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市大宗农作物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9-06-30尹为玲宋宏亚孙全东
尹为玲 宋宏亚 孙全东
总体概况
生产现状
水稻:在种植面积与产量方面,信阳位于全国六个稻作区的华中单双季稻稻区,水稻是大宗优势作物和主导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80万亩以上,其中2017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715万亩,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72.7%(据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17年12年12 报道,2017年河南省水稻播种面积984万亩,总产量为103.51亿斤,全国稻谷总产量为5017亿斤),2018年水稻播种面积达到720万亩。信阳市水稻总产量稳定在75亿斤以上,其中2017年水稻产量达到77.8亿斤占全省水稻产量的75.2%,近三年水稻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70%。在稻田综合利用方面,2017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7万亩,截至2018年7月已发展到近30万亩,主要以稻虾共作模式为主。2017年全市再生稻推广面积达到3万亩,两季平均亩产达800公斤以上,2018年全市已发展再生稻8万余亩。在播种品种方面,主要以两优688、晶两优534、C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冈优188等系列品種为主。
小麦:信阳市2017年和2018年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459.9万亩、472.1万亩。小麦总产常年稳定在14亿斤以上,其中2017年和2018年小麦总产分别达到29.5亿斤、30.4亿斤。其中,淮滨、固始等县以发展种植弱筋小麦为重点,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主要播种品种有扬麦15、西农979、郑麦9023、衡观35、扬麦13、豫麦18-99等。
油菜:油菜常年种植面积约200万亩左右,年产量4-5亿斤以上,油菜生产基本实现“双低化”。据了解,由于2017年9-10月份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油菜的适播期推迟,2018年全市种植油菜面积仅有147.77万亩。种植主要品种是华杂系列、杂双系列、中双11、穗源988等。
产业状况
水稻:全市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共有57家,其中国家级2家(河南黄国粮业股份有限公司、豫申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省级12家、市级38家、县级5家。绝大部分企业加工产品为大米,以销往湖南、广东等南方城市市场为主。少数企业加工粉丝、米线、稻米油等产品。
小麦:全市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共有39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28家、县级4家。例如,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能力11.3万吨;光山县金丰园面粉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能力6.5万吨;河南富贵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4.8万吨;淮滨县金豫南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能力4万吨。大部分加工企业主要加工产品为面粉,少数企业加工挂面、糕点、饼干等。
油菜:与水稻和小麦加工能力相比,全市油菜加工企业较少,据了解主要有5家龙头企业,其中2家国家级(信阳万富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固始县豫申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省级2家(息县丰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光山县四方植物油有限公司)、县级1家。大部分企业主要加工产品为菜籽油,市场以本市及周边地区为主;小部分企业则直接以油菜籽形式出售。菜籽油品牌以“奥龙”和“四方乐”为主。
成本与收益
水稻:正常年份情况下,单季水稻亩均产量1200斤,可加工大米800斤,按平均每斤2.0元出售价计算,亩均产值1600元,扣除亩均成本1000元,亩均净利润600元。2018年全市水稻种植718.6万亩,净利润可达43.12亿元。
在稻田综合种养方面:以稻虾共作田块为例,水稻亩均产量800—1000斤,可加工虾稻米600斤左右,按平均每斤5元销售价计算(虾稻米市场价3.5—6.5元/斤),亩均产值3000元;每亩产小龙虾200斤左右,按平均每斤16元销售价计算,亩均产值3200元;虾稻米和小龙虾两项亩均合计产值6200元。
若种粮大户发展稻虾共作,扣除种植水稻亩均成本1000元(含地租和人工管理费等)和养殖小龙虾亩均成本800—1300元(虾苗、挖沟、围网及人工管理等费用),亩均净利润4400—4900元。
若个体农户发展稻虾共作,扣除水稻亩均成本600元(无地租和其他人工费)和养殖小龙虾亩均成本700元左右(虾苗和围网费用),亩均净利润4900元左右。
由此计算,只种水稻亩均净利润600元,实施稻虾共作比只种水稻亩均净增收3800—4300元。2018年全市发展稻虾共作近27.4万亩万亩可为农户增收10.4-11.8亿元。
在再生稻方面:本季稻亩均产量1200斤,可加工大米800斤,按平均每斤2.0元计算,亩均产值1600元;再生稻亩均产量600斤左右,可加工大米300斤,按平均每斤5元计算,亩均产值1500元;本季稻和再生稻两项亩均收入合计3100元,扣除本季稻亩均生产成本1000元和再生稻亩均生产成本100元,亩均净利润2000元。
若只种一季稻亩均产量1200斤,可加工大米800斤,按平均每斤2.0元计算,亩均产值1600元,扣除亩均成本100元,亩均净利润600元。由此可见,种植再生稻比只种一季稻亩均净增收1400元。2018年全市发展再生稻8.4万亩,种植再生稻比只种一季水稻可净增收1.18亿元。
小麦:小麦主产区主要在淮滨县、息县、固始、平桥等县区,其他县区也有零星种植。其中,2018年淮滨县、息县、平桥区位列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县,三个示范县区种植“专种、专管、专收、专运、专储、专用”的优质弱筋小麦约100万亩。据测产,2018年弱筋小麦平均单产约340公斤/亩,毛麦收购价格为1元/斤左右,精选后价格为1.14—1.15元/斤,比普通小麦收购价每斤高出0.2元左右。同时,优质弱筋小麦受到五粮液和贵州茅台集团的青睐,从2016年开始五粮液集团与信阳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淮滨县签订了优质弱筋小麦购销协议,根据品质要求计划每年从淮滨县收购一定数量的优质弱筋小麦,2018年签订合同约定收购2—5万吨,收购价为1.6元/斤,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2018年贵州茅台集团与固始县粮油集团签订了4.2万吨优质弱筋小麦购销协议,按照国家托市收购价上浮10%—15%进行收购。
油菜:信阳油菜常年种植面积约200万亩(含固始),市场售价2.5—2.8元/斤,亩产250斤左右,亩均收益625—700元,总收益12.5—14亿元。若个体农户种植油菜,扣除亩均成本400元左右,亩均净利润200—300元;若种粮大户种植油菜,在机械作业的情况下,亩均成本250元左右,净收益400-450元。近几年随着平桥、商城、新县等县区“农业+乡村旅游观光业”的发展和抗逆性强品种的推广,与以往相比,油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信阳市农业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土地规模化程度和综合利用率低。据统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4876家,家庭农场7256家。截至2017年6月份全市常用耕地流转面积370万亩(国土二调全市耕地面积1250万亩),占总面积的30%左右,其中经营50—100亩以上有1.4万户,经营100—500亩的有4600户,经营500—1000亩的有1030户,经营1000畝以上的有480户,经营3000亩以上的有45户。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国发〔2016〕58号)文件精神,到2020年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占比将要达到40%。另外,据报道全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近2000万亩,占稻田总面积的5%,近两年信阳以稻虾共作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非常迅速,2018年已发展到30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4.2%。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市农业产业规模小,带动辐射能力弱,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和综合利用率不高。
二是生产链条短。从调查来看,大宗农产品生产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生产和经营阶段,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加工链条非常短,绝大多数停留在原产品或原料销售上,即使有加工环节,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精深加工甚少,附加值低;生产加工能力明显不足,主要是家庭作坊式分散加工和经营,流通上也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难以形成规模,生产链条延伸难,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链条。
三是品种品牌繁多。全市水稻播种品种达30余种,小麦和油菜播种品种均多达10—20余种,呈现品种多而杂的局面。米面油加工企业存在厂家多规模小、产品档次不高、品牌多名牌甚少等特点,再加上品牌意识不强,在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很少。例如,全市有稻谷加工龙头企业57家,但有30多个品牌,年加工能力在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黄国粮业(每年加工14.81万吨)和金银玉粮贸有限公司(每年加工11.3万吨)两家。小麦主要加工成面粉和面条,市场通常在农村经销店和农贸市场,消费群体以农村人口为主,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或名牌产品进入大型超市;油料加工企业甚少,通常以传统家庭式小型油作坊加工为主,由于其加工设备落后,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产量质量提高有限,产品品牌少甚至没有,难以打开市场销路。
四是种粮收益甚微。近几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已到了“天花板”,近三年收购价格一直都在调低;而成本“地板”却不断在抬高,主要受土地租金、机械等投入品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种植大宗粮食作物尤其是水稻、小麦增收的压力有增无减。从2016年开始,国家开始调低粮食最低收购价,到2018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每斤分别调低0.15元、0.12元和0.2元,小麦也调低3分。在调研中通过走访种粮大户,据了解每亩生产成本在900-1000元左右,若在风调雨顺年份和市场比较景气的情况下,每亩收益略有盈余。否则,若遇到干旱、水涝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年份,种粮肯定亏本。所以,通过单一种粮增收潜力十分有限。
建议与对策
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在政策方面,对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企业在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优惠价格等扶持力度;在生产经营许可、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办理手续方面减少程序、减免费用或开通绿色渠道,减少成本,提高其积极性。在资金方面,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同时,将涉农项目和资金向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加工能力强的粮油企业倾斜,支持其购买先进生产加工设备,鼓励进行机械化生产作业,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要防止跟风发展的现象,要充分做好市场需求调查和发展形势分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受损情况发生。
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加大品牌的培育、建设与保护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和挖掘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发挥地理区位优势,争取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例如,重点创建和开发好“虾稻米”“生态虾(鳅)”等品牌,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品”。增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意识,依托一批有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的龙头企业带动,引导其参与创建和管理。加快构建“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全程追溯系统,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质量。加快完善品牌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加大“三品一标”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保护好已注册品牌,叫响已成熟品牌,挖掘好未开发品牌,逐步建立健全市场运作和品牌保护的机制。
产业链上降成本。实现产前产中与产后的产业链整合。一是产前围绕生产成本做文章,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减少农药、化肥及人工等要素投入。二是产中进行专业社会化服务,把生产某些环节外包。例如,代耕代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实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三是产后建立分级收储体系,让优质优价好叫买,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订单农业促双赢。积极开展优质粮油产品产销对接工作,主要是加强新型经营主体与粮油加工企业的对接,重点依托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联结市场、联结龙头企业,根据企业加工和市场需求,组织农户开展订单生产,农户只管简单地种或养,企业负责收购、加工、销售环节,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和加工企业的三方共赢局面,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解决“小农户”与“大农户”“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