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中之重

2019-06-28曾向红

大陆桥视野·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中亚

曾向红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国际实践,为中亚国家实现区域一体化提供了一种非替代性方案,且赋予中亚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内生动力。 借此机遇,中亚国家可进一步明晰区位优势与发展方向,中亚地区也有望与国际社会进一步融合。过去五年间,中亚各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必须应对的挑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中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中亚国家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整体状况进行反思和评估,并就未来如何在该地区协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结合部,在历史上曾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合作的重要通道,是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被地缘政治学家称为“世界历史的地理枢纽”。由于特殊的地缘位置,中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谓“通”中之重。正因如此,中亚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效关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同时将对其他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产生示范效应。

第一,中亚特殊的地缘位置使该地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核心区。从东西方向来看,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和中线(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的交汇点。从南北方向来看,中亚不仅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与中巴经济走廊的枢纽地带,而且经中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连接印度洋,可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贯通,进而实现“一带一路”建设海陆联动发展。除特殊的地理位置外,该地区还具有矿产资源富集、农牧业较为发达、安全环境复杂及民族宗教多元等特征。因此,做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促进中亚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

第二,中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优先区域。中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组织”)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通衢。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国就与中亚国家在打造命运共同体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中亚预期实现的目标,应是推动中亚国家之间及周边国家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从这一视角来看,中亚地区无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极佳实践场域,承载着中国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三重使命。因此,该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成败,将对上合组织发展、中国周边外交、向西开放与中国西北边疆安全等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中亚各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现状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围绕有效实现发展战略对接这一主线展开,并以“五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和优先建设方向。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旨在推进与相关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等的合作与对接。从区域合作的整体效果来看,过去五年间中国与中亚国家进一步拓展并形成了利益交融与合作共赢的新格局,国际合作涵盖多领域和多层次,整体上呈现从以点带面、从线到面逐步走向区域大合作的积极发展态势,在“五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在政策沟通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积极对接经济发展战略,协调法律法规,并通过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具体落实措施等,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各层面的政策保障。如在国家层面,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乌兹别克斯坦“福利与繁荣年”规划、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稳定发展战略”、塔吉克斯坦“能源交通粮食”三大战略及土库曼斯坦建设“强盛幸福时代”发展战略,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现了国家层面的有效对接。在地区层面,2015年5月,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推动两者对接注入了强劲动力。除此之外,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之机,中国与中亚各国在经贸、科技、环保、农业与人文交流等各领域合作均取得了切实进展,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中亚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充分运用上合组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等既有机制与平台增信释疑、汇聚共识,在政策沟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制定合作纲要、激活机制平台、完善法律法规与搭建论坛等多种途径,中亚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政策沟通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第二,在设施联通方面,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港口、隧道、管道及与之配套的物流基地、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完成或落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2014年5月中哈物流基地在连云港启动运营,这使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物流第一次正式获得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2014年6月,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建成并通气投产,D线正在建设中,整个管道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此外,中吉乌国际道路货运2018年2月正式通车,据乌方预测,该线路将使每吨货物运费较此前减少300~500美元。“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货物吞吐量日益上升,实现了中国沿海商品与中亚、欧洲之间的联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优先发展领域,中亚地区设施联通的快速发展为该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他方面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三,在贸易畅通方面,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中亞国家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贸易总额持续增加,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2017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总额较2016年的300.47亿美元大幅提升,达359.81亿美元。其中,中哈双边贸易额为180亿美元,中吉54.48亿美元,中塔13.7亿美元,中乌42.2亿美元,中土69.43亿美元。通过积极参与双边与多边经贸合作,中亚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额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第四,在资金融通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金融平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相对充裕的资金支持,使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值得一提的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2015年12月14日,“丝路基金”与哈萨克斯坦出口投资署(后改组为哈萨克斯坦投资公司)签订协议并出资20亿美元,设立中哈产能合作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中哈产能合作及相关领域的项目投资。此外,“丝路基金”与乌兹别克斯坦有关企业、金融机构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深化中乌在能源、旅游等方面的合作。除利用上述融资机构外,中国还积极探索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开展深入合作的可能,为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更加充裕和可持续的资金供给。

第五,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各国民众之间的了解与交流。中国举办了“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联盟”等,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孔子学院、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亚学院等平台,与中亚各国互办“旅游年”“文化年”“文化日”等,加强与中亚国家社会各领域、各界以及各层次的交往与交流。为了让中亚国家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还在中亚各国建立中国文化中心,拉近与当地民众的心理距离。此外,地方层面的联系也日趋活跃,如陕西、山东等地近些年分别同中亚国家省市建立了相应级别的友城关系。

整体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在中亚全方位展开,中亚各国均将丝绸之路经济带视为本国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机遇。对中亚各国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无疑使其在参与过程中不同程度受益。对地区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新的地区合作形式使中亚国家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互利合作局面。对中国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可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基础,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亚国家以往对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意图的猜疑。

促进中亚国家进一步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挑战

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中亚初见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中亚国家一些势力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疑虑、世界主要大国和国际组织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地区合作战略、中亚各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形势有所恶化、中亚国家间关系起伏不定等。

首先,中亚国家内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仍有疑虑。尽管中亚各国在国家层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十分支持也积极参与,但该地区个别国家些许内部人士仍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持有疑虑。基于这些疑虑,“中国威胁论”“资源掠夺论”和“人口威胁论”等谬论依然在一些地方具有市场,甚至在某些国家有所扩大。

其次,世界主要大国和国际组织基于各自的利益与地区战略考虑,提出了一系列旨在通过中亚地区联通欧亚大陆的一体化方案。其中,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构想有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欧盟“欧洲—高加索—亚洲国际运输走廊”、日本“丝绸之路外交”战略、韩国“丝绸之路快速铁路”构想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等。这些构想使中亚各国在发展空间上产生了“地图式的焦虑”,在自我定位与发展方向选择上左支右绌。就后果而言,中亚国家的确从大国积极参与中亚事务中获益良多,大国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必要协调也有助于维持该地区的稳定。不过,需要关注某些西方国家以排他方式整合中亚地区的企圖。

再次,中亚国家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形势令人忧虑,这是在该地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

最后,中亚国家间复杂的关系使其联合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项目面临困难。在领土划分、水资源分配、打击“三股势力”的方式、历史叙事的书写等问题上的纠纷,使中亚国家间有所失和,有时甚至针锋相对。因此,中亚地区合作也经历了从高度一体化到“逆一体化”的过程,这使域外国家推动中亚国家的协同合作面临诸多困扰。中亚国家间关系正逐步回暖,但仍需有一个过程,短时间内还难以做到亲密无间。由于中亚各国关系复杂,利益权衡明显不同,会使项目推进存在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许多跨国合作项目,需在中亚国家改善关系和互信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并取得成效。

除上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中亚地区面临的挑战外,还有一些如中亚国家的政局变化、国际格局的调整与演变、各国经济发展形势的趋向等因素,同样可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地区的推进产生影响。对于这些挑战,有必要予以关注并深入研究,未雨绸缪,为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基础,切实保障中亚国家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有获得感。

推进中亚国家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策建议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中亚已取得的成效和仍面临的挑战,未来在中亚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仍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提升中亚国家政府、民间等各个层面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和支持。一是在相关项目建设中跟踪中亚国家普通民众的所思所想,使项目建设不与当地民众的切身利益产生重大冲突,以削弱或者消除中亚五国部分民众的负面认识和影响;二是充分关照各国在身份构建上的独特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共外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培育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和较高程度的地区认同;三是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话语体系,向外界更加清晰、有效地宣传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政策。

第二,进一步推进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安全合作。虽然“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含义突出,但其安全含义同样不容忽视。上合组织是中亚地区不可或缺的安全合作机制,实现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是促进中亚地区安全稳定、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的有效路径。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为此指明了方向,要全面落实好相关精神,切实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安全合作。

第三,在保证中亚国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整体获益的基础上,尽力避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特别是跨国项目建设可能加剧中亚国家间既有的利益矛盾或产生新利益冲突的风险。为此,中国需要在跨国项目建设前与各方进行充分沟通与周密规划,并在建设中更加谨慎行事。

第四,在经贸合作方面,一是厘清中亚国家间及中亚国家与中国在经贸合作中双边与多边的关系,由于该地区双边经贸合作远多于多边经贸合作,故需要构建更加紧密、有效的多边贸易体系与机制。二是增强新疆、甘肃等西北省份的经济活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优化投资环境和提高社会服务意识等,发挥这些内陆省份与中亚毗邻的地缘优势,增强西北地区经济辐射能力。三是实现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贸易畅通,还需进一步加强中亚与西亚之间的经贸联系,优先发展交通运输路线,寻找更多的贸易互补性。

(来源:《当代世界》)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中亚
中国企业对中亚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量化评估分析
一带一路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形势”暨第十八届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举行
中亚地区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民国时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使领馆设立原因
White Elephant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