后,经常请女朋友吃饭、买礼物,生活费支撑不了半个月,于是借助网贷平台进行透支消费。

(2)透支方便易操作。快捷支付的普及和雨后春笋的借贷平台为大学生透支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便利,客观上顺应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导致大学生由思想上的“理性”不自觉的转变为行动中的“不理性”,并使学生透支消费不知不觉成习惯。同时,生活环境和社会潮流影响也激发了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诱导跟风消费。调查显示,45.15%的大学生表示会受周围花呗、白条使用者影响。

(3)社会大环境影响。医学院大二学生小马(化名)在校外朋友的带领下赌博得利染上赌瘾,投入大量金钱,但碍于面子,不敢与父母讲,找朋友同学借后又无力偿还,不得已去各种网贷平台进行套现还款,拆东墙补西墙,陷入恶性循环中,最终导致自己负债累累,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现已休学在外打工,偿还债务。

2 生活费的寅吃卯粮

调查显示,在学生使用花呗、白条等透支消费用途中,购物(其中包括衣、食、住、行)占74.76%,其次是社交娱乐、谈恋爱等其他需求(见表2)。数据既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又反映了大学生普遍的“钱不够用”现象。

大学生消费群体“无经济来源、易冲动消费”的消费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透支消费后的偿还方式,84.95%的大学生使用下月生活费偿还借款(见表3)。

大学生一旦陷入“借钱还钱”的恶性循环中,必然产生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长此以往,还可能扭曲消费观念,对自身和家庭产生很大影响。经管学院大二学生胡某(化名)感觉每个月生活费都不够花,家里的条件也不允许他多要,每到月底只能靠花呗透支消费,然后用下月生活费偿还。反复借钱还钱让胡某欠债越来越多,倍感压力下不得已求助父母,给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3 半数感觉还款有压力,近二成感觉还不完

透支可以增加每个月的生活费,若在规定时间内还款,还不用支付利息,这样的约定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如果透支成为习惯,久而久之產生依赖,一旦把握失度,必然背负还款压力,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在56.8%的使用花呗、白条的大学生中,有一半感觉还款有压力,近二成感觉还不完(见表4)。

大学生消费行为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消费观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数理学院大二学生小杨家庭贫困,为人谨慎内敛,比较精打细算,节俭的消费观使他较少使用借贷产品,他表示过多的消费会让人产生压力。此外,大学生对鱼龙混杂的借贷平台并不是很了解,极易上当受骗,一旦欠下巨款难还,后果难测,甚至在强压下走上绝路、酿成社会悲剧的案例也不鲜见。2016年3月河南大学生郑得幸因欠60多万元债务自杀的事件曾引发热议。

校园高消费不容忽视。虽然社会整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这不是大学生高消费的理由。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正确的消费观,是社会,特别是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当然,对于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大学生,一时钱不凑手,通过透支解燃眉之急,则是另外一类问题。艺术学院大二学生小陈家庭条件优越,平时使用花呗也频繁,他表示还款比较轻松,无压力。

4 建议

学生要学会量力而行。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竞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还款能力,避免陷入“借钱还钱”的恶性循环,努力养成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3]。要学会理性对待信贷产品。互联网信贷产品的出现,使很多大学生呈现两极分化情绪,一方面沉迷于网购的欢乐,另一方面背负还款压力。因此,一定要摆脱透支心理依赖,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

学校应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针对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教育误区,开设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帮助学生了解信贷行业发展状况和信贷产品风险隐患,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危害。

家庭应适当放手、适当警示、刚柔并济。从小引导子女树立良好理财观念和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并引导子女根据家庭情况量入为出,制定理财计划,尽量减少非理性消费。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其心理变化与合理需求,给没有经济独立的孩子一定而又可控的空间,避免因为过度宠溺和“放养”而使孩子误入歧途[3]。

借贷平台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引导自身产品健康发展,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对照法律规范和监管要求合规运营,加强对大学生借贷产品知识的教育宣传力度,清楚展示相关产品潜在风险,不蓄意诱导大学生消费[4]。除了对用户进行大学生身份认证外,还应针对大学生设置更加多样化的偿还形式,努力降低大学生逾期还款概率。

政府在加强消费金融行业监管的同时,要继续完善相关立法。建议针对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经济来源不稳定、偿还能力不足等群体特点,合理设立借钱消费限额及适度利息标准,减少大学生非理性的盲目透支消费行为。

5 结语

大学生消费观高度可塑。只是由于便捷的支付手段与一系列借贷平台客观上的诱惑,才使大学生理性消费计划发生动摇。只要社会重视、平台进一步改进产品品质,学校逐步加强引导,大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在透支消费中掌握分寸、理性消费,摒弃“一时爽”,追求并真正做到“一直爽”。

注:本文是荆楚理工学院2018—2019学年第2学期市场营销专业2017级1班《市场调查方法》《市场调查方法实训》的课程作业。学生自由分组、自主择题、自主设计问卷并调研、撰写,任课教师梁小青全程指导。本组成员:龙秀(组长),女,1999年,湖北随州人;封晓雪,女,1999年,湖北黄冈人;邢紫娟,女,2000年,湖北黄冈人;王娜,女,1999年,湖北黄石人;龙秀(执笔)。

参 考 文 献

[1]任艳.对青年透支消费行为的理性审视与引导[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3):21-23.

[2]江贵勤,白江波.贵州高校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的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2):32-34.

[3]鐘敏容,苏可云,张鹏,等.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现状及问题分析[J].金融经济,2018(20):84-87.

[4]郑彩萍,陈钦.福建省大学生信用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金融经济,2014(22):99-101.

猜你喜欢

消费观借贷消费
正确认识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90后”消费观
消费观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元代就有“按揭”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