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如何防控非洲猪瘟
2019-06-29王明宇张钰纯郝若晨马翊恒李秀领张红垒李新建
姜 露,王明宇,张钰纯,郝若晨,张 澜,马翊恒,张 嘉,李秀领,张红垒,李新建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ASF是由ASFV引起的一种临床上以高热、皮肤充血、淋巴结,脾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出血、病程短和病死率高达100%等为主要特征的非人兽共患的烈性传染性疾病[1]。ASFV可感染家猪、野猪和软蜱,是唯一一种以节肢动物为生物媒介的DNA病毒,由于该病毒对养猪行业危害甚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ASF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 - 2020年年)》中明确规定须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3]。
ASF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初东非的肯尼亚,之后逐渐向西非,西欧等欧洲地区蔓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ASF已在欧洲地区相继大范围暴发。自1921年以来,全球约有53个国家发生过ASF疫情或检测到病毒[4]。俄罗斯于2007年12月发生ASF疫情,截至2013年9月,据俄罗斯农业部统计,已扑杀40多万头感染病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卢布(约5 400万美元),间接经济损失已达200亿~300亿卢布(约5亿~8亿美元)[5]。2018年8月1日在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发生疑似ASF疫情后,截至当年11月4日,我国共发生疫情57起,涉及12个省份2个直辖市。全国除港澳台、新疆、青海、海南外的28个省(市、区)生猪跨省调运全部暂停,全国生猪跨省流通基本陷入瘫痪状态。其中疫情最严重地区为辽宁省,共发现ASF病例18例,涉及7个地市9个县(区),存栏生猪42 359头,占全国发病猪的69.3%,其中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某猪场19 939头,占全国发病猪32.6%。但是由于ASF没有有效的疫苗,猪场的防控途径只有依靠生物安全管理。因此文章从AFS的流行病学、饲养管理、消毒用药、饲料生产及提升猪只自身抵抗力等多个方面对规模化猪场如何防治ASF进行了论述。
1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ASFV的主要传染源有很多,感染ASF的野猪、家猪及其精液;含ASFV的猪肉及其制品,如火腿、熏肉;含ASFV的运猪车和拉粪车;钝缘软蜱;含ASFV的猪源性饲料成分(血浆/血清蛋白、肉骨粉)的饲料,来自疫区的饲料;含有病死猪组织或ASFV污染的泔水;猪以外的其他含ASFV的动物,如老鼠、苍蝇等;含ASFV的水源,尤其来自露天池塘、河流、水库的水;含ASFV的人,尤其是来自疫区的人员等都可以作为ASF的传染源。而ASFV作为一种DNA病毒,其主要流行于家猪的家养感染圈及野猪和蜱类的野生感染圈。野猪、病死猪以及亚临床感染的带毒猪群和钝缘软蜱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6]。其中野猪、病死猪和带毒猪群所造成的传播风险均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制度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对于钝缘软蜱所带来的传播风险则需要通过做好已发生ASF疫情的区域及周边临近区域的灭蜱工作,对蜱尤其是钝缘蜱在我国的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研究、调查和监测,对钝缘蜱的感染机制及在其体内增殖,群体之间的传播机制等深入的研究,对钝缘蜱进行药物筛选,找出更多更安全、高效的杀虫药物,建立药物防治机制,开展钝缘蜱的疫苗研制工作等多种手段来进行降低。
消化道和呼吸道是ASFV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其传播方式主要分为以下3种。1)直接传播:感染猪与健康易感猪的直接接触可传播ASFV;2)间接传播:ASFV可通过饲喂被污染的泔水、污染的饲料、垫草、车辆、设备、衣服等间接传播;3)叮咬传播:可经钝缘软蜱叮咬生猪传播[7]。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采用适当手段通过阻断ASFV的传播途径来降低 ASF发生的可能。
图1 企业建的洗消中心
1.2 非洲猪瘟的临床诊断
猪感染ASF后会临床表现出类似猪瘟症状,高热、皮肤发绀、便秘或腹泻、后驱无力等。剖检结果显示脾脏异常肿大、内脏出血等。根据研究,目前主要把ASF的发病类型分为以下5种。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通常是由强毒力毒株感染引起,病猪通常不出现任何症状,直接死亡,其死亡率可达100%。有些病猪会出现体温突然升高至41~42 ℃,以及皮肤充血、呼吸困难的症状。2)急性型:急性型感染后通常会有4~6 d的潜伏期,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至40~42℃,咳嗽、口腔以及鼻腔内流出大量黏液性、浆液性或者黏脓性的分泌物,食欲不振,腹部、四肢及耳部皮肤明显发红,走路不稳,呕吐、腹泻及便秘症状交替出现,病猪眼结膜有明显的充血现象,并流出大量的黏液性或者黏脓性分泌物,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急性型死亡率也可以达到100%,肺水肿是其死亡的直接原因。3)亚急性型:亚急性型的症状与急性型较为相似,但是其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与急性型存在差别。亚急性型病猪感染后潜伏期为6~12 d,病猪出现行走困难,高热,关节肿胀等症状,部分病猪出现肺炎症状。病猪的耳部、鼻部、腹部皮肤发绀并伴随出血斑。亚急性型死亡率一般为60%~90%。4)慢性型:急性或者亚急性型病猪感染以后会转变为慢性感染。病猪偶然会有发热至40~41℃的现象,且其生长发育较为缓慢,皮毛暗淡、无光泽,体形瘦弱,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以及产死胎的现象。5)亚临床型:亚临床型可能是由家猪感染了低毒力株而引起的。病程进展较为缓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仅仅出现食欲不振以及低热的现象,康复以后病猪会成为病毒携带者[8]。研究显示表示, 目前在中国发生的ASF在病理变化上与经典猪瘟难以区分,且我国目前发生的ASF都属于急性,但是如果经过长期适应,有可能出现慢性ASF的问题,并有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而慢性ASF的危害性可能会更大。因此,在规模化养殖场中一旦发现生猪出现疫情必须及时上报;如果发现有生猪感染疾病,要及时对病猪进行诊断与治疗,避免疫情扩散带来更大的损失;如果已经及时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措施,仍无法控制病猪死亡,需要及时向本地动物防疫部门汇报,并配合防疫部门做好相关的消毒与隔离工作。
图2 检测采样
图3 实验室检测
2 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场址选择及饲养管理
在生猪养殖工作中,场址选择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养殖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远离居民区与水源地,并与交通要道保持一定的距离。圈舍的建设必须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与光照条件,并保证充足的水、电供应,同时提高排污管道的通畅性。与此同时,养殖场的生活区与生产区必须合理布局,并在两个区域间采取完善的隔离措施,可有效降低生猪感染疾病概率。经大量的研究发现,ASFV主要通过钝缘软蜱携带和传播,并且病毒可以垂直传播给后代,其后代同样可以实现ASFV的传播。所以,为了有效地避免ASFV通过钝缘软蜱传播,必须做好养殖场内外的除蜱工作。定期做好养殖场周围杂草与脏物的清理工作,尤其是蜱容易滋生的场所,例如集中处理粪便的场所。与此同时,还要禁止可能携带蜱的动物靠近养殖场,全面阻断ASFV的传播。
另一方面,生猪引进时的检疫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养殖场引进的生猪,必须保证所有手续的齐全。引进的生猪到达目的地后,应立即进行报检,严格按照《检疫管理办法》对生猪进行检疫,在确定生猪没有感染疾病后,需进行隔离观察2~3周,确认无不良反应后,再将其与猪群混合饲养。在隔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在饲料中适当地添加一些维生素与电解多维等物质,可提高生猪的疾病免疫力。此外,长途运输也会增加生猪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需要尽量减少长途运输猪只,并对养殖场所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虽然ASF会对生猪造成极大的危害,但ASFV对多种消毒剂十分敏感,可以应用这些消毒剂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期的集中消毒,每3 d消毒一次。必须做到不留死角。另外,消毒剂需要交替使用,每消毒 2 次更换一种消毒剂,避免病毒产生耐药性。还要对出入养殖场的人员与车辆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对车辆的消毒需要在车辆进场前与出场前进行,而人员在进入养殖场前必须更换工作服,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出场前也需要进行彻底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也值得重视。在养殖场中对因疾病死亡的生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在确定不是因疑似ASF引起的猪只死亡,再将病死猪送往集中处理点处理。对病死猪不应随意丢弃,更不允许流入市场,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毒通过病死猪传播。此外,所有人都要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保证食品安全。根据超负荷剂量感染理论,只有当病原体感染浓度、毒力超过猪群的负荷病原量时猪群才表现发病。因此,降低(清除)病原浓度、提高猪群负荷病原量都可降低或消除发病风险。基于此,PSY应用研究院院长朱中平提出了“两清除一提高策略”以应对猪场疾病的控制,是对于超负荷剂量感染理论的拓展与提高。“两清除一提高策略”包括外环境、内环境清除以及猪群免疫力提升3个环节。面对当前ASF疫情时,建议猪场从这3个环节进行落地实施[9]。
3 通过饲料生产防控ASFV病毒
在饲料原料方面,养殖场应制定严格原料筛选、采购及品控制度。选用烘干或烘焙玉米和高温豆粕,不可采购低温豆粕;尽量不用或选用符合农业农村部第91号公告的猪血液制品;建立稳定的采购供应渠道,没有特殊原因不可轻易更换供应商;建立ASFV检测平台,对采购的原料及生产成品进行严格监控。在饲料配方中适当增加维生素A与维生素C的使用,以增强猪只自身免疫力,ASFV最先接触和感染的部位是猪只口鼻,然后攻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最后释放病毒进入淋巴组织及其他细胞群体。适当提高维生素A与维生素C的添加量,其原理是,维生素A能够促进猪只抗体形成,有利于维持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10,11];维生素C能够消除猪只机体内的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以及中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杀灭病毒能力[12-14]。添加(如胰脂肪酶)或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月桂酸单甘油酯),脂肪酶可以破坏ASFV最外层的囊膜,使其失去致病力。另外,脂肪酶的添加也可以提高脂肪的消化吸收和改善猪只的皮毛外观。少用或不用核苷酸类原料,尽量减少或不用富含核苷酸类成分的原料,以降低或减少非洲猪瘟病毒在猪只体内快速复制增殖所需的原料和底物。通过以上方法,养殖场可在不饲喂兽药的情况下从分子水平对ASFV进行防疫。
4 兽药运用及消毒剂选择
图4 车辆烘干房
在兽药运用方面,对ASFV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和兽药可进行预防及治疗,这给此病的防控带来非常大的难度,但是并非意味着ASF的防控过程中可以忽略掉兽药的作用,很多养殖业从业人员误认为既然没有直接药物进行治疗便缩减兽药方面开支甚至放弃兽药的使用,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在ASF防控上做好生物安全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在生物安全的防控过程中离不开兽药的使用。在做好生物安全的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消毒药物如戊二醛、碘制剂等对于车辆、圈舍的消毒可以非常有效地杀灭ASFV。在消毒剂的选取方面,根据原农业部 2015 年制定的《ASF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和 OIE 推荐,目前戊二醛(如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2.3%次氯酸盐(次氯酸)、碱类(0.8%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10%苯及苯酚、氯化物及酚化合物是最有效的消毒药,这些消毒剂适用于对建筑物、木质结构、水泥地面、车辆和相关设施设备消毒,酒精(75%)和碘化物(枸橼酸碘等)适用于对人员和猪的消毒。
5 提高猪群自身抵抗力
要提高猪群自身抵抗力,首先,是仔猪生长发育良好、体格强壮;其次,是提供丰富的营养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让猪吃好、喝好、睡好,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减少逆应激。另外母猪健康是根本,母猪健康才能确保仔猪健康,产房乃至断奶的诸多问题与母猪的健康息息相关。习以为常的母猪便秘、妊娠期饲喂不合理、饲料中维生素贫乏、营养不平衡、霉菌毒素存在、环境应激(尤其是缺氧、有害气体浓度超标),这些都是影响母猪健康的重要原因,相较于传染病,这些因素更隐蔽、作用更广泛、危害更大,也是造成猪场猪蓝耳病等某些疫病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最后,仔猪的断奶过程是关键,从液态母乳到固体饲料是猪一生的转折点,因断奶应激而造成的保育猪难养是许多猪场的通病,大多数养殖者看到的是猪病,其实问题的根源是离乳不成功造成的。传统的干料断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受母猪健康、断奶日龄、早期教槽、教槽料品质等因素影响,不知道仔猪断奶后什么时候开始吃料,更难保证每头仔猪尽早吃料,断奶后前3 d采食量下降,维持需要的基本营养得不到满足,仔猪体重失重,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腹泻和感染猪场常在病,保育猪问题多多,前期发育不良影响后期健康和生长,甚至出现病弱僵猪、断奶应激综合征。干湿二槽断奶能很好地解决仔猪断奶难的问题,做到断奶当天吃料,提高仔猪断奶后前3 d的采食量,减少断奶应激,提高仔猪抵抗力,不但能极大地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和猪场常在病感染、发病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超常的采食量能刺激肠道发育,提高后期仔猪采食和消化饲料的能力,有利于其后期健康和生长[15]。通过以上措施从母猪饲养、仔猪断奶等多方面提高猪群自身的免疫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猪群感染ASF的可能。
6 结语
当前,我国内陆各个省份均已经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之后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灭菌和病猪的无害化处理。但规模化猪场仍必须保持警惕,并从非洲猪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等源头切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并通过完善有效的饲养管理及生物安全措施来降低非洲猪瘟发生的可能性。总之,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与根除仍任重而道远,必须要依靠政府监管、物流运输、饲料生产、猪场饲养管理、检验检疫机构以及肉产品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协同合作,为净化非洲猪瘟的提早到来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