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向太空港》导读

2019-06-30吴蔚然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19期
关键词:长征火箭童话

吴蔚然

[作者名片]

李鸣生,出生于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大多数以科技题材为主,《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主要作品有:《飞向太空港》《国家大事》《走出地球村》《千古一梦》等。

[创作背景]

这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虽然写的是科学内容,但是文学性也很强,主要讲述了1990年,中国长征3号火箭搭载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顺利升空的故事。看似在写中国和美国合作,但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实。文中歌颂了中国航天人心怀祖国、不畏困难、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

[选段一]

儿时的天空在我的眼里像本童话,一有空闲我就会抓紧阅读。虽说这本“童话”于我只是一种兴趣、一种依恋,但感觉还是有的。比如,儿时的天空我读到的是清新,中午的天空我读到的是温暖,晚上的天空我读到的则是梦幻。至于天空那些变幻莫测的传奇、稀奇古怪的故事,我就怎么也读不出来了。

许是上帝的意思,我刚刚告别少年,便穿上军装,神使鬼差地闯进了而今闻名天下的中国卫星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天空,离我似乎一下近了。

但,那时的西昌发射场还是一片原始的荒凉。我年轻的生命在那原始的荒凉中熬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在那十五个孤独苦闷、苦不堪言的春夏秋冬里,有足够的理由让我坚持活下去的,便是天空。

……后来,随着日子的流逝,火箭的升腾,天空在我眼里不再是一本童话,而像一册厚重的历史,一本自然的原著,一部神秘的天书。渐渐地,我开始读出点内容来了。

……的确,天空再伟大不过了。

天空苍苍茫茫,万古不语,她留给人类的遗产,全是一个个闪着金子般光芒的谜团。从古至今,人类一直为她所吸引、所困惑,也为她所倾倒、所迷醉。她那无边无际的天幕上挂满的,尽是祖爷爷们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天问”!

难怪有人说,当人类的眼睛与天上的眼睛(星星)相互注视时,人类智慧的火花便诞生了。

是的,大自然想了解自己,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人。打开人类发黄的历史,不难发现,各民族的古代神话、古代农业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各类艺术文化,无不源于对天空的注视。一册《周易》千古流传,辉煌不衰,是作者观天取相的结果;一部《天问》惊心动魄,流芳百世,是屈翁倾心天国的收获。正是大自然的神明之光,孕育了人类辉煌的古代文明;亦正是天空热情的太阳,温暖了人类沉郁的思想。难怪两百年前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而一百五十年前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也同样深有感触,他说:“人只有靠眼睛才升到天上。因此,理论是从注视天空开始的。最早的哲学家都是天文学家。天空让人想起自己的使命。”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人类的诺亚方舟渐渐背离了自然沉静大同的港湾,驶向了物欲横流的肮脏世界。

千百年来,纷争四起,炮火连天。人类俯首于尘世的喧嚣,纠缠于地产的占有,迷醉于计谋的玩耍,沉湎于权力的争斗,忙累于财钱的侵吞,贪婪于肉色的享受……渐渐地,自然的箫声隐去了,纯真的梦幻消失了,精神的境界萎缩了,神圣的信仰废弃了,甚至连头顶那片灿烂迷人的天空也视而不见了。人类被滚滚而来的物质文明压得喘不过气来,既直不起腰,也抬不起头,眼睛开始从天空跌落到了地上。

于是,人类开始变得心胸狭窄,鼠目寸光。而且,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自大狂妄,甚至目空一切,肆无忌惮,连自己居住的小窝——地球,也被折腾得破烂不堪,遍体鳞伤!

所幸的是,在我们这个地球村里,一直有人注视着天空。

赏读感悟

本段内容主要写作者对天空的看法,由天空的看法又谈及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小时候,天空在我的眼里像本童话;再长大些,天空就不再是童话,而是一册厚重的历史,一本自然的原著,一部神秘的天书。由比喻来引出自己对探索天空的浓厚兴趣。这对青少年朋友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选段二]

1990年1月24日上午,我又在西昌发射场同谢总相见。那天,在宾馆的一间小屋里,我们一边吃着橘子一边聊。当谈到“长征3号”火箭时,谢总显得特别高兴。每句话里,仿佛都充满了豪情。

中国现在可以说是初露天疆,在世界舞台有一席之地了。“长征3号”火箭完全是中国靠自力更生搞成的,它身上除了有几个小元器件是进口的外,全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在发射第三发之前,连一根洋毛都没有。

“长征3号”火箭是全国通力协作的结果。它得到了全国750个单位的支持,光科研协作单位就有1545个。世界上能单独搞火箭的,除了美国和苏联,就只有中国。法国的“阿里亚娜”火箭是由11个国家联合起来才搞成的。所以作为“长征3号”火箭的总师,我要向全国所有协作单位说一声:谢谢!

“长征3号”火箭是按勤俭节约的原则搞的,从研制到发射,费用都是较低的。有一次聂荣臻元帅打电话问我钱花完没有?我说还没有呢!聂帅说:“没有花完就好。不过,你也真是个江西老抠!”但法国“阿里亚娜”火箭与“长征3号”火箭相同,却花了10亿美元。二者之比是1元人民币等于2至2.5美元。即是说,中国花1元人民币办的事,他们就得花2.5美元才能办成。所以,中国发射外国卫星的价格低,就是因为我们的成本低,科技人员没有奖金。

中国火箭发射的成功率高。“长征3号”系列火箭只有半次失败,比法国“阿里亚娜”成功率高。

“长征3号”火箭代表了中国的运载能力。氢氧发动机在200公里高空失重场的情况下二次点火启动,全世界只有美国和中国。法国的“阿里亚娜”火箭在高空不能进行第一次点火,便只有渡过大西洋,到南美洲的库鲁靶场发射。中国的火箭从来没有掉下来过,可靠性第一。还有就是中国从失败(失败不等于火箭掉下来)到再次恢复发射,时间之快,是世界第一。……所以说,“长征3号”火箭,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特别是一些美籍华侨、英国华侨听说要发射美国卫星后,非常的激动和自豪。

……“亚洲1號”卫星发射的前五天,我又在西昌卫星中心见到了谢总。那是一个太阳温和的中午,谢总又在宾馆门前散步。

他—边用牙签剔着牙缝,一边不时望望天空,好像空中挂有一幅漂亮的国画。

赏读感悟

中国将要为美国发射卫星“亚洲1号”了!这是多么让人自豪的事情啊!一个发达国家居然让一个发展中国家来发射卫星。作者将这个激动人心的事件给记录了下来,民族的自豪感洋溢在文中。科技兴邦,让我们一起感谢为祖国默默奉献自己青春年华的科学家们。

猜你喜欢

长征火箭童话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午夜童话镇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