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为什么会做傻事
2019-06-30贝小戎
贝小戎
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很贪玩,学习成绩退步。他的老师觉得很可惜,不解地问他和他爸爸:“这么聪明一孩子,为什么要干傻事呢?”这个说法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就坚定地认为,“知识即美德”:一个人如果真的聪明、真的有知识,他应该知道哪些行为对自己有利,哪些行为对自己有害,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趋利避害。但现实是,聪明的人却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
英国科学记者大卫·罗布森写了本书,叫《智力陷阱: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傻事》,在他看来,做傻事的聪明人包括乔布斯、爱因斯坦、柯南·道尔和一些诺贝尔奖得主。乔布斯患病后拒绝接受手术,而是相信一些健康骗局和流行食谱。爱因斯坦晚年把时间都花在了他的同事驳斥过的大一统理论上。柯南·道尔相信仙女和通灵术,1917年,两个少女用仙子跳舞的假照片骗了他。
聪明人做傻事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有一个成语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解释是“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伤害了”,出自苏东坡的诗《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有心理学家把愚蠢的行为分为三种,其中最傻的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比如喝醉了还以为自己能够开车,或者一个小偷想偷手机,结果偷了一个GPS设备。第二种是因为上瘾或者沉迷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因为沉迷于玩游戏而取消跟朋友的约会。第三种是因为大意、马虎,比如给车胎充气充得太多,上路后反而爆胎了。
聪明人做傻事的原因之一是懒,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努力,用功被视为愚笨的标志。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叫低估了坚毅的作用。聪明人老早就能感觉到困难,而越往后坚毅和修炼越重要。聪明人做事情时,一有点成绩就会受到夸奖,结果他们很享受这种感觉,就会避免去做自己不会马上做得好的事情。
罗布森说,聪明人更有可能相信假新闻和阴谋论,因为他们思维能力更强大,反而会让他们把自己不正确的信念说得更合理,为自己的直觉辩护时花样更多。一个人越聪明、越有知识,他们为自己辩护时的论证越让人信服。当一种说法让人觉得流利(容易接受)、熟悉时,我们往往不去注意它的细节,而是只注意它的主旨。智力和教育能让一个人躲过错误的说法吗?这要看一个人的思考风格。有些人很吝惜自己的认知能力,他们也许在考试时愿意动脑子,但平时就靠直觉和本能处理问题。
《愚蠢悖论》一书作者马茨·艾尔维森说,智商高不等于聪明。智商测试只能反映分析性智力,这是找出固定模式、解决分析性问题的能力。大部分智商测试都无法反映人类智力的另外两个方面: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创造力是应对新情况的能力,动手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很费劲,提出难题也不受欢迎,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干脆随大溜。
智力就像汽车的发动机,马力越大,你的速度越快。但方向和路线正确,你才能更快地到达终点。不然你可能在绕圈子甚至掉下悬崖。类似地,聪明的大脑也许能帮助你更快地处理信息,找到解决方法,但是如果推理方向受到你的偏见的影响,思考速度只会让你错得更厉害。加拿大学者格罗斯曼提出,我们在思考别人的困境时更明智,所以在思考个人或政治问题时,可以想象你是在讨论别人的事情,这种“自我远离”策略可以减少偏见,让人的头脑变得更开放。
专业知识会让一个人变得更顽固,以为自己有权利變得头脑封闭,排斥跟自己相悖的观点。比如它会造成“诺贝尔病”,诺贝尔奖得主在后期往往会提出一些奇怪的理论,诺贝尔奖得主的身份导致他们否认那些跟他们的意见相反的最基本的证据。
有时候,聪明人做傻事可能是因为他们周围的文化,比如在职场上。当一个小组里有一两个过于热心的人主导着对话,这个小组的表现还不如所有人获得平等机会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