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太愿意固化的人
2019-06-28许艳艳
许艳艳
《综艺报》:《都挺好》塑造了一个坍塌的父辈形象,为什么如此设计?
简川訸:这样的故事不是我编的,也不是原著作者阿耐杜撰的,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以往的创作思路可能不太愿意触碰这方面。
《综艺报》:影视剧想要取得成功有哪些必备要素?
简川訸:一定要真实,符合现实,不浮夸。创作者在讲故事时,尤其是现代戏,如果有一点点飘,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假的。
《综艺报》:对正午阳光这个团队有何感触?
简川訸:团队有着一致认知,在剧本项目判断上,我们会拍自己感兴趣的東西,而不是追所谓的“潮流”。《都挺好》从创作到播出历时3年。慢工出细活是有道理的,一个剧本打磨3个月还是3年,最后效果肯定不一样。正午阳光团队的导演产量都比较低,我基本上一年就拍一部戏。这个团队的人都能静下心来做事,结果交给观众,我们只要对得起自己就行了。
《综艺报》:在演员选择上如何考量?
简川訸:每部戏选演员的经历都是漫长而复杂的,《都挺好》的主要人物不多,翻来覆去都是家里的事,所以我对演员的首要要求就是会演戏。其次,尽量是之前没合作过的,熟知的演员合作会很默契,但时间长了也会固化,我是不太愿意固化的人,新面孔肯定能带来新鲜感。
《综艺报》:作品如何兼顾真实性与戏剧性?
简川訸:塑造真实需要去观察,去体验。我在拍《欢乐颂》前,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在上班高峰期挤地铁。观察生活是艺术创作最根本的东西。《都挺好》开拍前,演员用3天的时间进行了剧本围读。这些工作本是创作者、艺术家的标配,但在近几年追求快的情况下逐渐成为奢侈品了。
《综艺报》:这几年观众对影视剧作品的要求产生了哪些变化?
简川訸:观众对品质的要求一步步提升,对创作者来说,在拍摄手法、故事表达上不能一成不变。这和产品的思维是一样的,如果产品的功能跟不上时代了,生产者就要主动把它换掉,而不是让消费者去换。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带给观众一些思考、一些引导。
《综艺报》:在拍摄《都挺好》时,有哪些创新?
简川訸:抛弃了原来的一些技法,包括画面、造型等,努力把摄影机藏住,别让观众感觉到在“玩镜头”。这么好的演员,不需要镜头辅助。这次拍摄是踏踏实实的,更接地气,不再渲染更多的其他东西。
《综艺报》:接下来想要尝试哪方面题材?
简川訸:还是关注现实题材吧,关注生活中的一些边边角角。生活是永远挖掘不完的,仅“家庭”这个主题下就能继续挖掘出更多组合。