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巨头的下一站
2019-06-29王勇
文 | 本刊记者 王勇
抛却对石化产业的刻板印象,一个更为绿色、智能的中国石化正在诞生。
当下,全球能源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清洁化、低碳化的要求不仅仅针对能源消费结构,更是针对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对石化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中国石化作为中国石化行业的领军者,全球一流石油公司之一,为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一系列社会课题,已着手进行有效的战略转型和布局。
提升油品质量、餐饮废油资源化、布局充电桩、推广光伏发电等等,中国石化早已不是固守城池的石油巨头。抛却对石化产业浓烟滚滚、异味刺鼻的刻板印象,一个更为绿色、智能的中国石化正在诞生。
捕捉每一滴绿色能源
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革,生产结构同样经历调整优化,绿色环保将成为新时代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清洁化、绿色化、废物资源化,也是中国石化目前绿色转型的核心举措之一。
镇海炼化作为中国石化旗下最大的炼化基地,也是中国石化首批绿色企业之一,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了业界领先的实践。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摆在传统石油石化行业面前的全新挑战,成为镇海炼化选定的突破方向。
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微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
多年来,中国石化一直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致力于节能减排、生物质燃料技术开发和应用。2006年,中国石化启动生物航煤研发工作。2009年,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
在此基础上,2011年9月,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在下属生产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空煤油工业示范装置及调和设施。2011年12月,该装置首次生产出合格生物航煤。2013年4月24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由东航成功完成技术试飞,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
在镇海炼化林立的炼化塔林中,中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化生产装置正在建设中。据了解,利用这一装置,可将“地沟油”变废为宝。按照计划,该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生产技术,以餐饮废油为主,可掺炼非食用油脂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设计年产10万吨生物航煤。
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碳排放可减少35%以上,同时解决了餐饮废油科学合法、高效应用的难题,走出了一条餐饮废油资源化绿色应用的新路。
中国航空煤油消费指数显示,2018年我国航油年消耗量以3500万吨跃居世界第二。通常1吨传统航煤燃烧后将排放3.2吨二氧化碳,若我国传统航煤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每吨生物航煤至少减排35%来计算,一年可减排近40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超3亿棵植树、20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由于能耗相比普通加氢装置较高,生物航煤目前主要体现在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尚无法兼顾经济效益。”镇海炼化工作人员在建设厂区向记者介绍。下一步,中国石化将统筹利用国内国外生物质资源和市场网络,与各航空公司继续深入合作,推进生物航煤的商业化应用的同时,继续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作,积极发展非粮生物燃料,加快推进先进生物燃料示范。
石化企业的光伏试水
作为传统石化行业的巨头,中国石化展现给公众的形象大多是林立的炼化塔区,以及贯穿的石油炼化产业链。实际上,中国石化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已经展开了新能源领域的探索。
在镇海炼化岚山水库,中国石化参与了建成了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通过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模式,实现“一水两用、渔光互补”,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走近岚山水库,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像鱼鳞一样错落有致,闪着粼粼银光。据了解,岚山水库产权归宁波海利经济开发公司所有,海利公司是中国石化资产公司下属的全资公司。该项目总投资14.25亿元,使用岚山水库水域面积约2662亩,2018年2月项目已投用,规划总装机容量190兆瓦,年发电量约2.1亿度。截至5月13号24时,累计发电2.82亿度。
岚山水库项目在能源与环境效益上十分显著。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岚山水库光伏发电年节约5.98万吨标煤,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5.1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约5032吨、氮氧化物约532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水上光伏项目的减排份额可按照一定程序分配给镇海炼化。
除水上光伏发电项目,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分公司(下简称“浙江石油”),还以高立加油站为试点,推广了首个加油站光伏发电项目。
2018年8月,经由国家电网现场设备确认和验收合格后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借助加油站顶棚,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发电量可让该加油站所有用电自给自足。随后,杭州南环路加油站、甬绍金衢管道正式应用光伏发电,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3万度,可供约150个家庭使用一整年。
出行领域升级
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增加了环保的压力。据公安部统计,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量,升级油品质量迫在眉睫。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石化在浙江省销售的所有车用汽、柴油均已完成国Ⅵ标准的置换升级。事实上,中国石化一直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更清洁的油品资源,并积极为杭州“G20峰会”、上海“进博会”等重大会议的空气质量提供保障。
国Ⅵ汽柴油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从2000年以来,车用汽、柴油标准从国I升级至今,标准从最初的硫含量不大于1000-2000ppm下降到最新的不大于10ppm,下降幅度达99%。国Ⅵ柴油多环芳烃含量降至7%,汽油芳烃含量降至35%,烯烃含量降至18%,实施后可全面达到欧盟现阶段车用油品标准,个别指标超过欧盟标准。
“使用国Ⅵ汽柴油,能大幅减少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有效减少发动机积碳,保持车辆动力的同时,降低车辆保养成本。”浙江石油数质量处副处长柯立表示。相比升级前的国Ⅴ标准,其颗粒物排放降幅可达10%,这将大幅度降低现有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含量,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
作为传统能源大型企业,浙江石油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探索与新能源融合的可能性。近年来视野向外紧盯天然气新能源市场,加快天然气推广和加气站网点拓展工作。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共有加气站79座,天然气年供应量达3.06亿立方,相当于替代了6.1万吨成品油消费当量,减少了8.2万吨标煤燃烧。
浙江石油还对充电网点进行了试点布局。2018年7月,与绍兴诸暨公交公司共同出资建成的2座公交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营,站内各有10个充电桩,主要供公交公司内部24辆公交车充电作为前期试点。
2019年1月,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古荡加油站改造后正式开业,真正集加油、加气、充电、购物于一体,成为中国石化首座“四位一体”综合能源供应站。目前,站内充电桩可同时供8辆汽车使用,每天约有130辆车进站充电,日均输出电能近1700度。
全方位泄露防护
为确保油品远距离运输途中的安全平稳和减少油气挥发污染,浙江石油积极投资兴建成品油长输管道,从2000年第一条镇杭管道建成投产至今,经过近20年的努力,初步构建了沿海炼厂向周边市场辐射,覆盖浙江九个地市的“两纵两横三专线”,共7条全长近1500公里的成品油管网,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创效奠定了良好的储运基础。
“管道运输采用的是密闭运输方式,可以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稳定连续运输。通常水路运输损耗在2.5‰,公路、铁路在2‰,而管道运输损耗能达到1‰及以下,大大降低了损耗率。”浙江石油管道办副主任赵科介绍。
作为目前世界上油品长距离运输最先进的方式,使用管输大大减少了对自然环境污染的可能,有利于环境和生态保护。截止至2018年底,浙江石油管输占比已达70%,全年同比减少油气排放1101吨。
为降低埋地油罐油品渗漏的风险,减少油罐对土壤及地下水可能存在的污染隐患,浙江石油还在加快推进加油站的双层罐防渗改造。
“加油站的储油罐,以前都是单层油罐,因为常年埋于地下,容易受到地下水汽的侵蚀和电解腐蚀,如果产生损裂将导致油品泄漏,污染环境。”浙江石油基建处副处长薛志坚介绍,“双层罐是我们改造所采用的三种方式之一,它是在单层钢制油罐外附加一层玻璃钢防渗外套,可以想象成是穿了一件‘防渗外衣’,大大降低了油品渗漏的几率。”
截至4月底,全省累计完成加油站防渗改造1574座,完成进度处于全国系统内领先水平。结合污染源调查,全省油库和加油站均未发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除防止逸出和渗漏之外,油气回收同样至关重要。作为节能环保型的高新技术,油气回收装置可以回收油品在储运、装卸、加注过程中排放的油气,能够有效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入空气,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大气环境和人员健康。
截至目前,浙江石油已有17座油库和1700余座加油站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2018年回收了挥发油气8656吨,相当于1.23万辆家用汽车1年的用油量, 油库油气回收率达0.8‰。同时,全省还设立了油气排放监测点,严密监测装置运行效果。通过长时间的数据分析和排放检测表明,油气回收系统油气处理效率稳定在98%以上。
坚持绿色发展的中国石化,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的变革期,用行动兑现了其对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减排的承诺,随着未来环保的要求愈发严格,炼化、出行、新能源等领域也将对中国石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绿色担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