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邻国日本谈中国能源发展
2019-06-29李江涛张春成翁玉艳单葆国
文 | 李江涛 张春成 翁玉艳 单葆国
作者供职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英文全称The 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 Japan,简称IEEJ)是一家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的智库机构,它立足全球、聚焦亚太,专注于“能源-经济-环境”3E(Energy Economy, Environment)领域,致力于描绘未来能源图景,通过客观而理性的数据和分析,满足公众知悉权利、影响企业战略发展、建言政府宏观决策。《IEEJ Outlook》是其年度旗舰性研究成果,向世界传递来自日本的能源转型思考与政策战略建议,受到全球政界、业界、学界的广泛关注。
国网能源研究院《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团队对《IEEJ Energy Outlook 2019》中的参考情景进行抽丝剥茧、攒零合整,试图勾勒出邻国日本对中国能源发展的判断和展望;而其在3E领域的经验与思考,或能为新时代中国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总体情况
关于经济发展,当前形势并不乐观,2035年总量超过美国。IEEJ认为,中国目前仍然深陷过度负债的泥淖之中,主要由于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近几年,中国通过减税降费再次推动了经济增长,但由于与美国相互加征报复性关税,短期内经济增长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展望中长期,IEEJ预计中国2050年GDP达到40.5万亿美元(2010年美元价),2016-2050年年均增长4.4%,其中2016-2030年年均增长5.7%,2030-2040年年均增长4.2%,2040-2050年年均增长2.7%。在总量上,按2010年美元价计算,中国约在2035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关于人口增长,预计2030年左右达峰,人口老龄化值得关注。IEEJ预计,中国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地位将在2025年前被印度取代;2030年左右人口达峰,峰值约14.2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2050年降至约13.4亿。此外,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严峻;由于年轻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令人担忧。
关于能源消费,近年增速放缓与经济转型有关,2040年代中期达峰。IEEJ认为,中国是过去几十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近几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放缓与经济转型换档有关,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产量或饱和或萎缩。展望中长期,中国仍将保持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地位,但受人口老龄化及数量下降影响,其一次能源消费规模将在2040年代中期达峰,峰值约57.1亿吨标准煤,而后平缓降至2050年的约55.3亿吨标准煤,2016-2050年年均增长0.8%。就终端能源消费而言,中国有望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2050年约36.2亿吨标准煤,2016-2050年年均增长0.7%。
关于能源自给,油气进口将继续增加,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地位丢失。IEEJ预计,中国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都还是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2040年代中期会被印度超越。分品种看,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在近期都还有一定增长空间,2050年与当前规模相当,始终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而煤炭进口持续萎缩,2050年不足2000万吨标准煤;国内石油产量总体平稳,需求增长带动进口增加,2050年约8.1亿吨标准煤,自给率从37%降至23%;国内天然气开发快速扩张,但页岩气及其他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采难度较大,产量提高不及需求增长,2050年进口天然气规模增至约2.8亿吨标准煤,通过陆地管道和海上液化两个渠道获得。总体上,中国的能源自给率从当前的80%降到了2050年的76%,主要由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幅增加。
关于碳排放,2040年左右才实现达峰,发电部门减排潜力巨大。IEEJ预计,中国将长期保持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地位;能源相关碳排放在2040年左右达到峰值,约104亿吨;2050年降至约97亿吨,较2016年仍高约7亿吨。此外,发电部门煤炭消费的减少将有力减少碳排放,主要举措包括严控电力需求增长、大力提升发电效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
关于能源经济指标,各项指标进步明显,但较发达国家仍存明显差距。IEEJ预计,2016-2050年,中国人均GDP增长4.4倍至3.0万美元,但仍仅为美国的约1/3、欧盟的约1/2;人均能源消费年均提高0.9%,2050年约4.1吨标准煤,将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仅为美国的约57%;能源消费强度延续近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3.4%,2050年约为美国的1.6倍、欧盟的2.0倍。
二、分品种情况
关于分品种结构,煤降、油平、气升,核电及新能源开发带动电气化水平提升。IEEJ预计,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占比从2016年的65%降至2050年的47%,石油持平(19%),天然气由5.8%增至14%,核能由1.9%增至6.4%,水电持平(3.5%),非水可再生能源由5.8%增至9.7%;而中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的占比从36%降至19%,石油从25%增至27%,天然气从5.7%增至12%,电力从23%增至33%。
关于煤炭,中国的峰值平台期将持续至2030年代中期,煤化工得到一定程度发展。IEEJ认为,受近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影响,中国的煤炭消费显现下行态势;展望未来,由于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达峰,中国焦炭产销持续萎缩,导致2050年工业部门的煤炭消费将较当前下降约40%,但由于燃煤发电稳定增长,动力煤产销保持平缓增长,中国煤炭消费的峰值平台期将持续至2030年代中期,峰值超过29亿吨标准煤,此后才会平缓下降,2050年约26亿吨标准煤。此外,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正在大量使用煤炭作为化工原料,从而减小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关于石油,峰值预计出现在2040年代中期,石油安全挑战长期严峻。IEEJ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消费总量在2040年代中期达峰,峰值约11亿吨标准煤;而后主要由于燃油效率持续提升、汽车保有量达峰以及人口规模下降,汽车燃油消费减少,石油消费总量逐渐下降,预计2050年约10.6亿吨标准煤。此外,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一直是中国巨大的国家能源安全挑战,但石油供给中断对中国影响相对有限,一方面是中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另一方面是中国是亚洲第一大产油国、世界第八大产油国。此外,中国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还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及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被动,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制定禁止传统燃油车销售的政策。
关于天然气,中国市场快速扩张,需求增长近2倍。IEEJ认为,出于使用便捷性和环境友好性的考量,中国的建筑部门正在快速地从煤和薪柴等固体燃料向天然气转换,藉此减少室内外的空气污染,预计将贡献全球至2050年终端天然气消费增量的近2成。IEEJ的预计,中国2050年天然气消费规模增至6390亿立方米(约7.9亿吨标准煤),较当前增长近2倍。
关于核电,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核能发电国。IEEJ认为,立足于培育本国核电产业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支持未来核电发展的国家之一;预计中国核电装机从2016年3400万千瓦增至2035年的1.02亿千瓦,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核能发电国。
关于可再生能源,中国是全球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IEEJ认为,中国政府制定了有力的政策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中国、欧洲、北美是当前全球风电发展的重要市场,未来仍将有力推动全球风电的扩张;中国、印度、美国、日本等国取代欧洲成为光伏发电的市场引领者;中国还将大力提高生物燃料的消费。
关于电力消费,中国牢牢占据全球首位。IEEJ预计,中国2050年电力消费达9.9万亿千瓦时,较2016年增长4.7万亿千瓦时,增量超过当前全球第二大电力消费国——美国2016年消费量的3.8万亿千瓦时,2016-2050年年均增长1.9%。
关于电力生产,煤电占据一半以上发电份额,装机规模保持在10亿千瓦以上。IEEJ预计,中国2030年总发电量增至约9.0万亿千瓦时,2050年约11.4万亿千瓦时。分品种看,煤炭仍是满足用电增长的中流砥柱,其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将从2016年的69%降至2050年的约47%;燃气发电占比从2.8%增至9.0%;核电占比从3.4%增至8.4%;水电从19%降至14%;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从6.2%增至21%,其中风电从3.8%增至13%,贡献最大。IEEJ预计,中国2030年发电装机总规模约27.6亿千瓦,2050年约38.9亿千瓦,其中煤电始终维持在10亿千瓦的水平,水电增长有限,增量中一部分来自燃气发电,绝大部分来自非水可再生能源。
三、分部门情况
关于分部门结构,下降主要来自工业,交通、建筑、非能利用占比均扩张。IEEJ预计,中国工业部门用能占终端用能的比重从2016年的50%降至2050年的38%,交通从15%增至19%,建筑从26%增至32%,非能利用从8.2%增至11%。
关于工业部门,经济增加值平稳增长,能源消费因效率提升、结构调整而有所下降。IEEJ预计,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其工业部门经济增加值有望在2016-2050年保持3.3%的平稳增长,但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在2030年前将基本平稳,之后平缓降至2050年的约13.8亿吨标准煤,2016-2050年年均下降0.1%。其中缘由,不仅是技术进步带来了效率提升,还由于工业部门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的不断转型。
关于交通部门,汽车消费增长推动石油消费增加,能源消费总量在2040年前后达峰。IEEJ认为,在中国,居民收入的提升与交通设施的发展极大刺激了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攀升,从而导致了交通部门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在总量上,IEEJ预计中国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费在2040年前后达峰,峰值约7.2亿吨标准煤,2050年降至约6.9亿吨标准煤,2016-2050年年均增长1.4%。
关于建筑部门,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天然气、电力占比提升。IEEJ预计,中国建筑部门能源消费在中长期内平稳增长,2050年约11.7亿吨标准煤,2016-2050年年均增长1.4%。此外,中国仍有很多家庭在大量使用煤炭和薪柴,目前正在向城镇燃气快速转换。还有,居民消费对电力需求增长贡献较大,主要是电热水器、空调、照明、冰箱及其他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
四、对比与评议
总体上,《I E E J E n e r g y Outlook 2019》立足于全球、聚焦在亚洲,其对中国能源发展的研究也是全面而深刻的,尤其是在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人口老龄化危机、国家能源安全、大气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值得中国能源行业深度关注。
在延续当前发展趋势的参考情景中,IEEJ的有些判断或保守、或欠妥,也应批判地看待,主要表现为“能源需求高、能源转型慢、电力需求低、排放达峰晚”。
首先,IEEJ在能源统计中以热当量法为主将可再生能源折算至一次能源,数值水平较中国国内通常采用的发电煤耗法要低。IEEJ展望中,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峰值约57亿吨标准煤,折算至国内可比口径后超过65亿吨标准煤,远超中国能源行业的普遍预期。
其次,中国能源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提出,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IEEJ展望中,中国205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仍高达47%,而非化石能源占比不足20%。究其原因,主要是认为中国发电用煤不仅达峰晚,而且下降慢,2050年煤电装机水平仍在10亿千瓦左右。
再次,IEEJ展望中,中国2050年电力消费仅9.9万千瓦时,终端电气化水平仅33%。当前,中国电力行业的普遍预期是2030-2035年间全社会用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2050年终端电气化水平大概率超过40%。IEEJ预计中国2016-2030年电力消费年均增长2.8%,从“十三五”期间增长速度看,这样的判断明显是偏低了。
最后,在《巴黎协定》框架下,中国政府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在IEEJ展望中,中国能源相关碳排放在2040年左右才达到峰值;这一判断,忽略了中国政府的郑重承诺,也忽略了中国能源行业当前热议的2025年提前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